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物3D列印新品問世 產業發展需三管齊下

生物3D列印新品問世 產業發展需三管齊下

歡迎關注智能製造網

眼角膜作為人眼的主要結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範圍內,許多人都因眼角膜病變而飽受視力衰弱,甚至失明之痛。目前,角膜移植是治療這一病症最為有效的辦法,但是角膜匱乏的局面讓很多患者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治。

日前,據英國媒體爆發,該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幹細胞中提取研發的「生物墨水」,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全球首個人工角膜。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這種3D列印角膜尚無法用於移植,但未來有望解決全世界角膜捐贈短缺的難題。

眼角膜嚴重短缺 市場空間巨大

由於眼角膜十分敏感,含有大量神經末梢,因而極易受到炎症、感染或其他眼疾的影響,產生一些相關病症。除此之外,意外的燒傷、擦傷或者劃傷也是造成眼角膜損傷的主要原因。據了解,當前全球眼角膜病例正呈現上升趨勢,有接近1500萬患者需要通過手術來預防失明。

雖然對於眼角膜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實際上眼角膜的供給卻十分有限。就國內而言,需要進行眼角膜手術移植的患者超過400萬人,但是每年的角膜捐獻只有約5000例,根本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且缺口還在不斷擴大當中。

紐卡斯爾大學科學家表示,這種3D列印眼角膜可能還需要經過數年的測試以及臨床試驗才能用於移植,但是毫無疑問,3D列印技術將為解決全球眼角膜緊缺這一難題提供一個全新的方案。

的確,一旦3D列印眼角膜在未來數年內投入商用,那麼將不僅為全球1500萬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機會,同時也將帶動角膜修復材料、3D列印設備等上下游產業鏈的成熟發展,釋放出一個超過百億元的巨大市場。

生物3D列印升溫 或成重要突破口

同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領域一樣,3D列印近些年來發展勢頭積極,行業熱度不斷提升,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但是直到現在,3D列印在產業化方面還沒有取得明顯成效,行業發展也趨於平淡。

不過,隨著3D列印技術與生物醫療領域的深入融合,或將推動3D列印產業突破應用場景困局,迎來新一輪升溫。目前,生物3D列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械、齒科等方面,未來有望向體內植入物、生物器官等方面延伸發展。此次3D列印眼角膜的面世,正是在3D列印生物器官領域的一大進展。

生物3D列印行業站上風口,全球各國紛紛在這一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整體布局。我國對於生物3D列印技術與產業的發展也愈發重視,在「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生物3D列印被列入了其中3個專項;同時政府還出台了《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動計劃(2015-2016年)》、《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政策,推動專用材料、核心技術與裝備的快速發展。

發展瓶頸猶存 未來還需這麼做

雖然生物3D列印行業已成為3D列印產業細分領域中的「領頭羊」,但是從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著標準體系不健全、醫療准入制度門檻過高、政策支撐力度不夠、核心技術缺乏、商用模式不成熟等一系列瓶頸。因而,要想推動我國生物3D列印行業可持續發展,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步發力:

一是加強研發創新,攻關核心技術。我國亟需建立以3D列印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圍繞基礎研究、高性能材料、關鍵技術與裝備、製造工藝等環節,不斷強化技術攻關,特別是在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同時,也需要著眼行業發展新趨勢,提前布局下一代技術研究。

二是推進協同發展,培育龍頭企業。我國生物3D列印產業鏈還不完善,需要引導相關企業向「差異化、品質化」道路轉型,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同時,政府應當加大對於龍頭企業、骨幹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國內品牌的成長,提升綜合競爭力。

三是落實產學合作,培養專業人才。人才問題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通過推進產學合作,可以激發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潛力,推動各方面專業人才培養。另外,進一步落實科研成果轉化與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政策,有利於相關人才價值的發揮與成長,並加快推動生物3D列印產業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雲計算獨角獸成資本寵兒 未來將面臨新技術衝擊
首個5G標準即將出爐 誰將贏在起跑線上?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