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孫權稱帝後為什麼不追封孫策為皇帝?

解密:孫權稱帝後為什麼不追封孫策為皇帝?

問題的邏輯其實是這樣的:孫策平定江東,創業有功。孫權在稱帝後應該在道義上追封孫策為皇帝,況且孫權還是孫策親自指定的接班人,孫權哪怕是顧及到恩情也應該追封孫策為皇帝。那麼孫權為什麼不追封孫策呢?

諸葛亮在《出師表》里有句話叫: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這句話用在孫策身上也很貼切。不一樣的是,孫策創業還未達到一半。這就跟許多人想像中不一樣了。

在眾人眼中,江東都是孫策打下來的,而孫權只是守住了而已。為什麼大家會這樣想呢?主要還是因為受了孫策臨死前那句話的矇騙: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權真的像孫策所說的那樣,只是一個守衛疆土的人嗎?不是的。孫策有點小看了他這個弟弟。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孫策和孫權兩人的功績。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歷史上的東吳誕生,請看下圖,這就是當時東吳的版圖(綠色部分)。其中以藍線為分界線,東吳分成兩個部分,東邊的部分是孫權和孫策兩個人共同打下來的,西邊的荊州部分是孫權打下來的。

重點說東邊的部分,注意紅圈的位置,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這五郡是孫策平定的,其餘部分是孫權平定的,而藍線以西的荊州部分也是孫權平定的。換句話說,以東吳建國的疆域來算,孫策只貢獻了1/4的疆土,而孫權貢獻了3/4的疆土。而且在孫策被刺客(許貢的門客)突然刺殺時,那五郡剛剛被平定,還沒有來得及治理。因此當孫策死後,江東一片大亂。

首先是孫氏家族內部的亂,孫策臨死之前,孫策的重要大臣張昭主張立孫翊為接班人。孫翊是三弟,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非常像孫策。但是孫策堅持立二弟孫權為接班人。最終孫權被立為接班人。

孫權接班後面對的是一副爛攤子,家族內部的孫輔裡通外敵,想迎曹操南下江東。孫輔是孫權的表弟。後來有人舉報,氣的孫權把孫輔軟禁起來,然後將孫輔的親信全都斬殺。孫權不解的問孫輔:

權謂輔曰:「兄厭樂邪,何為呼他人?」

意思是:兄弟之間有不愉快你就明說,為什麼要叫外人呢?

孫暠在孫策死後,領兵想要武裝造反,被虞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撤軍。孫暠是孫權的表哥。

策薨,權統事。定武中郎將暠,策之從兄也,屯烏程,整帥吏士,欲取會稽。會稽聞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諭暠。會稽典錄載虞翻說孫暠曰:「討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攝事統眾,宜在孝廉,翻已與一郡吏士,嬰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為孝廉除害,惟執事圖之。」於是暠退。

這就是孫權面臨的窘境,自家人先亂。

隨後地方勢力也開始造反,廬江太守李術率先叛亂,孫權權衡利弊,寫信給曹操,讓曹操不要援救李術,然後派兵圍剿了李術。孫翊、孫河隨後遭到部下殺害,豫章郡、會稽郡告急,東南方山越人伺機作亂。

孫權臨危不亂,在文臣張昭,武臣周瑜、程普、黃蓋等人的幫助下,逐漸的平定了內亂,安撫了江東的民眾。因此,可以說孫權對於江東的貢獻要大於孫策。

後來,孫權並沒有滿足於江東五郡的地盤,他繼續領軍平定了山越,向南勢力範圍達到了交州,向東達到了大海,甚至派兵到達了如今的台灣地區。在赤壁之戰後更是偷襲荊州成功,直接將版圖擴大了一倍。直到孫權稱帝,東吳囊括了荊州六郡,大半個揚州,南方山越和富庶的東部沿海地區。

因此,論功勞孫權要比孫策要大得多,而孫權稱帝後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其實已經很對的起他了。

孫權不追封孫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防止直系皇室宗族太多,孫權已經是皇帝,孫策就不能也成為皇帝,雖然此時孫策已經死掉,但是孫策有兒子,孫策的兒子是孫紹。為了防止皇權旁落,從私人角度出發,孫權也不會追封孫策。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不是因為孫權人品壞,而是孫權對於東吳的貢獻要遠遠大於孫策,孫策只是攻佔了江東五郡而已,只佔東吳國土面積的1/4,而孫權則平定了江東南方,後來又兼并了荊州。可以說是孫策開頭,孫權努力才有了東吳。因此孫權論功封孫策一個長沙桓王就可以了,追封皇帝根本不可能。另一個原因就是孫策有兒子,為了防止皇權旁落,孫權私心一點沒有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他雖是開國皇帝,被稱為大帝,卻利用親人污衊賢臣,令人不齒
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提親,那最後關羽死後,她的女兒又身在何處呢?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