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多肉自療之路:在樸素的勞作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多肉自療之路:在樸素的勞作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關注

關注百科 · 遇見美好(微信號:duoroubaike)

正文開始:

感謝作者【南宮】的原創投稿分享

投稿日期:2018年5月4日

編輯整理:百科君

坐標:北京

每年,懷著對春天的期盼,在自己的小園子里播種自己喜歡的花卉,我一直夢想的爬藤月季、紫藤,我對藤蔓植物一直情有獨鍾,而種植果樹的計劃遲遲在我的計劃外,假如明年條件允許,我打算種上一平方大小的蔬菜箱,德國人發明了這種種植技術,很實惠,一年中整個家庭的蔬菜就靠它提供,還綽綽有餘,還可以用它們祖先遺骸化成的腐殖質施肥,想像它們輪迴再生,長出今年的作物。

我總在想,自己住著個帶園子的房子,我得好好盤算下,怎麼讓這個園子才配得上它的存在,於是,我開始跑花市狂賣盆花,結果讓我拿回來一陣狂澆水,最後全軍覆沒。我開始想,問題出在哪裡?

想起人們說,養花是修身養性呢,我恍然大悟,又跑了一趟花市,每買一種花,都記下它們的名字,於是我開始在百度里了解這些植物的習性,把要點記在本子上,如何澆水,如何施肥,如何殺蟲治病,如何學會繁殖,然後學習花藝,三年的時間,積少成多,我學會很多,但最後發現,植物世界也是個非常神奇的學科,當你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感覺自己很無知,結果,我收住了手,打算把現有的植物養好,其它就順其自然,碰到什麼問題,再現抱佛腳吧。

這會兒可正是為春天的種作好好盤算的時候了,我想著,應該給植物蓋個玻璃房過冬,但反覆盤算,玻璃房造價高,假如要做個冬暖夏冷的玻璃房,就得請專業公司給設計,要結合智能科技才可以利用它的功能,結果,掐指一算,十萬也打不住,這個想法就擱淺了,開始行第二套方案,就是防腐木材質的木屋,木屋的濕、冷暖度很穩定,缺點是採光不如陽光房,但造價低廉。

於是,木屋很快就蓋起來,結果到了夏天還是問題,我必須把植物搬出去露養,露養不會悶死植物,因為北京氣候實在不是觀賞性植物的天堂,這樣,玻璃頂的涼亭又在我的計劃中,還可以適當擋雨,而且冬夏就省掉我總是為搶救瀕臨死亡的植物忙得四腳朝天了。但近幾天雨水開始來臨,春雨貴如油,不過對於多肉植物來說,雨水淋多了不是件好事,現在,總算有個安放它們的地方。

落雨兩天,似乎絲毫未見春天到來的跡象,可是草木最是敏感,馬路兩旁的野花爭相開放,鋸齒草也已經綠成一片,小區里的各類植物也鬱鬱蔥蔥,此時春雨瀟瀟,濕冷的空氣總令人產生錯覺,但你看,已經可以見到從泥土裡掙扎出若干綠色的生命,而我又重新翻出收起來的厚衣服穿上了。

多漿植物是非常神奇的植物,這個季節也是它們開花授粉的時候,吊鐘似的小花點綴著率先吐蕊的幾朵嫩黃色和粉紅的花朵,它們綻放時都是那樣靦腆而又歡欣;綻放的非洲菊、雛菊(已經三度開花)也張望著靜謐而充滿期待的世界。閑暇時,我總也忍不住站在門口台階上反觀我的院子,除了一些綠植之外,還有幾盆自己親手種的盆景,說是「盆景」,我一直懶得去扎絲給它們塑型,這是個技術活兒,也需要非常的耐心和幾分細緻,還有一份專一,然後,我就像平時讀書那樣,懶惰時,把它們「束之高閣」,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修剪它們過於旺盛的枝稍。

假如你不勞作,你的春天必不會為你自動帶來什麼——那一無所有的紫甘藍,正等著我去耐心照料,把籽粒收集起來,以備來年播種呢!

