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嘗試「意象油畫」的當代表達

嘗試「意象油畫」的當代表達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漫藝術》雜誌2018年5月新刊

專題藝術家鷗洋

1937 年生,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法籍著名畫家趙無極學生。

早期作品風格傾向寫實,1985 年開始「東方意象」油畫學術探索,鷗洋首先提出「意象油畫」,被藝評家評為「中國最早舉起意象油畫旗幟的人」「為中國油畫本土化提供了具有學術價值的範例」,其作品受到國內外關注,曾獲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榮譽獎,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中國駐英大使館均有收藏。

鷗洋:嘗試「意象油畫」的當代表達

採訪 _ 胡少傑

漫藝術= M: 您在 80 年代第一次提出「意象油畫」的概念,然後在這個線索上持續探索了幾十年,那麼您當下對「意象油畫」的認知,和 80 年代探索初期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呢?

鷗洋= O: 在 80 年代中期,為尋找個人油畫語言,我曾去「趙無級繪畫班」學習,受到趙先生的啟發,開始了油畫東方之路的探索,當時我雖然明白,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精神是「意象」,因而提出「意象油畫」作為我的探索目標,但實際上我那時對「意象」的認識卻十分表面,只以為「意象」就是中國文人畫傳統,因而我將油畫探索重點放在吸收中國文人畫的表現形式,似與不似的造型,洒脫富有節奏的筆法及水墨趣味。將其與西方印象派油畫光、色結合,以此達到追求具有中國風味的個人獨特的油畫語言。

1986 年在廣州首次舉辦新探索的油畫作品個展,我這種新的油畫語言在當時非常少見,因而引起了畫界關注,隨後 1991 年、1998 年、2007 年、2010 年,幾次在京滬的個展中,通過不少藝評家在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評論,以及他們所寫的文章,給我在「意象」理論上補了課,使我逐漸理解「意象」這一美學概念的深層含意,認識到我所提出的「意象油畫」概念,所體現的中國藝術核心精神,實際上已涉入東方的哲學命脈,其中的學問非常博大精深,只運用文人畫表面形式技巧來表達「意象」,是遠遠不夠的。隨後,我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讓自己從表面借鑒傳統文人畫形式、技巧,逐漸轉向深層的傳統審美內涵的探求。

往事並不如煙 150cmx140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6

蹉跎歲月 140cmx150cm 麻布 砂膠 油彩 2012

M: 「意象」應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審美趣味,它背後的支撐是東方傳統的文化觀想。經過幾十年的創作和探索,您覺得怎麼才能走出淺表的語言上的中西結合,進而形成一種真正的獨特的個人化的藝術語言?

O: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及領悟,我對「意象油畫」的理解及探索也一步步從淺走向深處,重點在幾個方面:

一、加強對「意象」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認識。

中國藝術「意象」傳統,區別於西方最重要一點是其思維方式是形而上的,強調「道法自然」「境由心生」,將個人對大自然客觀景物的視覺印象,轉入成主觀的「心境」,也即眼中之所見到了心中,已成心中所生的「心生之境」了。大自然所有物象,也只是作為創造心中「心境」之憑藉,這開啟了藝術家主觀地、自由地表述之門,形成了畫家可在作品中盡情「抒發胸中逸氣」追求「盡意之意」「意在畫外」「詩化性」的「意象」審美。這種思維方式及觀念的轉變,幫助了我擺脫過去長年如實描繪眼中所見的繪畫習慣,更多選擇去描繪內心感悟的東西。

二、在「意象油畫」中發揮油畫特性問題。

最初探索「意象油畫」,為吸收中國傳統文人畫趣味,用的材料和技法,偏重水墨特性,缺點是降低了油畫特性,有時甚至像是在油畫布上畫中國水墨畫,幸好及時更正此傾向,在創作中盡量發揮油畫專業上特性,注意色彩層次、筆觸技巧等,豐富了油畫的表現力。

三、在「意象油畫」中充分運用藝術表現的各種形式元素。

為了表達「心中之境」,使作品「盡意之意」,我認為一切藝術形式元素都可拿來利用。在我的「意象油畫」作品中,造型可以「似與不似」,也可以「具象」甚至「抽象」。技法上可以吸收採用中國文人畫技法,也可以吸收西方古典油畫,印象派油畫的傳統技法,創作上也可以運用一些現代材質,肌理特效等。總之,不拘一格地達到作品最佳表現力。我認為藝術貴在創新,語言的表現力每一點都可以通過不斷發現及創造而使其更具感染力,我每幅作品都會根據不同的感受,通過各種形式元素的利用,嘗試各種技巧手段,努力使作品達到理想效果。

