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掛牌 建行變革金融科技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掛牌 建行變革金融科技

4月10日,上海,建行無人銀行悄然開業。當本刊記者聞訊趕到這裡時,發現名為「無人」的銀行卻隨處站滿了人,其中有同業、有媒體,還有好奇的消費者。

4月18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左)共同為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揭牌。

但記者在這裡找不到櫃員、也找不到大堂經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現代化、帶有科技感的陳設:人臉識別的閘門和敏銳的攝像頭,會說俏皮話並且不失時機介紹產品和新業務的機器人,還有更高效率的智能櫃員機。此外,「無人銀行」還是一個擁有5萬冊書的「圖書館」,是一個實現了AR、VR多項技術的「遊戲廳」,坐下來就能把建行建融家園中所有租賃房源一覽無餘……所有這一切,都在向外界宣示,在科技創新推動下,銀行的服務和職能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人銀行開業,表明建行的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走在同業的前列。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我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建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兼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副董事長朱玉紅表示,建行已決定實施金融科技戰略,並制定了系統的科技體制改革方案。「這個改革方案對建行而言,是一個結構性的優化。目的是要將『新一代』優勢儘快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構建與建行市場體量相匹配的科技創新力和影響力。」

4月18日在上海成立的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金融科技」),便是建行金融科技戰略下的重要改革措施。

建行上海無人銀行

打造市場化金融科技創新力量

「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設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由建行體系內直屬的7家開發中心和1家研發中心整體轉制而來,也是國內商業銀行內部科研力量整體市場化運作的第一家公司。」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總裁雷鳴表示。

建信金融科技作為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16億元人民幣,初期規模為3000人,是迄今為止中國商業銀行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雷鳴介紹,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軟體科技、平台運營及金融信息服務等,在服務建設銀行集團及所屬子公司的同時,也將開展科技創新能力輸出。

雷鳴認為,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可謂得天時地利人和。「我們的定位是賦能傳統金融的實踐者、整合集團資源的鏈接者以及引領銀行轉型的推動者。」他說,通過構建新的組織架構、運營機制及人才戰略,科技公司將真正實現以「科技」激發金融供給側輸出能力、進而推動銀行商業模式乃至發展方式的變革,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掛牌儀式上,建信金融科技宣布將與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開展共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的戰略合作,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對未來有望重塑金融業務模式的核心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生物技術等主流和熱點技術應用開展前瞻性、創新性的應用研究,著力打造中國金融科技創新的「貝爾實驗室」。

朱玉紅告訴記者:「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建行以前更多地開展應用業務,技術儲備還不充分,因此下一步打算通過合作共同打造一些場景。如在公有雲的構建上,建行將與騰訊、阿里、金山展開合作,引進更為先進的技術,補足短板。」

建信科技金融公司的成立是建行結合實際情況主動謀劃實施的一次戰略性、系統性和全方位的自我變革,也是通過打造完全市場化的金融科技創新力量,開拓未來金融新藍海,推動傳統商業銀行變革的一次積極的嘗試。朱玉紅說:「建行科技金融公司的設立將突出科技創新的作用,保持建設銀行的科技領先,為建行的發展構築新的動能。」

4月12日,前來建行無人銀行體驗的市民在向銀行內的流動服務機器人諮詢。

解碼科技體制改革

自2017年歷時六年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全面竣工,建行便擁有國內銀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雲和國際領先的航母級信息技術平台,鍛造出一支規模達數千人、能打硬仗的複合型科技人才隊伍,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在金融科技發展新階段具有了先發優勢。

朱玉紅表示,科技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最終要達到管理架構清晰、需求響應敏捷、資源保障充沛、人才管理靈活、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目標。由此出發改革的切入點是調整建行研發項目的管理,增強企業和總部管控能力,重構科技創新的管理中樞,並從改善需求質量,增加供給側能力的角度、建立新的供需關係以及完善人事激勵約束機制。

「企業級管控是實施整體工程非常重要的舉措和重要內容。」朱玉紅表示,原先建行設有與信息技術創新有關的三大委員會,分別為產品創新委員會、大數據委員會和信息技術委員會。「我們這次改革將三個委員會整合在一起,由行長擔任委員會主任,從而為企業級的戰略把控、規劃把控和資源統籌搭建了更高級別的管理平台。」

