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中國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棺木上刻著一句話,讓專家無地自容

中國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棺木上刻著一句話,讓專家無地自容

談起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很多人最先會想到北宋名臣包拯。在中國民間,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稱為「包青天」。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於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鐵面無私。從政期間,包拯曾多次彈劾權貴,敢於為百姓申不平。

剛正不阿的包青天不止活躍於影視作品中,在戲劇中,也有很多描寫他的作品,如《鍘美案》、《探陰山》、《打龍袍》、《包公趕驢》等等,其實《鍘美案》的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不過歷史上的包拯也是辦過大案的,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有位皇叔八賢王趙德方,趙德方的親侄子趙青,因為強娶民女害死瞿員外一家三口,事情傳到包拯這裡,他頂住重重壓力,用鍘刀結果了趙青性命,這趙青雖不是戲劇中的「駙馬爺」,但也是實打實的皇親國戚。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權貴將包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據說,包拯於嘉祐七年去世後,家人為了防止墓地被仇家破壞,同時用了21口同樣的棺木,從廬州七個城門出發,布下疑冢,以求躲過盜墓賊和仇家的騷擾。在90年代,包拯墓被確定位於合肥市肥東縣解集鄉,當時剛好這裡準備建一個鋼鐵廠,專家們決定在移墓前對包公墓進行搶救性挖掘。

參與發掘的專家原以為這位位極人臣的北宋名臣,該有多麼豐富的陪葬品,結果進入墓室後專家們無地自容,墓室的陪葬品少的可憐,唯一大型的陪葬器皿,只有北宋二品官員以上的標配陪葬品「十二時神佣」。墓室中一塊墓志銘上書「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堂堂一個二品大員,死後墓志銘竟然還是別人贈送的,或許這也是包公能流芳千古的原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個作者不太冷 的精彩文章:

石獅子嘴裡的球到底是怎麼放進去的?看完漲知識了
世界上十大公認最難學的樂器:中國這種樂器,在日本比國內還火

TAG:這個作者不太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