四、研究作品如何緊隨時代,與時俱進。

我們面對前進的時代,對客觀的感情也是不斷變化,我認為吸收傳統文化,並不是抱著古人的圖式不放,也不是以為在作品裡表現古人那個遠古時代情調,就是體現中國傳統美學了,而是應將自己在所生活時代的所思所想在作品中體現出來,也即是使作品更具有「當代性」。當今活躍在中國的當代藝術,雖原本也是從西方傳入,但其中藝術關注當代社會這一點,應是可吸收的。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包含一些社會不公及底層弱勢民眾的生存困境,都能觸動我們的內心而產生表達的慾望。但如何表達同樣面臨選擇,有些當代畫家較多選擇仿西方當代藝術的圖式語言,顯得怪異難懂,似乎拒民眾於千里之外。我不會去模仿西方當代藝術的圖式,不想採用連自己都不懂的語言。在我的「意象油畫」當代性探索中,力求立足於中國傳統審美習慣,努力地找一種中國式的「接地氣」的當代語言。

中國傳統藝術將客觀視為「憑藉」,已形成了隱喻象徵性的審美習慣,將自然物予以人文的意義。最近,我試著將中國傳統繪畫中類似小昆蟲這些喜聞樂見之類的題材,引進「意象油畫」作品中,藉以隱喻當代生活。新作「朋友圈的祝福」畫中的蜻蜓與枯萎蓮蓬的對話,隱喻人文的關懷;在抽象空間里,一群擁擠在一起的小蜜蜂的作品「職場」,暗示打工一族的生存競爭困境。又如將一些具象小昆蟲放在抽象圖式中的「漂泊的小蟲」系列油畫,隱喻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城市的農民打工族之茫然……,用這些其他油畫家極少觸及的中國畫傳統題材、中國式的圖像關注當代社會生活,這也是我嘗試的一種接地氣的中國當代藝術語言。

朋友圈的祝福 150cmx140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7

職場 150cmx140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7

M: 在您看來,油畫的「意象」表達,和中國畫里的「寫意」,相通之處和區別之處分別是什麼?

O: 一般來說,中國畫里的「寫意」提法,偏重於文人畫的表達形式,更多是指畫風,是區別於工筆畫而言,如 XX 大寫意之類。而「意象油畫」應不僅包含有中國畫文人畫的「寫意」語言,其涵蓋面應更寬,更多傾向從作品內涵上傳達中國藝術的美學精神,風格上不限於非得是文人畫似的「寫意」,也可以呈現工筆的形式,造型上可以「似與不似」也可以通過描繪某個具體形象來表達形而上的觀念,因此時所採用的「具象」已非客觀自然屬性的「具象」而只是拿來作為主觀表達的憑藉,達到「盡意之意」。也可用到抽象的圖式,來作為主觀「意」的暗示,例如我畫「往事並不如煙」就是用抽象點及線,暗示傷痛往事的點滴留痕。

M: 您是學院油畫專業的科班出身,無疑受了嚴謹的寫實造型訓練,當您把寫實語言轉向意象化的半抽象表現語言時,是怎麼處理之前的訓練經驗以及造型習慣的?

O: 我 1960 年油畫系畢業直到 1986 年探索「意象油畫」之前,都是從事寫實繪畫,在當時畫界算是被認為有一定水準的畫家,尤其是色彩方面常受稱讚,作品經常發表和入選展出,業界對我的寫實水平非常肯定,甚至到我轉向「意象油畫」探索許多年後,仍有不少專業人士為我放棄了寫實畫風而感到惋惜。我自己則十分清醒,藝術貴在找尋「自我」,我當年放棄的是人云亦云,缺乏個性的畫路,這是個明智的選擇,以前為打下寫實基本功所下的苦功,包括到外國博物館臨摹經典原作,這些我都將其視為我的基礎財富,對我後來「意象油畫」探索會有正面作用,我在寫生中鍛煉了造型能力、色彩觀察辨別及畫面技巧運用能力,積累了作畫經驗,幫助以後「意象油畫」的創作實踐時更能得心應手。

