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監,順治帝御筆撰寫碑文,康熙皇帝專程祭拜

中國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監,順治帝御筆撰寫碑文,康熙皇帝專程祭拜

眾所周知,太監是中國封建社會所特有的一種職業,他們服侍皇家、伴君左右,自然也就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事實上,古代就有很多大太監靠著皇帝的寵信而禍亂朝綱、為非作歹,為人薄情寡義、心狠手辣,比如趙高、魏忠賢之流。不過也有一些太監謙遜本分,給後世留下正面形象,比如鄭和,以及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王承恩。

《江山風雨情》王承恩劇照

王承恩,明朝末期出生於河北邢台白岸村的一戶農家,因自幼父母雙亡,被人賣進皇宮做了太監。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經過一番嚴格的宮廷禮儀訓練後,他被安排到了信王朱由檢身邊侍奉,此時的朱由檢還只有11歲,父母都已不在,王承恩和他年紀相仿又有相似的身世,很快兩個人就親近起來。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王承恩越來越受朱由檢的信任,這令他的內心愈發為難——他其實是魏忠賢安插到朱由檢身邊的內應。思來想去,他最終將自己的身份和盤托出,得到了朱由檢的信任與寬恕,於是他徹底忠誠於後者,並在偶然得知魏忠賢的謀反心思後主動劃清界限,還暗中幫助信王朱由檢傳遞信息,替他出謀劃策,為朱由檢登上帝位立下了重要貢獻。他也成了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

崇禎帝、王承恩劇照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崇禎皇帝即位,提拔王承恩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一時風光無限。經過對東廠和魏忠賢閹黨的清洗,統治權終於又回到了崇禎皇帝手中,而這一系列雷厲風行的行動都少不了王承恩的幫襯。遺憾的是,崇禎在位期間雖然勵精圖治,但是依然沒有阻擋住明王朝覆滅的腳步,內有官員拉幫結派、外有農民領袖揭竿起義,邊疆還有虎視眈眈的後金騎兵,他縱有一腔壯志卻也晚了。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領起義軍即將攻進皇城,這時的崇禎已經接近了崩潰的邊緣,朝廷已無可用之人,只剩下死忠於他的王承恩還在指揮著餘下的禁衛軍苦苦守護著皇宮。《明史》記載:「(王)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璫泄泄自如。」可是王承恩力量再大,也阻不住人數眾多的起義軍。3月27日,崇禎皇帝徹底陷入絕望,縱然他十分不想做一個亡國之君,可是先帝撂給他的爛攤子終是保不住了。

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殉國處

為防止丟失皇家臉面,他將後宮妃嬪和女兒全都賜死,然後帶著陪伴其大半生的老奴王承恩跌跌撞撞的登上煤山。一尺白綾,一顆歪脖老樹,就終結了大明皇帝的生命,王承恩見狀跪下以頭撞地,留下濁淚兩行,也隨即自縊而去。李自成攻入紫禁城下令搜尋崇禎,直到三天後才有士兵在煤山看到自縊的主僕二人。明朝遺老得知後,將他們裝殮後送到了安葬明朝歷代帝王的十三陵草草安葬。

康熙皇帝讀書像

滿清入關後為爭取人心,出面將崇禎帝厚葬于思陵,同時有感於王承恩的忠心侍主,順治皇帝將他葬於崇禎帝的思陵之中,並專門為其撰寫了八百字的碑文以示褒揚。到康熙皇帝即位後,他也親自為王承恩樹碑立傳,還曾親自前往思陵專程祭奠。

王承恩墓

雖然王承恩在清朝統治者的操作下,成了第一位葬進皇家陵寢的太監,不過崇禎皇帝要是泉下有知,估計也不會反對,畢竟這也算是他的生死之交。王承恩的忠心耿耿,能夠讓後來的統治者也放下了身份和政見來祭奠,可見其精神之感人。當然,這也是每一個統治階層都樂於做的,畢竟讚揚王承恩就是推崇忠誠。

參考文獻:

《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日本曾有一大膽計劃,還沒等實現就已投降,如今卻快被遺忘
山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