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finity (https://dfinity.org/) - 項目概要(2018-06-04)

Dfinity (https://dfinity.org/) - 項目概要(2018-06-04)

前言:大概半個月前,就選了將近十個項目想仔細研究一下,前天剛好有空想起了這件事情,打開記事本一看,這個項目排在第一位,那就拿它開始吧。

因為工作繁忙,只能抽零碎時間來閱讀,再加上白皮書里大量繁複的數學證明和推導,所以白皮書讀得有點吃力,燒腦。想想過往的經歷,在看蘭花協議(Orchid Procotol)和IOTA時也有類似的燒腦感,在讀的過程中經常會神情恍惚,彷彿回到了校園時代,一個人靜靜地待在實驗室看論文的情景。光陰荏苒,當年的青蔥少年變成了油膩男,哈哈。但恰恰是這種讀論文的感覺讓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今天上網隨意在百度搜了搜這個項目,發現竟然還是個明星項目,眾多業界巨頭,包括矽谷的安德森.霍洛維茨,丹華資本等都參與了這個項目。

好了,言歸正傳,開始解題吧。

Dfinity:網路計算機,去中心化的雲

項目官網: https://dfinity.org/

一. 項目簡介

Dfinity的目標是稱為一個徹底的基於區塊鏈的網路計算機,一個去中心化的雲,讓各種複雜的應用都能在這個高性能的平台上運行,並且能用代碼實現對這個系統的全面管理。

它旨在決現有區塊鏈可擴展性差,交易速度慢的問題,避開PoW以及PoS的種種弊端,可以處理各種複雜業務。

Dfinity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而採用了一種四層結構的系統,產生了全新的共識機制和區塊出塊機制使得區塊驗證時間和交易時間極大縮短,並且使得該系統可容納百萬級的節點數而不影響系統性能(現有的PoW或PoS系統中節點數變多時,系統的交易速度和性能會變慢)。

這個四層結構的系統關鍵技術如下:

1. 第一層Identity Layer。該層允許任何實體通過質押一定數量的代幣成為節點,加入系統。

2. 第二層Random Beacon。該層使用隨機函數(verifiable random function簡稱VRF)在第一層的基礎上隨機選取一定數量的節點形成委員會(committee),在每一輪區塊驗證的時候,系統都會根據隨機函數值的不同重新選取委員會成員,以保證該委員會成員無法預先得知,從而保障系統安全。委員會形成後,就變成那一輪區塊打包的一個決策機構。

3. 第三層Blockchain and fork resolution。該層由第二層所隨機選取的委員會採用Probabilistic Slot Protocol(簡稱PSP)協議對委員會中每個成員賦予一定權重。每個成員都可以提交自己打包的區塊,而這些區塊也被賦予了一定權重。

4. 第四層Notarization and near-instant finality。該層把第三層各成員提交的區塊統一收錄交給公證處(委員會中的成員)來裁決,選取權重最高的區塊加入到區塊鏈。

在這個系統中,所有操作的核心都依賴VRF,而VRF的核心在於Threshold Signature,而Threshold Signature的具體實現採用的是BLS簽名機制。

整個白皮書中用了幾乎絕大多數篇幅在數學上證明這種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對使用這種方式達到的性能進行了模擬和預估。

另外,因為有第二層通過使用隨機函數的方式隨機從全網的節點中選取成員加入交易的驗證,區塊的提交和打包等,所以無論全網有多少節點參與,最終參與打包和決策的節點都是很有限的,這樣一方面保證了網路強大的可擴展性,同時又不影響區塊的打包的速度和交易性能。

我們認為項目團隊所描述的技術原理非常有挑戰性和原創性,並且在理論上驗證了可行性,是個值得期待的技術。

二. 商業模式

在這樣一個系統上,幾乎各種複雜的商業應用都可以運行。前景相當廣闊。和現有功能最完備的以太坊相比,它不僅具有以太坊所有的功能,還有著以太坊無法比例的性能和速度。

白皮書里沒有描述基於代幣的商業生態,倒是在官網FAQ網頁有相關代幣生態的描述。系統的代幣被稱為「dfinity」,當用戶在平台註冊以及參與決策時需要質押代幣,在平台部署智能合約也需要使用代幣。節點在質押一定數量的代幣後,參與驗證,提交以及打包區塊等會得到代幣獎勵。

三. 可能競爭對手

所有公鏈都是其競爭對手。如果這個項目成功,其它的公鏈都岌岌可危。

但同時我們能不能說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其它公鏈如果向它學習也會迎頭趕上?

我們拿以太坊為例。以太坊一旦轉為PoS那麼以太坊中的節點就類似這個項目中的第一層「Identity Layer」,只不過以太坊中這些節點就直接參与交易,區塊的驗證和打包,而在這個項目中,這個節點還要再經過一輪篩選(第2層所起的作用)才進入有權利進行區塊驗證打包等。但是以太坊也可以學習本項目在PoS節點的基礎上用隨機函數的方式選出類似這個項目中的第二層,然後再構建第三層,第四層。那麼屆時以太坊憑藉已經累積的勢能和影響力會不會迎頭趕上?

四. 代幣發行,分配及交易狀況

目前暫無公開愛西歐計劃。只會進行私募和社區空投。空投代幣比例占代幣總量1.25%。代幣會有一定通脹,具體通脹比例依系統狀況而定。

五. 團隊成員

由於項目的核心技術就在於使用隨機數和加密技術改造現有的區塊鏈共識機制,因此對數學和密碼學的技術要求相當高。而本項目的核心團隊實力相當雄厚,囊括了幾位在數學和密碼學方面的知名專家和教授,還包括了BLS中的「L」-「Ben Lynn」,以及在軟體方面深有造詣的工程師。

我們認為團隊成員的技術實力和背景都非常強,非常有希望對本項目所提出的技術構想進行落實。這是本項目相當大的亮點。

六. 項目路線圖

項目分三階段實現演進:銅(「Copper」)-> 鋅(「Zinc」)-> 鎢(「TUNGSTEN」)。每個階段完成一定性能和指標,最終到鎢階段,系統大功告成。

第一階段「銅」的正式系統2018年第二季末上線。

七. 其它

N/A

八. 項目總體綜合評價

項目理念創新,項目團隊實力雄厚,剩下的就是看能不能讓項目落地了。

我們覺得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我們在競爭對手分析中描述的那樣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其它公鏈如果向它學習是否可能迎頭趕上?拿以太坊為例。以太坊一旦轉為PoS那麼以太坊中的節點就類似這個項目中的第一層「Identity Layer」,只不過這些節點統統參與交易,區塊的驗證和打包。以太坊也可以在PoS節點的基礎上用隨機函數的方式選出類似這個項目中的第二層,然後再構建第三層,第四層。那麼那時以太坊憑藉已經累積的勢能和影響力會不會迎頭趕上?

當然未來的事情只能是推測,目前看來這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諦聽獸 的精彩文章:

GoNetwork項目簡評

TAG:諦聽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