4月12日,用戶刷身份證並進行人臉識別後出入建行無人銀行。

朱玉紅補充說,建行此番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金融科技創新治理結構。集團仍然在企業戰略規劃、企業資源統籌、生產安全運行等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與之相對應的,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數據中心、各地分行的科技力量分工協作,共同打造建行的治理體系。其中,科技公司採用不同形式成立創新實驗室,深入跟蹤研究新技術,創新服務場景,研發金融新產品,通過整合社會優秀資源,加強分散式平台等研發力度,從頂層架構增強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擴展性。「這一結構非常符合建設銀行未來的戰略訴求。」

「在建行科技業務發展戰略整體轉型的背景下,我們要大力提升供給側的科研創新能力和供給質量。」朱玉紅強調,將來科技創新要與銀行業務變革如影隨形,業務走到哪兒,科技就要跟到哪兒,將來還要走出去服務建行的合作夥伴。「建行科技服務的供給能力還要加大,供給質量還要提高。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也意在激發金融供給側輸出能力。」

同時,建行還要著力提升需求端的企業級整合,改善質量。這也是建行多年來在「新一代」建設的基礎上總結出的經驗。朱玉紅坦言:「建行在業務企業級管控改革中嘗到了甜頭。因此在繼續擴張業務的過程中,企業級管控將扮演『大腦中樞』的角色。如有了科技的支撐,網路金融部門也可以和個人金融部門一樣對外拓展市場。」

原先建行有1萬多種產品,有不同的憑證、流程和風險管控要求。在完成企業級架構整合之後,這些業務精簡為800種標準活動。「你會發現這些業務不再散了,如要某項業務需要授權,可以直接調用這些模塊。」朱玉紅表示,從技術角度看也一樣,以前系統之間不僅有交易校驗的關係,也有數據傳輸關係。如今這些關係都變成一個個模塊,所有人開發業務只需要直接調用就行,這樣就使得業務架構能為所有人共用。建行內部就好比有了一個零部件裝配車間,在標準的結構中,每個人各司其職,需要組裝什麼就調配什麼。在完成企業級的架構後,基於全景客戶視圖,便可以對客戶進行全面畫像。「客戶無論是進入物理渠道還是電子渠道,銀行均可以迅速看到客戶的行為偏好,並推薦相應的產品。」朱玉紅說。

脫胎換骨式的「新一代」系統的成功應用,讓建行實現了類似「書同文、車同軌」式的革新,筋骨更加強健。未來消費者能越來越多地體驗到科技為金融服務帶來的變化。雷鳴最後透露:「基於新技術的應用,建行已經儲備了很多新產品在路上。」

4月12日,一位用戶通過刷身份證綁定人臉識別信息準備進入建行無人銀行內的VR體驗區。

記者手記:建行!越來越智慧

4月10日,建行第一家無人銀行在上海開業。這是建行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能的新嘗試。

實際上,科技手段在建行早已得到充分應用。目前建行有14810多個網點和2900家自助銀行,從識別客戶到身份審核全流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500元以下取款刷臉輸入手機號即可,500元以上要驗密。在方便快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防範身份冒領。「建行通過刷臉技術的應用,已配合公安機關抓獲142個犯罪分子,賭截了幾百起冒領事件。」建行渠道與運營管理部副總經理兼渠道管理部總經理陳德告訴記者。

建行的臉庫如今已經建立了8000多萬張人臉的數據資料,每天新增40萬張,目標則是要建立6億人的資料庫。「即便客戶進行過整容或者有細微變化,並不影響對人臉的識別。與人工比對臉和身份證相較,基於骨頭定位演算法的刷臉應用科技更易識別、也更準確。這和我們原有運用比較成功的電子驗印原理差不多。」

建行一直在向前推進刷臉技術的應用。除了取款方便快捷之外,同時也在理財、消費等領域廣泛應用。「我們每個月都有一個新版本在推進,無論是營業網點、自助銀行還是手機渠道都已全面鋪開。」陳德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郭田勇:金融監管改革影響深遠 兼顧提升效率與防範風險
美國經濟短期前景樂觀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