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陵川義漢& 焦作龍卧 一座兵工廠系著兩地深厚情誼

陵川義漢& 焦作龍卧 一座兵工廠系著兩地深厚情誼

原標題:陵川義漢& 焦作龍卧 一座兵工廠系著兩地深厚情誼


導 讀


一座兵工廠


隱身陵川山村六十載


系著兩省兩地情

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


聽小編給你細細道來


……


來 源:山西頭條晉城號


編 輯:林斯琦


5月23日下午,為期4天的「革命老區·太行紅都」首屆義漢紅色鄉村攝影展頒獎典禮,在陵川縣平城鎮義漢村文化廣場舉行。





一提到義漢村

就不得不說說這個故事


義漢村


義漢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紅色文化氛圍濃厚的古村落。抗戰期間,抗戰期間,黃克誠率領八路軍第二縱隊在義漢駐紮,抗日英雄任義漢在此壯烈犧牲;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兵工廠從河南焦作搬遷至此(《山西晚報》2011年3月16日以《兵工廠隱身陵川山村六十載》予以報道)。



2011年,這個對外稱為「新華公司」的「解放軍軍工部十分廠」的兵工廠,隱名埋姓落戶義漢村的消息傳出後,讓遠在河南焦作的龍卧村村民非常激動。



從此,圍繞這座「兵工廠」牽出一段數十年的跨省革命情緣,以「兵工廠」為紐帶的兩地互訪,使陵川義漢與焦作龍卧兩個小村的革命友誼在70年後又再續前緣!


深山裡的「新華公司」


2011年初,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一座解放軍兵工廠遺址在陵川縣平城鎮義漢村被發現。


當年3月11日,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曾前往義漢村採訪,在村裡遇到了老支書任忠法。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曾經擔任村支部書記。

在老人的帶領下,原來兵工廠的機工房、高車房、水泵房、機電房、鍋爐房的遺址盡收眼底。



(當年兵工廠的彈藥庫)


「兵工廠是從河南焦作轉移過來的。」 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開始進攻解放區。當時年僅10歲的任忠法仍能回憶起當年的情形:生產用的大鍋爐運來時,被放在一輛大平板車上。由於一路上坡,「當時六七十號人一起往坡上運。」他說,當時生產用電是靠蒸汽鍋爐來完成。「當時村裡唱戲就有燈,用的就是兵工廠送來的電。」可以說,義漢是當時陵川最早用上電的村子。


「義漢原來叫秦寨村。」老人說,義漢村村名的來源於本村抗日烈士任義漢。這位1937年就加入犧盟會的共產黨員,曾任村、縣青救會秘書及區委書記、區長等職。1945年2月20日,他回村開展活動時,因被漢奸出賣而死在日寇屠刀之下,年僅24歲。當年6月,晉城全境解放後,為紀念任義漢,秦寨村改名義漢村,還專門修建紀念亭。



(義漢村兵工廠舊址)


據史料記載,軍工部十分廠的前身叫新華公司,是解放軍在焦作建的一個兵工廠。1946年10月,新華公司2000餘人從河南焦作北撤至陵川平城、義漢兩地,先後更名為邊區政府地礦處陵川平城第三機械廠、解放軍軍工部十分廠。1947年1月正式投產後,主要生產六零炮彈,內設有翻砂、機械加工、機修、完成等車間,還建有機工房、高車房、鍋爐房、水泵房、機電房、彈藥庫等配套設施。


為兵工廠恢復生產,義漢村村民付出巨大犧牲。在任忠法的記憶中,當時兵工廠的大門坐北朝南,門楣上有「新華公司」字樣。


(兵工廠彈藥庫內部情形)


得知要在村子裡建兵工廠的消息傳來,義漢村村民們都行動起來了。僅半年多的時間,廠房、機工房、高車房、水泵房、機電房、洗澡堂全部建成。據有關資料記載,為修建兵工廠,義漢村拆除一座名為「六合觀」的古廟和房屋上百間外,還捐獻耕地數十畝,而所耗人力更是無法統計。


據史料顯示,兵工廠投產後,義漢村不少男人還到廠里工作。那時,村裡的女人們唯恐落後,義務為兵工廠工人縫被子、做衣服。



(當年兵工廠的鍋爐房)


兵工廠能來義漢安營紮寨,一來是地勢便於隱蔽,二來是當地群眾基礎好。


1949年,兵工廠就分散遷移了。到1950年10月,全部轉移至長治。如今長治的淮海、惠豐兩廠,就是在這座兵工廠與黎城「黃崖洞」兵工廠的基礎上建起來的。


任忠法


河南龍卧村民來晉尋訪祖輩足跡


5月5日,陵川縣平城鎮義漢村黨支部書記任和平等十餘人,驅車前往150公里之外的河南省焦作市,去尋訪70年前曾在義漢兵工廠工作過的革命老英雄崔長永的家鄉——龍卧村。

