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功勞高過岳飛,怒懟親王,還幫著立皇帝,最後結局卻相當凄慘

他功勞高過岳飛,怒懟親王,還幫著立皇帝,最後結局卻相當凄慘

原標題:他功勞高過岳飛,怒懟親王,還幫著立皇帝,最後結局卻相當凄慘


每個人心裡都有著一份英雄情結,都渴望著在最危急最艱難的時刻,自己能站出來匡扶天下於危難之際。現在的許多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都是從這種心理出發來滿足大眾的口味。但是當真正把這份千鈞重擔挑在肩上的時候,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把它挑好,而這些能挑好擔子的人,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真正的無雙國士。


于謙就是這樣一位無雙國士。他七歲的時候,就被一位僧人驚呼為「這是他日的救時宰相」。在他科場中第、進入官場以後,于謙成為了一位專門負責監察彈劾的御史。在御史任上,他就憑藉他高尚的情操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肯定。在平息朱高煦的叛亂之後,于謙作為皇帝的代表去斥責朱高煦。一般人在面對這位戰功赫赫、還曾經險些就奪取太子之位成為國君的親王都有所忌憚,只有于謙字正腔圓、義正言辭地將這位不久前還跋扈不已的過氣王爺罵的狗血淋頭、慚愧不已,這也讓于謙更加受到皇帝的青睞。


明宣宗朱瞻基


不久以後,于謙出任地方官。在地方任上,于謙處處修行善政,在處理賑濟災民、安排勞役等事務方面都讓官民滿意,其作風又極其廉潔,在河南、陝西等地也都留下了極好的官聲。


明初著名的「三楊內閣」在位的時候,于謙就非常受賞識,算是官場里的一位紅人。但于謙在出入宮中的時候,從來都是兩手空空,只談政務不談其他。于謙重返京城的時候,正是大太監王振氣焰最為囂張的時候。王振也想和這位於大人套套近乎,就暗示于謙給自己塞點好處,于謙聽了只是冷笑:「我只有兩袖清風!」碰了一鼻子灰的王振想要找補回來,不久一位與于謙名字相似的官員犯了事,于謙因此被「誤抓」,甚至被判了死罪。入獄的于謙神態自若,一點慌亂也沒有,反而是各地百姓得知此事後群情激奮,伸冤信不絕如縷,就連幾位親王也為于謙說情,王振只能讓于謙官復原職,連級別都沒有敢降下來。在地方上幹了十幾年後,于謙被調回中央擔任兵部侍郎,算是正式進入帝國的權力中心。


大太監王振


于謙回京不久,著名的「土木之變爆發了。這場本來認為應該是明帝國炫耀武力的戰爭帶去了當時明朝政府的幾乎所有主要官員,兵部也不例外,儘管兩位主官極力勸阻皇帝不要御駕親征。本來應該同去的官場之星于謙在最後一刻被兵部尚書鄺埜換了下來,似乎已經預感到此行兇多吉少的老尚書決定以身赴險,而將守衛國家的責任交給了于謙。



于謙

土木堡一敗,明朝所有上層精英人士和主力部隊損失殆盡,皇帝也被俘虜,蒙古大軍就在京郊不遠。這是比三百年前靖康之恥更加危急的時候,稍有不慎明朝可能就會比北宋更慘。實際上,這時候朝堂上也出現了去陪都南京避難的聲音,提出這一觀點的就是對星象學頗有研究的御史徐珵。此言一出,立刻人心惶惶,南遷之聲逐漸大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暫時主持兵部事務的于謙站了出來,他大聲斥責道:「應該砍掉妄加議論遷都南京的人的頭!首都是天下的根本,一旦遷都就等於向天下人宣布大明氣數要盡了!諸位還記得宋朝的事情嗎!」這鏗鏘有力的話語立刻讓嘰嘰喳喳的朝堂安靜下來,他也迅速得到了四朝元老胡濙等人的支持,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也終於同意死守京城。于謙隨即被升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北京城的守備。


此時國家沒有君主,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人拿來作為搖錢樹,在邊關四處勒索錢財。于謙命令各處守將,無論蒙古人怎麼威逼利誘,怎麼拿朱祁鎮來招搖撞騙,都絕對不予理睬。于謙又與諸大臣商定,為了儘快穩定人心,也為了斷絕蒙古人的念想,立監國郕王為皇帝。郕王起初不願意接受,于謙表示:「我們這是為了國計民生考慮,絕不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郕王才同意做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

讓一個從來沒有打過仗的書生在這樣危急存亡的關頭守衛國都,這對於于謙來說是真正的考驗。于謙立刻命令各地的後備軍隊迅速向北京集結,進京時將京師附近的糧倉的糧草順便運進首都,一舉兩得地解決了京城糧食和軍糧的問題。大軍入京後,于謙馬上命令以京城內剩餘部隊為主力,對這批戰鬥力不足的預備役加緊訓練,隨時嚴陣以待。