漂泊的小蟲系列之十一 50cmx60cm 麻布 油彩 2017

小昆蟲看世界之六 80cmx100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7

M: 近些年來,「意象油畫」在國內油畫界似乎變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甚至是口號式的創作指導思想,無論是風景寫生,還是人物肖像,都以「意象」為審美追求。您作為最早的概念提出者,以及藝術界德高望重的前輩,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O: 前些時候已有一些油畫家開始將藝術探索重心放在「意象油畫」語言上了,而最近由於國家提倡復興傳統文化,主流油畫界也開始重視在油畫語言上表達中國傳統精神,並提出「寫意油畫」口號,掀起「寫意油畫」熱潮。油畫界重視中國傳統精神,這本是好現象,可惜未見多少人沉下心做些學術研究,弄清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核心是什麼。有點一蜂窩趕時髦之感,就其將「寫意」,概括為體現中國藝術的核心精神,對此便有了爭議,評論家林木先生寫的文指出:中國藝術的核心精神是「意象」而不是「寫意」,「寫意」只是中國藝術體系中極為局部的方式。他還指出,將文人畫書寫性畫風來代表中國藝術核心精神,無形中排斥了中國工筆畫形式的位置。

我很同意林的觀點,所謂「寫意」應更多是指文人畫的繪畫風格,是偏重於用筆洒脫如行草,不求形似,多水墨性的逸品畫體,這正是我最初探索「意象油畫」時所吸收的一個淺表形式,尚未算進入真正中國藝術的核心精神。從觀看目前一些打著「寫意」旗號的油畫展中展出的油畫作品就可以發現,不少畫家仍然只停留在表達眼中所見,作品很多如過去常見的對景寫生,有些只不過吸收了些文人畫的洒脫行草用筆,色彩大膽誇張些,甚至類似德國表現派畫風,又出現眾多人云亦云,風格雷同的作品,關鍵是未改變對客觀自然的觀察及思維方式。

中國藝術融匯主觀的「以心為象」「以情為象」,一切客觀對象經過主觀的「心」,已形成完全不同客觀的純個人之「境」了,也即是同樣的自然景物,在每位畫家個人觀察思維下,自然便會有純個人的獨特感悟與表達,不至於與其他畫家作品雷同,除非刻意模仿。

漂泊的小蟲系列之六 40cmx40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7

漂泊的小蟲3 40cmx50cm 油畫 2017

M: 從您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到今天,大半生都沒有離開繪畫,沒有離開藝術,那麼到今天回頭看這走過來的歷程,您覺得,繪畫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手段?或者是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O: 我從小興趣多樣,文學、音樂、美術都愛好,考美院同時也差點考音專學作曲,後因先考上美院便從此專心畫畫。我天生好奇,喜愛各種嘗試,雖是學的油畫,但同時又嘗試畫水墨畫、水粉畫、絲絹裝飾及各種材質的畫種,而興趣又會時時轉移,笑稱「變心」,總之,我屬於非常不安分的那種人,尤其特喜歡去觸碰別的畫家忽略的冷門,如 60 年代迷上水粉人物畫,那時全國只有用廣告色畫的宣傳畫及個別畫家畫的水粉風景畫,從未見過水粉人物畫範本,我開始了用廣告色畫水粉人物畫,做了大量的寫生及技法研究,也畫了創作,很有成就感。我 1962 年創作的水粉畫「金色的秋天」得到許多人讚賞,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後,發現許多人都畫水粉人物畫,我便不再去畫了,轉而進行別的嘗試,如在水墨畫中引進光與色,畫陽光感的中國畫等。後來放棄寫實油畫改攻「意象油畫」,能堅持這麼多年不變心,一是因為「意象油畫」這條路太深遠,值得花一生精力投入;二是長期以來「意象油畫」被忽略,是冷門給了我許多個人探索空間,讓我的興趣不減。

母與子 112cmx130cm 麻布 砂膠 油彩 2012

花非花 霧非霧 130cmx112cm 麻布 油彩 綜合材料 2017

M: 您經歷了中國各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是時代的在場者和見證者,那麼直到今天,在您看來藝術和時代的關係是什麼呢?