而在此之前的4月14日,龍卧村的崔世朝已專程到義漢村,尋訪爺爺崔長永在太行革命老區的戰鬥足跡。


據崔世朝介紹,1946年秋,根據上級要求,位於焦作龍卧村的新華公司組織工人拆卸軍工機器,搬運物資,遷移至太行山上的陵川縣平城鎮義漢村附近。當時,龍卧村全村近百人舉村同時搬遷,他們手提、肩挑、背扛,將軍工機器安全運送到了山西。



(崔世朝等在義漢村革命歷史展覽館參觀)


崔長永就是此次搬運工作的主要領導。


來到義漢村,崔世朝等人參觀了村內的紅色展廳、新華公司兵工廠機工部、彈藥庫舊址……在舊址中,他們在尋覓著祖輩親人曾經的足跡。


在義漢烈士亭,看到碑文中記載的數位為解放河南焦作而犧牲的義漢烈士時,崔世朝等人鞠躬以示敬意,將晉豫兩地的親情更拉近了一步。


「1946年秋,兵工廠轉移到義漢時,兵工廠附近配套的電廠就是我爺爺帶頭建的。」崔世朝緊緊握著義漢村村支書任和平的手說。



(任和平與崔世朝握手)

聽到「附近的電廠」,60多歲的任和平腦海中有些印象:「聽長輩們說,當年俺村軍工廠的大小設備都是從焦作拉上來的,俺村的軍工廠為淮海戰役輸送了200多萬枚炮彈,這也有焦作人的功勞!」


當天下午,崔世朝又前往平城村,參觀了三皇閣太南特委舊址、兵工廠電廠舊址、呂祖堂煤礦舊址、元陽觀木工部舊址等平城兵工廠遺址,加深了對平城兵工廠的印象,使親人在太行老區的生活和戰鬥足跡進一步清晰起來。接著又到崇文鎮南垛村,對親人生活過的地方進行了尋訪。


在回憶起奶奶說過的在南垛村北廟中生活的情景時,崔世舉激動的說:「我奶奶和姑姑就是在這裡生活的,感謝太行老區人民幫助我們龍卧村。」


陵川義漢回訪焦作親人


5月5日,任和平等人來到焦作龍卧村,瞻仰了革命英雄崔長永墓地,又參觀了崔氏家族的革命英烈紀念館。


在走訪中,任和平等人發現,與義漢村一樣,龍卧村也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紅色村莊。


龍卧村崔姓人居多。翻開焦作黨史,崔長永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1893年,崔長永生於焦作郊區龍卧村,從一名夫役,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參與、見證了焦作煤礦工人大罷工、王褚農民抗租等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了焦作解放的歷程。



(龍卧村主任崔海濤介紹崔長永事迹)


受崔長永的影響和激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僅百餘口人的龍卧村,就有50餘人參加革命,38人先後入黨,先後湧現出崔長儉、崔長春、崔清文、崔清林、崔清信、崔世華6位烈士,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據崔世朝講,爺爺出生於龍卧村一個貧苦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王褚、新店、府城一帶發動農民運動。1938年3月,焦作工委改為修武縣委,崔長永任書記,積極領導全縣人民抗日鋤奸。1945年,他以黨代表身份接管對外稱為「焦作電廠」的新華公司兵工廠後,積極整修機器,恢複發展生產。1946年秋,國共談判破裂後,根據黨的的指示,他帶領廣大職工拆卸機器,將兵工廠機器設備轉移到太行山上的義漢村,並負責新華公司兵工廠發電車間工作,支援了解放戰爭。


1948年10月底,焦作二次解放後,崔長永又奉命調回河南負責焦作電廠工作,直到1965年離休。1982年,89歲的崔長永病逝。



(任和平等在崔長永墓前默哀)


崔世朝說,1946年秋,在焦作兵工廠向陵川平城一帶轉移過程中,由於機器設備眾多、道路崎嶇難行,在爺爺的動員下,村裡的全體青壯年全部參與了兵工廠機器搬運行動,硬是靠肩挑人拖以人力將兵工廠機器設備運到了平城。


當時由於龍卧村參與革命人員較多,且青壯年全部參與兵工廠搬運工作。為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村內剩餘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也隨兵工廠全部轉移到了陵川。「也就是說,當時龍卧全村100餘人整村轉移到了陵川。」崔世朝說。


果然不出所料,國民黨軍隊佔領焦作後,將龍卧村的房子全部燒毀、化為灰燼。



(在龍卧村查閱歷史資料)


面對為新中國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的河南焦作老鄉,太行革命老區的人民關懷備至。

崔世朝說,龍卧村全體村民將兵工廠機器設備運送到陵川後,青壯勞力繼續幫助兵工廠運送物資、彈藥,並來往晉豫兩地送信,繼續為兵工廠貢獻力量。其中部分人還進入兵工廠成為了工人,1950年又隨兵工廠轉移至長治淮海、惠豐兩廠。而老人、婦女、兒童則被陵川縣政府妥善安置,除2戶被安置在崇文鎮李庄外,大多數被安排到崇文鎮南垛村生活。



(義漢、龍卧兩村鄉親座談)


