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力邀李自成聯合攻明共富貴,哪知闖王只想要崇禎的蠅頭小利

多爾袞力邀李自成聯合攻明共富貴,哪知闖王只想要崇禎的蠅頭小利

順治元年(1644)四月,大清國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受奉命大將軍印,統帥大軍,借佔領紫禁城的李自成東征吳三桂的機會,以敕封親王、世襲罔替等形式,迫降據守山海關的明朝寧遠總兵官吳三桂。

多爾袞代行皇權,有決定一切賞罰的便宜行事大權,所以不經請示順治帝,便可以承諾可以歸附的對手,當然也可以與敵對陣營的主要人物,進行媾和。

他曾給李自成送過一份求和信,以「大清國皇帝」的名義,向「西據明地之諸帥」表達結盟的意願:「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清帝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

信是這年正月二十七日寫的。

多爾袞派工作人員遲起龍送的。

當信送至陝西榆林時,剛剛建國大順的永昌皇帝李自成,已經率領大軍東渡黃河,大舉進攻山西,大張旗鼓地向明廷的京師進軍。

榆林守將王良智接待了遲起龍,並寫了回信,承諾會向上稟告李皇帝。但是,他將多爾袞表示友好的原信,退給了送信人。

當時沒有複印機,也沒有掃描儀,遲起龍回稟王良智「奏知他主上去了」,其實是口說無憑。此等大事,僅憑王良智一張嘴,能說服李自成嗎?

王良智把原信退回,無疑是不重視多爾袞尋求幫手、趁火打劫、聯合攻明的結盟信息。沒有證據,他也怕落一個與清謀和、私通外敵的罪名。

王良智在李自成開國御封的五等爵位中,為七十二伯爵之一——確山伯,屬於高級幹部,但並非位高權重,不像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亳侯李錦及左輔大丞相牛金星、開國大軍師宋獻策那般舉足輕重。即便他把消息及時傳遞,也未必能影響到勢頭正盛的李自成。

就在大順軍兵臨京師、即將破城的前一天,李自成派投誠的明廷太監杜勛,給危坐在太和殿龍椅上的崇禎帝捎去一封信。

只要崇禎帝許諾他自立做西北王,送給他一百萬兩銀子勞軍,他可以馬上調轉槍頭,奔赴遼東滅了不安分的大清國。

此事,可見已勝券在握的李闖王,並無滅明的帝王氣魄,臨了臨了,還在為一些蠅頭小利打算盤。這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且不好說,畢竟記載此事的史料《小腆紀年附考》,為晚晴咸豐文人徐鼒所寫。

在徐鼒的文字里,李自成就是十惡不赦的「闖賊」。

徐氏說,杜勛傳信:「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只要崇禎答應兌現,「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小腆紀年附考》卷四)

「遼藩」,指的就是多爾袞的大清國。

無疑,李自成沒有收到多爾袞的和談計劃,當然也沒有考慮多爾袞「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聯合攻明建議。

就在吳三桂屈膝降清的即時,多爾袞與曾經假想盟友李自成第一次交鋒。

吳三桂的老父親吳襄被李自成殺了示威,他的美姬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擄去陪床,他的崇禎帝朱由檢在萬壽山悲壯自縊。國讎家恨,激怒了吳三桂請為前驅,領引著多爾袞的清軍,一路向西,逼得李自成不斷進行戰略性轉移。

如果不是吳三桂們的襄助,多爾袞未必進得了紫禁城。

進了紫禁城的多爾袞發號施令,接受曾力勸崇禎帝南遷的前明東宮大秘李明睿的建議,為崇禎舉哀三日。

這是招撫明朝遺老和官員的政治用心。

崇禎帝朱由檢

多爾袞緊接著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剃髮改制。

剃髮令下,京師大震。久受儒家禮教觀念熏染的明朝臣民,強烈抵制。

有人力勸多爾袞,這不是「一統之策!」

多爾袞說:「何言一統?但得寸則寸,得尺則尺耳。」(張怡《謏聞續筆》卷一)

初入關內的多爾袞,對於一統中原,是沒有底氣的。他能夠進入紫禁城,都是抱著僥倖,所以他在此前制定進攻明朝方略時,第一時間想到了還很陌生的反明義軍。

由於消息閉塞,他甚至連李自成已改元建國稱帝都不知道,甚至還不知道「西據明地之諸帥」的帶頭大哥是誰。

他想聯合攻明,「富貴共之」,卻沒料到李自成的手下,並沒有重視他的提議,沒有及時傳遞他的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崇禎為何不願封李自成為王?主要是這4點,尤其是第2點!
李自成開出的條件並沒有明擺地要滅明朝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