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麼樣的考試才公平?古代是這樣做的

什麼樣的考試才公平?古代是這樣做的

中國古代的考試改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6月7日、8日兩天,是一年一度的普通高校統招考試時間,在這時候,考生和考生家長最為緊張。而「怎麼考」才是公平的,也成了社會關注的話題。

其實,自漢魏實施人才舉薦後,「公平」和「機會」便是年輕學子最在意的,好多有才學的年輕人,因為沒有被舉薦,而失去了入仕的機會。正是為了適應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隋唐發明並推廣了「科舉考試」制度。

可以說在當時情況下,科舉考試對學子來說是最大的公平和最大的機會,此後的中國人才大興,棟樑之才輩出,出現了社會文化精英階層。因為到社會普遍接受和贊成,一直到清末,科舉考試都是中國最主要、甚至民惟一的選拔人才手段。

到宋朝,這種手段成熟了起來。宋朝在繼承隋唐科舉考試製度的同時,對這一相對公平的考試製度,進行了系統性完善和調整。

(清朝考場)

宋朝科舉考試,先後有過幾次較大改革,改革的目標首先對考試內容進行調整,精減考試科目。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的改革中,教育家范仲淹提出了「精貢舉」的觀點。到王安石變法時期,合併考試科目成為科舉考試改革的中心內容。王安石的考試新政中,罷去明經諸科,僅存進士科,同時設立「三舍升試法」,實行由學校直接升選貢舉的制度。

考試製度改革在歷朝都是大事,王安石的考試改革由於變化較大,爭議也大。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朝廷只好將進士考試分為「經義進士」和「詩賦進士」兩個考試科目,到南宋初,又將經義和詩賦合為一科……就如今天的文理分科一樣,分分合合,反反覆復。

(宋朝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級考試「殿試」,第一名就是「狀元」)

宋朝也有制科考試,還提升了武則天開設的武舉考試地位,讓「武舉」與「文舉」一樣,擁有同等的「學歷地位」,當然這與當時國家對軍事人才的需要有很大關係。

宋代的考試科目改革,都是圍繞為國家選拔出實用人才、急需人才而設置的。如王安石考試改革中就重經義而輕詩賦,去掉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進士,這遭到蘇軾、司馬光等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科舉作文試卷)

到了明清,中國的考試製度已完全定型,科舉考試分為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等四種固定考級,最明顯的是出現了「標準化考試」。這種標準化考試,以「八股文」為典型,作文從開頭到結尾都有固定的標準和程式,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為題目,以朱熹等的注釋為標準。

「標準化考試」減輕閱卷者的工作量,但因為脫離社會實際,不利於考生的自由發揮和人才選拔,當時便遭到有識之士的批評,清乾隆二年(公元1663年),朝廷曾一度詔廢「八股文」。

(科舉時代「課本」)

而在強調考試公平的同時,史上最嚴考場紀律也陸續出台了,最早在宋朝。

與唐朝相比,宋朝的改革考試製度的同時,對考場紀律也開始規範了。宋初,考生在會試中的詩賦考試部分時一度允許《切韻》、《玉篇》等工具書,到宋真宗趙恆時,朝廷發布了新規,規定,應試舉人除書案外,不許將茶廚、蠟燭等物帶入。考生入場前要一一檢查,由監門官搜身。

(金朝考試入場搜身塑像)

史上第一場考試入場檢查形式——搜身出現了,這在當時是最嚴的。

當時,一旦發現懷挾書冊等作弊資料,可立即押出考場,並停止參加科考一次或數次。從史料記載來看,當時系全面搜查,將考生全身搜摸一通,如現代機場過安檢一樣,甚至要把鞋子脫下來,看看鞋底是否有可疑物品。

但是,宋朝考試「搜身」後來流於形式,或是受政壇腐敗的感染,作弊、漏題、走後門等考試不公屢見不魚。最典型是,連蘇東坡這樣的正直文人,都干過泄露試題的事情。

(蘇東坡畫像)

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戊辰科,試題是一道議論文,題目叫《揚雄優於劉向論》。時任貢舉的蘇東坡竟然把論文試題親送到自己得意門李廌[zhì]的住處。剛好李廌不在房間,試題讓自己政敵的兒子章援得到了。結果,私心很重的蘇東坡不明真相,輕易判章援的卷子為第一名,成為當時一大考試醜聞。

此後歷朝不斷進行科舉考試改革,強化反作弊手段。有的朝代甚至出現了極端的檢查方式,如金朝的洗浴更衣,實際是一種裸檢;清朝還允許在檢查考生入場時「扒褲子」。

(晚清考試作弊被抓現行,老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詩林雅話丨歷朝歷代「百花詩」,這些花承載了太多詩人們的寄託
薄暮冥冥 | 品品有禮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