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真衡門下 庶以善自名——讀韓滉《五牛圖》偶記

養真衡門下 庶以善自名——讀韓滉《五牛圖》偶記

歲次己丑新春,雨窗展讀唐韓滉《五牛圖》(圖1)。傳世劇跡,何人不知曉!然其深意未必盡人皆知,須從畫外探求也。此圖曾經元趙孟頫庋藏,趙有三跋。其一(圖2)云:「右唐韓晉公《五牛圖》,神氣磊落,希世名筆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畫二牛,一以金絡首,一自放於水草之際。梁武以其高致,不復強之,此圖殆寫其意雲。」韓畫中五牛有「齕者、昂首者、聳立者、喘者、絡首者」(清《石渠寶笈續編》),當受陶弘景《二牛圖》寓意啟示再構思創作。

▲圖1五牛圖

▲圖2趙孟頫跋

趙跋後又有元孔克表一跋(圖3),云:「善相馬者,不於驪黃牝牡而於天機。余謂觀畫亦然。海虞鄒君君玉示余《五牛圖》……其天機之妙宛若見之於東皋西壟間,亦神矣哉。」余以為畫中天機還有玄隱。元代張雨《玄品錄》「道品」載:「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也……(梁武)帝手敕招之,錫以鹿皮巾。唯畫兩牛以答,一牛散放水草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學曳尾之龜,豈有可致之理。』」記述比趙跋更詳。「曳尾之龜」見《莊子·秋水篇》。莊子垂釣於濮水。楚威王遣兩大夫傳達旨意:「君王願拿國內政事煩勞你。」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用巾帕裹於竹箱)而藏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圖3孔克表跋

陶弘景好神仙之術,齊時嘗為諸王侍讀,奉朝請,未幾,即辭去,隱居於句容之句曲山。其《與親友書》云:「疇昔之意,不願處人間,年登四十,畢志山藪。今已三十六矣,時不我借,知幾其神乎?毋為自苦也。」其以仕宦為官,受諸管束,不如徜徉山水之間,托形崇阜,息影長林,靜聽松風,逍遙自在。

陶之《二牛圖》隱「曳尾」之意,天機之妙於東皋西壟間也。趙孔張三人皆知,趙孔跋未及,張文揭之,亦情理之中。趙乃宋帝王苗裔,文詞高古,書畫絕倫,惜未脫朝廷羈絆,無奈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然心靈苦楚,有《自警詩》云:「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預感身後之謗。張雨,號句曲外史,擅道術及詩文書畫。「性狷介,常眇視世俗,悒悒思古道,知弗能與人俯仰,遂挺身入普福觀,戴黃冠為道士」(劉基《張伯雨墓志銘》)。三十歲登茅山受大洞經,時趙孟頫見之,以為陶弘景再世。平生淡泊寧靜,清苦寂寥,有詩云:「故人念我飢,貸粟仍借車。歸來荒山道,不敢嗟馳驅」(《己巳歲飢乞米》)。晚年仍「處澗阿幽篁中,未有裹飯過子桑者,間弄筆研,寫繆語盈冊……勿示不知我者。」其書法(圖4,上海博物館藏)「早年學趙松雪,中歲變純熟為端勁,有干雲度雪之致」(顧復《平生壯觀》卷四)。張雨「寧曳尾於塗中,穢濁世之休譽。」高邁振世,書逸詩清。

夜空幽邃,檐雨滴瀝,如怨如慕,掩卷記之。

▲圖4張雨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園藝談 的精彩文章:

TAG:甘園藝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