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後江南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安史之亂後江南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談歷史風雲,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安史之亂後江南經濟的發展。

安史之亂時北方經濟遭到很大的破壞,此後的藩鎮割據戰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起了阻礙和破壞作用。北方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生產鬥爭,使社會經濟得以維持和恢復。在南方,尤其是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內,由於未遭戰亂,在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下,社會經濟仍然繼續發展。

勞動人民在江南繼續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水利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糧食的生產,江東諸洲一年的好收成,可以接濟鄰近幾道的食用。江南的手工業也繼續發展,越州的紡織品在安史亂前並不出色,安史亂後,由於北方婦女到這裡來,使這一帶的紡織技術大為提高。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知道茶樹,三國時茶葉已作為飲料,唐代後期,茶樹在淮南、江南的栽培已很普遍,從江南到嶺南,到處都出產各種名茶。不僅內地人民喜飲茶成風,回紇族也用馬和內地交換茶葉,吐蕃也從內地產茶區輸入各種名茶,茶葉已成為祖國內地和邊疆各族聯繫的紐帶,融合的媒介。

礦冶業在唐後期仍然發展,江南和嶺南的礦產這時期開採更多,據記載當時湖南,江西,鄂岳、桂管、嶺南等地區都出產銅和錫。造船業在江南也很發達,當時唐代宗和德宗時,有一個俞大娘,她的船很大,可以在上邊養生、送死、嫁娶,船工有幾百人,在德宗時用腳踏的輪船也發明了。

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業也有發展,四川的成都,湖北的江陵,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杭州,明州,江西的洪州,福建的泉州,廣東的廣州,都是商業繁盛的城市。由於商業的發達,唐政府規定的市制開始打破。過去規定日落前三刻,擊鉦三百下,貿易停止,已不能嚴格執行,長安,汴州和揚州也都出現了夜市。

商業發達使貨幣需要量大增,但兩稅法後,農民要用貨幣交稅,貨幣數量因之不夠。當時的銅除鑄錢外,還要做日常用器,銅的開採量滿足不了這兩方面的需求,德宗時商人富豪為了追逐利潤,把千文銅錢消融得銅六斤,每斤賣錢600文,這樣銷鑄者多,而錢易耗,地方各級政府又禁止現錢出境,不利於商業發展的需要,到唐憲宗時,各地到長安的商人,就把貨幣交給諸道進奏院和各軍、各使和富豪之家,取得文券,到有關地方憑券取錢。這種文券,稱為飛錢或便換,這便是最早的兌換制度。

江南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是唐政府在經過安史叛亂的巨大打擊後,仍能維持其統治的物質基礎。勞動人民的血汗,養肥了皇室貴族,官僚,軍閥,地主和大商人,而自己卻過著貧困飢餓的生活。江南經濟發展的結果是,「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勞動人民的負擔更沉重了,「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兩句詩概括了農民的辛勤耕作和悲慘生活。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完了,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評論區與小編共同探討!本文由 小談歷史風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非法繼位,為何英明的唐玄宗卻無動於衷呢?
刁蠻公主在新婚期間被駙馬家暴,向父皇告狀,結果皇上竟這樣回答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