崔世朝回憶說,1950年,龍卧村全體村民才全部陸續返回家鄉。「在陵川4年的工作和生活中,龍卧村民和太行革命老區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們視這裡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很多人還和這裡的村民成為了朋友。」如今,隨兵工廠到了長治惠豐崔世朝的叔叔崔清和,現已93歲,仍然健在。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龍卧的崔清配與南垛的李志海依然來往。


那些仍健在的老人追憶崢嶸歲月


5月5日下午,任和平等人在龍卧村見到了84歲的崔世榮,她是當年隨崔長永一起上山仍健在的唯一女性。



(採訪崔世榮老人)


1946年秋,龍卧村舉村遷往陵川,當時年僅12歲的崔世榮是其中一員。「一個村接一個村,走了半個多月,我們才走到山西的指定地點。每人領了一袋糧食,就被安置到了南垛村、李庄村。村裡的男人都去拉機器了,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因為擔心有敵特分子出沒,我們都稱自己是河南逃荒來的,我們家被安頓在了村北頭的廟裡。」崔世榮回憶說。


在陵川暫時安頓下來的龍卧村村民也沒有閑著。住在南垛的女人們發現當地人紡花織布的水平十分有限,村裡看廟人的一件破棉襖居然穿了30年。她們讓村裡木匠做了一個紡花車,在廟裡搭好架子開始紡花,引得南垛村的大姑娘、小媳婦沒事就往廟裡跑,學習怎樣紡花織布。

崔世榮所言在南跺村也得到了證實。



(任和平在兵工廠彈藥庫遺址前作介紹)


4月14日,崔世朝等人在南垛村與幾位老人聊天時,回憶起當年全村學織布的情形。期間,還得知村民李志海在新中國成立後曾去過龍卧村。令人遺憾的是,南垛村與龍卧村之間中斷了聯繫,雙方後人時隔半個多世紀才再次相見。


在南垛村居住了4個月,接到上級命令,龍卧村的村民們被安置在了平城村,靠在煤窯和鍊鋼廠當小工補貼家用。一直持續到1950年,龍卧村全村回遷焦作。


雖然這段塵封的歷史已過去70多年,但老區人民在戰爭年代結下的革命友誼卻絲毫沒有衰減。


6月2日下午,一位90歲高齡的淮海老兵工在兒子的陪伴下重回義漢村尋根。


這位老人就是曾經在解放軍軍工部十分廠工作過的淮海機械廠安全保衛部原部長、離休幹部宋世財。



(在曾工作過的廠房內,宋世財回憶起往事)


據老人的兒子宋躍平介紹,他的父親1928年出生於陵川縣平城鎮林巒嶺村一個窮苦家庭,17歲時參加革命。1945年4月陵川解放後,父親隨部隊南下河南參加了解放焦作戰役,在擔架運輸隊工作,為焦作解放做出了貢獻。


1946年秋,國民黨重兵進攻河南,焦作等地黨政機構和焦作煤礦(新華公司)被迫向太行山上撤退。宋世財奉命隨新華公司轉移到義漢,參加了新華公司的初期建設、炮彈製造、呂祖堂地下兵工廠建造等工作。1950年10月,宋世財作為最後一批人員撤到長治。之後,各地分散的兵工廠在長治經過重組,1953年分為淮海、惠豐、晨光三個大較大的兵工廠。



(在兒子的陪伴下,宋世財走進坍塌的兵工廠廠房)


宋世財被分配到淮海機械廠,負責安全保衛工作。1976年擔任安全保衛部部長,1985年離休。


宋躍平說,父親念念不忘在義漢兵工廠工作的日子,閑暇時間經常講在兵工廠工作生活的故事,很想回來看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這次來義漢就是來還老人埋藏在心底的願望。



(宋世財老人在義漢村座談)


為全程見證了義漢兵工廠歷史 「活字典」,宋世財的到訪,對義漢兵工廠歷史的補充完善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儘管時隔70多年,宋世財看到依舊保存的兵工廠遺址,彷彿又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他希望當地政府部門儘快妥善保護義漢紅色遺址,作為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的珍貴遺產留給子孫後代,不僅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最直觀、最生動、最形象的教材,也是開發紅色旅遊的重要資源。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來


陵川縣黨政部門及全社會


對義漢紅色文化日趨關注


如今,義漢制定出依託本村紅色資源


打造「紅色兵工小鎮」的規劃



5月23日剛剛落幕的


「首屆義漢紅色鄉村攝影展」


更是將義漢村推向了新聞焦點


全國多家新聞媒體競相報道了攝影展的盛況


使紅色義漢越來越為世人所注目



邀 請 函


本微信號中太行日報·晚報版記者采寫的新聞,轉載請註明出處——閱晉城(微信公眾號taihangwanbao),對侵權行為我們將訴諸法律。

昵稱

微信號(ID)

taihangribao

taihangwanbao

seyingtaihang

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行日報晚報版 的精彩文章:

【考古】巴公鎮雙王莊發現商代、戰國遺址

TAG:太行日報晚報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