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劉鄧大軍中一員猛將,率部抗美援朝,回國後受到三位首長的接見

他是劉鄧大軍中一員猛將,率部抗美援朝,回國後受到三位首長的接見

原標題:他是劉鄧大軍中一員猛將,率部抗美援朝,回國後受到三位首長的接見


曾紹山(1914~1995),原名曾昭山。金寨縣丁埠鎮東灣村人。貧農家庭。幼時讀私塾3年,因家貧輟學,在家放牛,幫父母耕種。民國18年(1929年),共產黨在大別山區領導農民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並在其家鄉爆發了丁家埠暴動,曾紹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在第三十三師任傳令兵、勤務兵。11月,被秘密吸收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


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曾紹山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團參謀。他參加了奇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該戰炸毀敵機24架。民國27年,任八路軍第三八五旅第十二團作戰股長、參謀長,參加創建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


民國27年2月,奉命參加長生口伏擊戰,他協助團首長指揮所部攻佔娘子關,經5個小時激戰,殲日軍大部,並乘勝攻入井陘,鉗制了日軍向晉西南的進攻。3月,奉命協助團首長率部強襲黎城,調潞城之日軍出動,配合兄弟部隊在邯長公路的神頭嶺殲滅日軍1400餘人,摧毀了日軍的補給線。接著,在正太鐵路、平漢鐵路和平(定)昔(陽)公路沿線,與全旅一道,破路襲敵,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保障了晉冀魯豫邊區北部工作的開展。民國28年,升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參謀長。從民國28年到29年,他協助旅首長,針對日軍「囚籠政策」,組織了多次的破襲戰。經過2年的戰鬥,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和頻繁的「掃蕩」,使晉冀魯豫邊區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得到發展。參加了「百團大戰」。他協助旅首長多次完成了上級賦予的艱苦戰鬥任務,屢立戰功。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紹山調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又稱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他與第三縱隊首長率部參加了上黨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消滅了北犯的國民黨軍閻錫山部3.5萬餘人。並在邯鄲地區配合兄弟部隊殲滅沿平漢鐵路北犯的國民黨軍2個軍,共2萬餘人,打退了國民黨軍的進攻。民國35年下半年,他與第三縱隊首長率部參加了隴海路戰役、定陶戰役、巨城戰役、鄄城戰役和滑縣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消滅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打開了解放戰爭新局面。

劉鄧大軍中一員猛將。他根據劉伯承、鄧小平的「只要拖住敵人,爭取了時間,便是勝利」的指示,一方面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內線開展游擊戰爭,巧妙地與國民黨軍周旋,拖住國民黨軍不放,一方面派出精幹部隊,跳至外線,在廬江、巢縣和巢湖沿岸,襲擊國民黨軍要害部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將皖西大別山區革命根據地堅持下來,勝利地完成了「拖住敵人」的任務,為組織淮海戰役爭取了時間。民國38年4月,他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協同兄弟部隊解放寧、滬、杭地區。接著,率部進軍西南。



1951年3月,曾紹山調任第十二軍軍長,率部抗美援朝,參加第五次戰役。戰役結束後,他根據戰役中與美軍作戰的實踐和現代化戰爭的特點,組織部隊認真總結戰鬥經驗,開展軍事訓練,著重解決既能追得上,又能捉得住,既能攔住頭,又能擋得住,既能包圍住,又能殲滅掉的問題。經過4個月的大練兵,提高了部隊現代化戰爭的作戰能力。


大練兵一結束,奉命率部擔負金城地區的防禦任務。他認真貫徹毛澤東「積極防禦」的方針,創造了坑道防禦戰術,構築了以坑道工事為骨幹與各種工事相結合的60里縱深的堅固防禦陣地。積極採取小型反擊,陣前殲敵,小部隊深入敵縱深,捉俘虜,摸崗哨,伏擊奇襲等,主動襲擊美軍。大力開展陣地狙擊手運動,只要敵人在陣地一露頭,即將其消滅。打得美軍防不勝防,惶惶不安,在陣地上不敢活動。1952年12月24日,回國後受到三位首長的接見,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的親切接見。曾紹山從朝鮮回國後,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1955年授中將軍銜,1995年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雄 的精彩文章:

她是抗戰女將軍里的絕世佳人,卻為陳毅終身不嫁
此二人被譽為張國燾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他們結果又是如何!

TAG:歷史小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