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VC談為什麼不投資晶元的原因

中國VC談為什麼不投資晶元的原因

中國VC談為什麼不投資晶元的原因

「中國VC為什麼不投晶元?」這是投資人們近期被問到的最多的一個話題。

不過兩年前,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就思考過這個問題。當時他得到同行的回答是——「這不是VC該投的。」理由是,在上一個周期里,投資晶元的人基本沒掙到錢。

而美國制裁中興事件讓晶元、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現狀再次突現到大眾眼前,據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進口價值為2601億美元,是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資本都是逐利的,晶元市場這個的「大蛋糕」卻鮮有人問津,而相比於國內過於追逐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為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投資晶元獲得利潤和賣肥皂差不多

「中國VC不是不投晶元,之前我們投了好幾個都血本無歸。」在2018年投中集團年會上,曾投資了滴滴、餓了么、ofo等風口上企業的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回擊了外界的質疑。

凱旋創投執行合伙人周志雄則感慨,投資晶元行業,養專業團隊要花很多錢,回報卻是所有類別中倒數幾位。「現在中國市場的機會很大,但挑戰更大。」

對於晶元投資現狀,所有的投資人都提到這幾點:投入成本高、門檻高、周期長、回報率低。因此,原IDG資本合伙人、火山石資本創始人章蘇陽呼籲輿論應理解VC行業。

「資本是逐利的,這是個現實問題,這一點我覺得無可非議」,他認為,現在市場上很多的東西都比晶元更容易產生回報和利潤率。只要這一現象依然存在,投晶元的依然還是少,這是一個正常商業公司選擇的問題。

此外,投晶元要麼成功,要麼失敗,不像部分商業模式創新,這條路沒走通可以立馬改。與此同時,對VC來講,更喜歡投一些能產生更大需求、更快速把錢收回來的項目,「而在晶元領域獲得和賣肥皂差不多的利潤。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商業投資行為。」

晶元投資有哪些難點?

中國VC談為什麼不投資晶元的原因

晶元能不能投,在行業內是有爭議的,而投資晶元有哪些難點,更是行業關注的話題。

「中國的晶元公司大部分是單一產品公司,前期投入大、生命周期短,從長遠來看投入和回報是不成比例的。」除了以上難點外,朱嘯虎認為,晶元技術投資還有另一個難點:從中期來看任何大的行業都有周期性,任何大的新平台興起後,先出來的是做硬體的公司。

回顧歷史,PC時代有英特爾、IBM、思科,人工智慧時代有英偉達。晶元的投入一旦形成平台,新公司很難做。朱嘯虎強調,「尤其是晶元公司前期投入非常大,如果競爭對手靠先機佔據市場,把設備成本攤銷掉以後,後來者的成本曲線遠落後於競爭對手,無法與之競爭,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補貼和支持。「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則從產業的角度來解釋,「晶元投資的難處在於產業鏈很長,流程很複雜。光是一次流片的成本可能就高達幾百萬美元。」另外,還有人力成本,據了解,有能力的晶元工程師至少需要五年培養,培養費為百萬美金起步。同時,一個團隊做一個晶元至少需要18個月。

雖然有以上種種問題,但周志雄認為,現在中國晶元投資的機會很大,因為晶元的應用在中國。而朱嘯虎也表態,金沙江創投也投資了一兩家公司。

一個項目火了後,會立馬複製出無數個相似的項目,資金也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激劇流入該領域,晶元領域也不例外。「現在這麼多人都在做晶元,有點大躍進的感覺。」前美國富達投資中國總裁楊曉冬對此表示擔憂,他目前對投資土壤不太看好,因為大家一窩蜂去干這件事情。

晶元行業應該如何做?

中國VC談為什麼不投資晶元的原因

「這個市場已經變成了僧多粥少的市場,短期來看,會持續」。深圳市恆泰華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郝丹透露,半導體項目已經溢價1~2倍。

投資市場已經出現了「晶元熱」,而創業者也開始前仆後繼湧進晶元領域,但不同於商業模式創業型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有較高的門檻,尤其是高科技、重資產投入的晶元行業。

「做出一顆晶元並不難,但是做一顆高性能的晶元非常難,將產品做到95%以上的良率更難。」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認為,一家晶元公司想要立足,最少需要2000萬美元,在2000萬美元之下,大家拼的是錢,2000萬以上拼的就是各家本事了。

同時,對於高科技公司而言,就算有了充足的資金,但一個對產品沒有把握的創始人,也是很難將企業帶出來的。楊磊回顧北極光創投的硬科技投資總結到:技術和真正的產業應用之間的距離非常大。「我們最開始也犯過迷戀於學院派的錯誤:現在我們更喜歡在產業中真正摸打滾過的成建制的團隊。」

那晶元的投資機會在哪?朱嘯虎認為人工智慧晶元方面中國還有機會,但晶元投入一旦形成平台,新公司就很難做。「因為如果競爭對手靠先機佔據市場,把設備成本攤銷後,你就沒辦法競爭,因為成本曲線遠落後於競爭對手,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補貼和支持。」

基於以上觀點,DaoCloud聯合創始人陳齊彥認為晶元是重資產投入,民營企業或國企投資都要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也沒有人才集聚效應。「所以這些事情的投入很多時候需要國家意志。」

「要建立自己的行業生態。」前美國富達投資中國總裁楊曉冬認為行業的發展不應過度依靠政府。他呼籲國家在稅收、知識產權等方面能提供成長的土壤,同時把錢通過VC給到創業者,而不是大學教授,由VC去發現想改變世界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火日報 的精彩文章:

Google 在 AR 上有讓人意外的新嘗試
柳傳志回應「賣國論」:是想砸聯想飯碗的陰謀

TAG:花火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