O: 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在我印象中,整個少年、青年時代以至後來到中年「文革」後,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運動,一直過著不平靜的生活,回想我們的人生,總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感,現在年輕人很難理解老一輩在那個年月的處境。甚至有人責怪他們文革時為何畫些虛假粉飾現實生活的作品?實際上,老一輩藝術家非常單純,以極大的熱情迎接解放,又以極度的真誠,擁護黨的「文藝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方針路線」,努力地為讓自己成為合格的宣傳工具而心甘情願接受思想改造,按現在的說法「洗腦」。當時所有的藝術工作者,首要的必須清除藝術家嚮往「自我」的念頭,但這點做到並不易,因此,批判、改造運動也從未停息,藝術家們避免不了時時被整、被批的命運,一不小心便觸動雷區。雖然藝術上有「百花齊放」的口號,但在「左」的氛圍下,處處都是禁區,除了許多題材根本不能碰之外,也不能多講藝術性,追求「美」,那時追求形式感會被批「形式主義」,畫抒情的畫會批「小資產階級情調」,甚至按傳統的審美畫山水、花鳥畫也會被批,油畫的範本只有延安的土油畫及蘇聯現實主義油畫,有畫家私下見到歐州印象畫派油畫,從中學習色彩被發現,立即受批。批那些年雖然有時會遇上國家要重視科學文化的發展,會給藝術界寬鬆環境,但很短暫,很快又會被新的政治運動代替,重新用「整風」辦法,收拾那些在「寬鬆」時期「露出個人主義尾巴」的藝術家們。作為我,由於天生較「我行我素」,愛「特立獨行」,所以一直是被收拾的「白專分子」。可我總也改不了追求自我天性,作畫一定要表達真實個人感受,有時我的作品會「平安」,或者甚至獲得意外肯定,那也是可能我經過「洗腦」,使個人感受剛好合乎了時宜,如在「文革」時期,我為了反叛畫油畫必須「紅」「光」「亮」而拒絕去畫油畫,轉畫創新的水墨畫「雛鷹展翅」及「新課堂」,將西方光與色引進水墨畫中,這兩幅作品獲得當局高度肯定,至今仍被當成經典作品,評論家易英評論我當時獲得的成功的這兩幅作品「這幾乎是純美的創造,題材不過是顯現這種純美的媒介。革命現實主義為這種創造披上了偽裝」(摘自易英文「鷗洋藝術淺析」)。我自己則認為只是剛好撞上了當時「文革」運動打擊老畫家,提倡革命創新的時局而已。

沉浮 82cmx140cm 毛布 油彩 1986

覓空NO.4 140cmx150cm 麻布 砂膠 油彩 2008

執手天涯 140cmx150cm 麻布 砂膠 油彩 2012

M: 那麼在您看來,您經歷的這幾個階段時期,哪一個是您藝術的黃金時代?您的青年時期?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當下?

O: 在我經歷的幾個時期,我認為藝術的黃金時代應是改革開放時期,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那時政治氛圍寬鬆,藝術家們紛紛重新去尋找「自我個性」,藝術開始活躍,風格也多彩,多種藝術流派並存,出現許多好作品,的確感受到「百花齊放」的繁榮,我也是在這個時期找到「自我」的藝術之路。

可惜由於未很好清算文革流毒,隨後文革及左的陰影始終盤旋,體現在主流畫界仍有被束縛的保守狀態。

但從我探索「意象油畫」這一角度出發,由於當下國家提倡傳統文化復興,倒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較好氛圍,回想這麼多年來我探索「意象油畫」時不被主流畫界待見而被邊緣的冷遇,參展全國美展時,我的「意象油畫」一次次在廣東初選時便被刷下,回顧三十年來探索中所感受的孤寂,對比之下,當下應是最好時代。現在越來越多的油畫家加入「意象油畫」探索隊伍,「意象油畫邀請展」,頻繁舉辦,也有成立「意象油畫研究會」,很是熱鬧,更發現不少青年油畫家畫的「意象油畫」作品非常棒,讓我很欣慰,藝評家陶泳白曾寫文形容;「當今,『意象油畫』已蔚然成風,雖然人們並不知道鷗洋是最早提出『意象油畫』概念之人,此時的鷗洋恰如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中的『她』」。

紅與黑80cmx100cm麻布 油彩 1993

鷗洋版面效果

GIF

合作或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藝術 的精彩文章:

裂變就是我的基因

TAG: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