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最後一個非洲「友邦」能撐多久?台學者刊文:恐指日可待

台灣最後一個非洲「友邦」能撐多久?台學者刊文:恐指日可待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斷交」時,島內的諷刺漫畫。

中國台灣網6月5日訊 台灣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研究員羅慶生5日在台灣《中時電子報》刊文指出,今年9月大陸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到時非洲國家是否「一個不少」地都參與,備受關注。台灣在非僅剩的「友邦」史瓦濟蘭是否棄台而去,對蔡當局是一大嚴峻考驗。兩岸再持續對撞,台灣非洲「邦交國」全失,恐指日可待。

文章分析說,在多米尼加與台灣「斷交」不到一個月,非洲另一個「友邦」布吉納法索也宣布與台灣「斷交」。不過,布吉納法索在通知台灣「斷交」文件中並未提到與大陸建交;大陸部第一時間的響應也只是表示讚賞,而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未來若與布吉納法索建立外交關係,外界不應感到意外;第三天才由雙方外長簽署聯合公報,即日恢復外交關係。與多米尼加在宣布與台灣「斷交」同時,即在北京簽署聯合公報不同。

這顯示布吉納法索是主動與台灣「斷交」,並非由大陸策動。未能掌握「友邦」動態是台「外交部」失職,吳釗燮難辭其咎,蔡英文將事件導向大陸「打壓」是昧於事實。消費「友邦斷交」,將責任推給大陸,指責在野黨不團結,是將「外交」失敗轉為政治操作,這或許有利於執政黨的年底選舉,卻不利「外交」事務的正面發展,有損台灣長遠利益。

文章提到,2013年,西非的甘比亞同樣也是先與台「斷交」,再尋求與大陸建交。但當時馬英九主政,兩岸關係良好,在「外交休兵」政策下大陸並未與甘比亞建交,直到2016年蔡英文當選領導人後,雙方才正式的建立外交關係。

事實上,這幾年大陸勢力崛起,在非洲的影響力逐漸超過美國,三年一次的「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非洲年度盛事,最近一次的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預定今年9月在大陸召開,同時還將舉辦超過300家企業參與的「中非合作與』一帶一路『經貿投資論壇」。此一論壇對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限定與大陸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與國際組織參加。台灣「友邦」因而不能與會,如此等同在非洲事務上邊緣化。吾人設身處地在「邦交國」的立場思考,維持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與參非洲共同事務的輕重,已無法在同個天平上思考。

文章認為,這意味著大陸根本就無需利誘,在本身經濟持續高成長的影響力擴增下所產生的磁吸效應,自然會吸引台「友邦」尋求與其建交,正如同台灣人才與年輕人為了爭取更好的機會,會尋求赴大陸發展一樣。

只要台灣經濟環境不改善,無論如何防堵,都無法阻止人才外流;同理,大陸外部影響力持續擴增,台灣增加再多的「秘密外交經費」,也難以改變「友邦」追尋其國家利益的決心。「外交」環境愈益艱困可以理解,但從甘比亞及布吉納法索與台「斷交」後大陸行動的差異分析,解決台灣「外交困境」最有效途徑,是改善兩岸關係,而非製造更多衝突,蔡英文的強硬路線值得商榷。

文章最後說,不可諱言,大陸在例假期間即迅速完成與布吉納法索的復交動作,或許就是響應蔡英文在臨時記者會的強硬表態。兩岸再持續對撞,台灣非洲「邦交國」全失,恐指日可待。(編輯 小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吳音寧持續說謊?台網友怒:廢物就算了還不知廉恥
蔡辦前又被五星紅旗佔領 駐美大使:中國無意打貿易戰 若挑釁奉陪到底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