春種也是個繁忙的季節,幾小時之後,滿頭大汗淋漓,你拖著一身疲憊與酸痛的脊骨回到屋子裡,突然感到房間的陰冷竟是如此陌生而怪異;晚上你翻閱從淘寶上買回來的一本園藝書籍,當你看到那令人心動的園藝製作,卻也不乏祜燥煩瑣的勞役,最後你看不了幾頁,已經困得睜不開眼,那一刻,你連一根手指也不想動一動,最後還是昏頭昏腦拖著疲倦的身子晃晃悠悠走進浴室,儘管不情願,但也必須去把自己洗乾淨才能上床。躺在床上腦子裡又是一陣胡思亂想,不論如何,上帝始終是仁厚的,到頭來還是賜給我們一個舒適的園子,裡面有數不清的各類植物,一群多肉植物,幾顆在春季開出磊磊的粉色花,還有夏天盛開的一片多肉小花,讓人怡神悅目。

想起那句話:「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12:24 」這段經文雖是上帝用來教導信徒該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但也實在地告訴你,種子不播種在地里,終究是一粒種子,倘若你把一粒種子播種到地里,它就變成無數粒種子,就像當年那些冒死到各地播撒「種子」門徒。耶穌喜歡用尋常的事作比喻教誨門徒,每一個比喻都充滿了樸素的哲理,又很具體。而當你在這些樸素的勞作中,也會不停地思考,有關生命,和對自然有限的認知。

想過植物的神奇之處嗎?在無人管理的野外,它們會竭盡全力地引誘昆蟲給自己授粉,用香味吸引嚙齒類和小鳥來吃它的種子,然後隨著動物的排泄物,或是被動物儲藏在地里就忘了吃它們,種子就這樣,以不同的路徑被播種了,就像蒲公英這樣藉助它自身的條件,你會在四月間看到它像無數的小降落傘一樣,四處都是它們在飛舞,然後降落在某處落地生根,來年又是一片新生命。

大約在99年我去荷蘭度假,一眼就看上這隻木鞋,於是,毫不猶豫就買下它。其實當初並不知道它是吊盆花器,我只是像收藏一件特產一樣收藏它,結果在兩年前,當我第一次去大棚閑逛時,腦子裡突然想到這隻木鞋,於是,我再次去了一趟大棚,請老闆把玉墜種在裡邊。是的,我那時不知道修根,不懂多漿植物如何打理,更不知道那些小清新的中文名稱,可它似乎在木鞋裡呆著很適宜,一晃,兩年多過去了。

和玉墜一起從大棚搬回來,也是大棚主幫忙給種上,中間換過一次盆,開始自行學著修根。這是個精細活兒,可以鍛煉我這樣馬大哈的性格。

我還是喜歡在大棚買大型肉,就像晚霞這樣的型號,但我始終養不好晚霞,第一次養肉就花了很貴的價格從大棚搬回來,根本還記不清它的名字,也不懂它的習性,就憑著無知無畏的性格。感覺它服盆很難,反覆挖出來看看根,又種進去,最後終於被我折騰死為止。這兩顆是去年秋季從大棚再次入手,這不,一直也是不服。

