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彭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彭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湖北咸寧市文聯主辦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海外關注

歡迎關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中國人的愛情寶典

彭珍

如果把一部中國文學史比作滔滔不絕的長江之水的話,那麼《詩經》就是唐古拉山上那最清澈、甘美的源頭。作為中國文學的經典,《詩經》一直受到歷代讀書人的尊崇,歷經兩千五百多年,已成為一種文化基因,融入了華夏文明的血液。

《詩經》是在春秋中期結集的,距今大約兩千五百多年。從春秋中期到20世紀初廢除科舉制度,廢止讀經,而《詩經》一直是古代孩子們拿在手中的教科書,也是儒家學者們心中的神聖經典,一度還是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

但《詩經》不只是一本特別神聖的經典,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一本詩集。爭議在哪裡呢?在她的思想主旨。道學家們認為其中充滿了倫理道德,而浪漫的詩人認為她就是樸素的民歌,是言情寫愛的詩篇。現代人又最看重《詩經》中的哪些詩篇呢?

大多數現代人最看重其中描寫愛情的一些詩篇。因為《詩經》記載的愛情實在很動人,這本兩千五百多年前編成的詩集,實際上也就成了古代青年男女的愛情寶典,也是中國男女的愛情寶典,其中蘊含著十分積極健康、文明高尚的婚戀思想很有意義。

一、《關睢》中的愛情觀:愛情與美德同在。

《詩經》305篇中最為現代人所熟悉的一句,就是《關睢》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睢鳩」就是一種愛情鳥,這種鳥雌雄相愛,終生不離不棄,情真意專,如果一隻先死,另一隻便憂傷不食,憔悴而亡。所以古人常將「睢鳩」稱作「貞鳥」,對感情非常專一的意思。詩的首句以睢鳩鳥一聲聲地相互和鳴,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只有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才是自己理想的伴侶。而詩中所寫的愛情不是青年男女之間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不是「一夜情」那種類型,而是有節制的愛情、文明、高雅、符合禮儀的愛情。你看,「君子」的相思,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淑女」更是勤勞優雅,甚至帶著幾許神秘。從詩中我們不知道女子對男子的追求是什麼態度、什麼反應。這裡男女的愛是很守規矩的愛,這樣的戀愛,既真誠又有頗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更為社會所贊同。

詩中所寫的男女雙方身份,及是「君子」和「淑女」。「君子」一詞是兼有社會地位和德行高尚的雙重意義,而「窈窕淑女」,也是兼備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裡「君子」與「淑女」的結合,是一種愛情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而這種理想的婚姻,是對社會和諧、穩定有益處。正因為《關睢》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家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這正是《詩經》的價值與魅力之所在,她表達了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情感,又用文質彬彬的禮儀加以規範。《關睢》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感情熱烈、剋制、文明、有禮。

二、《衛風、木瓜》中的戀愛觀:真誠表達,互相珍惜。

《詩經》時代男女相愛互送什麼樣的定情物?是水果。《大雅·柳》一詩中就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詩的意思是:他人以桃子贈我,我就以李子回報他。詩句背後所隱含的深層意思是:別人善意待我,我也會以善意報答他。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禮物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在《詩經》中,水果不只是人與人之間情誼的代言,更多地被用來表達愛情。《王風·丘中有麻》中有: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詩中說的是高高的坡地長著李子樹,「彼留之子」就是姑娘的心上人,兩人應是將要約會,可那哥哥遲遲不來。女孩子不禁想到,他曾與我在李樹下相會過,他還把隨身戴的玉佩送給了我:「貽我佩玖」。這個愛戀痴迷的女孩子,想到兩個人在李子樹下曾有過的浪漫纏綿,禁不信心旌搖蕩。愛情的美就在於它的純潔,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不附加任何條件,純粹是心與心的碰撞,靈魂與靈魂的交融。

《衛風·木瓜》中女孩投出的水果得到了美好的回報。請看: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中女孩投出了木瓜,男子回報以美玉,詩中男女主人公互贈禮品,以表達愛情,這就是民間投果求愛的習俗。在當時,物的貴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期盼著「永以為好」的愛。「匪報也」就是不在乎回報什麼,而是在乎雙方藉此傾吐了愛慕對方的誠摯感情,抒發了期盼永結同心的願望。《詩經》中所表現的這種男女之間「投桃報李」、心意相通的真摯愛情多麼美好,男女之間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心靈溝通、心意相知基礎上的純潔高雅的愛情。

《詩經》時代男女戀愛中投桃報李的情意,帶給我們的婚戀思想啟示是什麼呢?那就是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當真愛來臨時,要熱情面對,真誠表達,互相珍惜。只有互相珍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才能獲得真正美好的愛情。

三、《女曰雞鳴》夫妻生活觀:甘苦與共,琴瑟和諧。

《詩經》中所提倡的夫妻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所推崇的夫婦之德。古人認為夫婦之德是一切倫理道德的基礎,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口子關係和諧、融洽,正是「修身齊家」的重要內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男女婚配問題,不僅是組成家庭的重要條件,也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源泉。所以《周易·序卦傳》中就有「有天地然後有成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男女的婚姻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會的大事。因此,婚姻問題歷來是中國人異常關注的問題。古人常用「伉儷」、「秦晉」、「鴛鴦」、「連理枝」、「比目魚」、「比翼鳥」等事物來比喻美好的夫妻關係。其中最浪漫也最富有哲理的比喻,當屬「琴瑟」之喻了。《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就描寫了一對男女共同彈琴鼓瑟。「琴瑟和諧」的生活場景: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詩中敘述了雞鳴催起,男子許願,互訴真情三個生活場景。其中第二個生活場景中,丈夫對妻子說: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射來野鴨和大雁,我們一起烹調分享。共飲醇香的美酒,與你一起白頭偕老。這是多麼樸素又美好的願望啊!古今愛侶之間的願望都是相同的——甘苦與共,攜手白頭。看這對恩愛夫妻的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一起彈琴又鼓瑟,一起吃美味佳肴,喝醇香美酒,心心相知,互訴真情,簡直就是神仙眷侶啊!