不久,四處勒索卻始終沒撈到好處的蒙古騎兵終於決定向北京發動進攻。從土木堡逃回來的大將石亨建議堅壁清野,只是一味死耗,于謙嚴肅地批評了這種右傾保守主義的想法。而後,作為明朝武裝力量總負責人的于謙分派了北京九門的鎮守任務,並且作為總指揮親自指揮了蒙古軍隊的主攻方向德勝門。除此以外,于謙還命令巡城御史加緊對城內的治安巡邏,錦衣衛全員出動,一旦有逃兵回城立刻格殺勿論。大軍開出城門以後,城門立刻關閉,戰事沒有結束前任何人不得打開。于謙還下令:長官脫離部隊擅自離開的就誅殺長官,整編製逃跑的就後隊斬前隊。此令一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誓死保衛首都,再沒有別的出路。(借用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句話:「大明雖大,但已無路可退,因為我們的身後就是偉大的北京!」)


蒙古人一到北京城下,看見九門內外旌旗招展,氣勢就退了一分。漢奸喜寧帶話要于謙等主政大臣去談判,沒有任何人理睬,氣勢就又丟了一分。戰事一起,明軍就利用地形優勢以及裝備優勢將蒙古人死死地按在了城外。由於是守城戰,火器得以廣泛使用,而此刻的明軍在國讎家恨的驅使下戰鬥力得以成倍的增長,激戰數日後,蒙古軍隊敗退,連首領也先的弟弟都被打死。此後,蒙古再不敢向明朝政府挑釁。


北京保衛戰


北京保衛戰中,于謙是當之無愧的首功之臣,但他拒絕封賞:「在京城周圍四處築壘,是士大夫的恥辱,怎麼敢接受賞賜!」他只接受了蟒袍、寶劍等榮譽性賞賜以及太子少保的頭銜,其他的錢財官爵一概謝絕。石亨想要保薦于謙的兒子,反倒被于謙批評是只會搞關係。他這樣的操守令皇帝朱祁鈺更加欣賞,大小事更加信賴于謙。


明朝與蒙古達成和解後,朱祁鈺一直不願意將哥哥朱祁鎮接回來,一度與大臣們鬧得非常不愉快。于謙在此時再次站了出來:「皇位已經定了,再接回來也只能是太上皇,還能有變數嗎?」這才使雙方達成共識,只是于謙想不到,這句話已經為他自己埋下禍根。



明英宗朱祁鎮


回京後被軟禁起來的朱祁鎮在曾經被于謙當廷斥責的徐珵、石亨以及一直和于謙不和的太監集團首領曹吉祥的扶持下,在朱祁鈺彌留之際發動政變登上皇位。徐珵等人一上台,就誣陷于謙要謀反,還想另立皇帝。朱祁鎮本不糊塗,一開始還表示于謙是有大功的,但在徐、石等人的慫恿和挑撥下,再聯想到于謙對自己的態度,他終於決心殺掉于謙。



奪門之變


在查抄于謙家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任何余財,所見到的只有幾件蟒袍和一把寶劍,都是朱祁鈺賜給他的。于謙被處決的那一天,北京數十萬民眾為他送行。天空陰雲密布,雷聲大作,伴隨著雨滴落下的還有人們的淚水。就連曹吉祥等人的部下也為于謙鳴冤,即使被領導大罵也不收手。一向欣賞于謙的太后被瞞著不知道此事,在她知道于謙去世後也痛哭失聲。朱祁鎮在殺掉于謙後不久也後悔了,提到于謙總是默然無語。幾年以後,陷害於謙的幾位佞臣紛紛下馬,于謙的冤案也終於得以昭雪。


在國家蒙受危難的時候,于謙挺身而出,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很多人在平安無事的時候會把牛吹得很響,會把自己擺的非常偉光正,但是能做到于謙這樣真正只手補天的,屈指可數。平心而論,于謙雖然方正,但也絕對不傻,他在立朱祁鈺和迎回朱祁鎮的時候的所作所為,他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可能帶來的後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他得罪徐珵、石亨等人的時候,他也應該知道得罪小人的後果是什麼。但是他依然做了,因為他心中從來沒有放過他自己的個人安危,只有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于謙的墳墓,和西湖畔的岳王廟相距不遠。他的歷史功績,並不比岳飛遜色多少,甚至可以說比岳飛功勞更大。對於這樣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再多的褒獎也都不為過,就用他臨上刑場之前的最後一首詩為本文結尾吧:



于謙之墓


成之與敗久相依,豈肯容人辨是非。


奸黨只知讒得計,忠臣卻視死如歸。


先天預定皆由數,突地加來儘是機。


忍過一時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揭秘 的精彩文章:

特務被抓2回,坐了30年牢還不死心,出獄後晚年靠撿垃圾為生!
皇帝:我能活多久?相士伸出3根手指,皇帝:看來我只能活十年

TAG:歷史新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