和大多數愛養肉的小文青一樣,我也非常喜歡「廣寒宮」這個品種,已經被我養死過幾顆,這也是去年從常逛的大棚淘回來的。就看它們的造化吧。

兩年前,第一次逛大棚一起搬回來一後備箱亂七八糟一堆多肉,其中的雲葉?一時想不起來了叫啥。本來是一捧老樁,被我澆爛了根,這是去年扦插存活的一個枝頭,它終於服了。

也是初次逛大棚的產物,我把紫珍珠和新玉墜種在一起為了省花器。貪婪的心實在令人鄙視。新玉墜,我想有一天把它種成瀑布一樣,花器都為它準備好了,但願不負我。

「華麗風車」?一如它的名字那樣,養了才知道,它簡直就是多肉里的「超生戶」。我總是忍不住地複製它們。

言歸正傳,說到這顆綴化,養一年多了,初春換了花器,還是第一次在百科君微店入得,可惜,我就是不知道它叫啥。

冰梅?葉插苗綴化。

第二次在百科君微店的產物之一,最下角的芙蓉雪蓮,入手時非常大。多肉是種神奇的植物,這顆芙蓉雪蓮當時發現根部黑腐,連坐被削掉一半,去年冬季扦插居然活了,可見,植物自行修復功能是非常精密的,它能及時做出調整自愈,然而葉插的小苗也在茁壯成長中,感謝造物的主!

這批是百科君微店新入手,還在服盆期。停不下來,有點罪惡感。

兩年前在一個生意很清淡的微店購得,四元錢的特玉蓮綴化。最後這家店再沒更新過。每買一次多肉和綠植,就像添置一本書、一幅畫一樣,都有故事,所以,我開始像愛惜每一本書,每一幅畫那樣,慢慢開始愛惜它們每一個,不論出處,因為我的記憶就在看到它們存在的那一刻…

各種吊蘭的多肉,一直對這種飄逸的吊蘭情有獨鍾,是否有種很浪漫的感覺?

分枝出來的紅掌。從小生在昆明,喜歡各種花卉植物,到了北京一直夢想把家鄉的花花草草搬到北京來,但北京的毒夏啊,令人敬畏!它實在不是植物的天堂。這也反而能磨練愛花人的意志力。

去年秋季撒下一把葉子,今年長成美杜莎。

百科君的紅手指。

園藝,就是一種激情。

火祭才是多肉中的「戰鬥力」。

說起來這顆多肉我一直也沒搞明白是啥,它歷經患難,剛開始去逛大棚時,回家收拾,發現它小小一顆不死不活埋地躺在店家送的介質土裡,我隨手撿起它扔在一邊,過了幾天,我種多肉時,又發現它在土裡蔫頭耷腦的樣子,幾乎就指甲殼那麼點,於是,懷著僥倖心理,我隨手把它種在小苗盆里,結果就稱今天這樣。不得不嘆息它的生命力啊。

黑塞為了躲避戰亂和治療憂鬱症,這期間,他逃到伯爾尼的郊外,他利用那裡的一片農莊來,在地里辛勤勞作,以此治療自己的精神創傷: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只看到歡愉的一面:在莊稼上看到土地充沛的活力,從造型和顏色上看到上帝精確的創造和祂豐富的情緒變化與想像力,你可以在種植中,細緻地觀察從小生命身上認識人性,因為每一顆植物也有自己的個性:有的省吃儉用,有的揮霍無度;有的矜持自滿,有的苟且偷生。

這也是我在勞作中,常常思考的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憂鬱症患者,那麼請你拿起鐵鎬,從今天起,到地里或是農作物中尋找你生活中的問題;你的失落、焦慮、挫敗、憂傷…你沒時間去傷感,沒有閑功夫患得患失。因為從那些植物的生命中,你會感受到上帝是多麼的仁厚。

來自地中海美麗的塞普勒斯的多肉,太驚艷,來不及想通,一夜之間開花了,剛知道它的學名叫,番杏科—蟹鉗。另一棵也是番杏科屬,叫:枝幹番杏。

結語:你也可以在農事中,感受到上帝慷慨的愛!

廣告ADVERTISEMENT

本篇文章經作者獨家授權微信公眾號:多肉植物百科(ID:duoroubaike),文章內容不代表公眾號觀點和立場

- 上期精彩推送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肉植物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別人不懂,我自愛!為養多肉的男同胞打call!
86虎媽,愛肉如痴,如猛虎下山,無肉不歡!

TAG:多肉植物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