《女曰雞鳴》一詩中寫夫妻之情最動人的情景就是——「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中《常棣》篇歌頌家庭成員的親密情感,也說「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琴瑟和諧」一詞,便是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琴瑟和諧,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品位。對中國人而言,美妙的愛也許不像火一樣灼熱,而是相互謙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更像是「琴瑟和鳴」,在優美的旋律中流露出溫暖和默契。對於夫妻生活,我們的祖先最希望的,就是互相能做平凡相守的夫妻,踏踏實實地過日子,每天都早早起床,同甘共苦,互相體諒,共訴衷腸,白頭偕老。這種勤勞、樸實、恩愛的人生態度,正是《詩經》所傳播的最美最雅的婚戀觀。我們讀到《女曰雞鳴》就能夠懂得:珍惜愛情,珍惜愛人,與所愛的人踏實地生活,就是最幸福的事。

四、《王風·采葛》中的戀愛觀:真摯純潔,熱烈勇敢。

《詩經》中誘人的愛情故事,使得歷史上理性生活的中國人,不時地能體悟一下浪漫,醉人的愛情場景,不時地領略相思的種種風情。歷史與現實中,處於熱戀中的少男少女們常說的那句話——「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就是出自《詩經》,來看《王風·采葛》一詩: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這是一首簡潔明快的愛情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處於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心理描寫的一個典範。詩中反覆吟唱一天不見,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歲」那樣長的時間,充分表達了痴情男子對中意女子無限的相思之情。戀愛過的人,對甜蜜時光流逝之快都有自己的體會——剛剛分手,又起相思。「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感情如此強烈、又如此清麗。沒有纏綿悱惻的如膠似漆,沒有心比金堅的山盟海誓,沒有蕩氣迴腸的複雜情節,有的只是幾句質樸簡潔之至的情話,愛意就表達得通透徹底。《采葛》詩中男女相愛相思,多麼純情,多麼真摯,又多麼熱烈投入啊,至今還能引起相愛的人與之共鳴。

《鄭風·子衿》一詩,也寫了一個女孩對心愛男子的思念,她的思念也是那麼急切熱烈,執著勇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中,一個春意滿懷的妙齡少女,對心上男子的苦苦思念呼之欲出,一個陷入愛情的純情女孩,正在城門樓旁等她的情郎。她望眼欲穿,就是不見情郎的蹤影,這女孩為之心焦,為之憂傷,她的表白多麼熱烈勇敢啊,她對愛情的追求多麼大膽、主動啊!她們對待愛情十分坦誠率真,毫不掩飾一顆追求愛情的火熱的心!「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從心底抽繹出的綿長真摯的愛戀,古典又真誠,給予現代年青人以精神的食糧,讓現代年輕人也學著他們去追求純潔真摯的愛情,熱烈勇敢地走進愛情生活。

五、《周南·桃夭》中的婚嫁觀:之子與歸,宜其室家。

愛情和婚姻,是所有時代的人們都關心的一個話題。《詩經》中所寫的愛情與婚姻,與現代人的愛情與婚姻一樣,同樣也充滿著情與理,愛與怨的糾葛。祖先們的歡笑與淚水,情愛與痛苦,都在這些詩篇中展現著。那麼,在《詩經》時代的婚姻中,人們最重視的是什麼呢?儒家重視夫婦之道,那麼在婚姻生活中婦人之道究意是什麼呢?

請看《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這首詩應是女子家接親時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對新娘的美好祝福。詩歌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桃花,是形容新娘的美麗,旨在說明美貌的重要;寫桃子的果實,是在講傳宗接代的意義;寫「葉」則是告知天下女子要將自己種種的「好」,種種的「善」盡散開來,才能興家旺夫。四書之一的《大學》引用《桃夭》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這可一語道破了《桃夭》這首詩的真諦所在。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基本單位,家庭的穩固與否與社會的安定與否關係十分密切。《桃夭》詩中「宜其室家」的祝福,是為了「宜國」,在古人眼裡,「宜家」與「宜國」原本是一回事,當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夭》雖然凸顯了女子的明麗容顏,但更重點強調的是「宜其室家」、「宜其家人」,是祝福新娘子結婚後會令夫家合家歡喜、家庭和眭。親人送給新娘子「宜其室家」的祝福,就是送給她最珍貴的嫁妝。

《桃夭》中還蘊含了婚姻的政治、傳統意義,那就是,女人出嫁,要做到「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要具備使丈夫家族、家庭和眭的美好品德,達到完滿的婦德。

縱觀《詩經》,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明的精粹—重視男女相處之道,重視夫婦關係,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詩經》突出了愛情與倫理道德關係,也傳達了真摯、純潔、文明的戀愛情感,彬彬有禮又熱烈勇敢。

《詩經》是古代孩子們的教科書,也是古代青年男女的愛情聖經,也應當成為現代婚戀男女的愛情寶典,傳承優雅和諧的婚戀文化。

彭珍,女 ,中學一級教師,任教於嘉魚縣城北中學。熱愛教學工作,熱愛寫作,指導學生寫作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個人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作家 的精彩文章:

拙蘭:思念江南
江南月:小人書里長大的童年

TAG:鄉土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