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競爭壓力倒逼「嘗鮮」,銀行競逐區塊鏈諸多難題待解

競爭壓力倒逼「嘗鮮」,銀行競逐區塊鏈諸多難題待解

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是區塊鏈領域最踴躍的探路者。近年來,國內外多家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貸、清算等領域。區塊鏈獨特的信任機制,被銀行視作創新風險管理、簡化交易流程的關鍵技術突破。不過,作為新興技術,區塊鏈生態仍在建立過程之中,應用十分有限,諸多難題仍有待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熱捧區塊鏈各顯身手

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數字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共識機制,具有實現智能合約的能力。共識機制保證了不同節點之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信任、獲取權益,且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約則保證合同條件滿足時,合同準確、自動執行,不僅高效,且避免了外界干擾。

「對於銀行業而言,區塊鏈的意義在於,其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相當於提供了基於技術的新型信用,有利於增加交易透明度、打擊欺詐。」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朱小黃說。

盤點早前發布的國內各大銀行年報,不難發現,多家銀行已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扶貧、信貸、清算、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中國工商銀行在年報中指出,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前沿領域,積極探索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應用場景,打造貴州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平台,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資金的透明管理。

中信銀行年報透露,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貿易融資和信用卡獲客領域,推出了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信用證應用聯盟,有效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國建設銀行在年報中寫道,2017年,主動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國內信用證和國際保理領域的區塊鏈跨行、跨境的實際應用,通過區塊鏈累計交易業務量達到16億元,覆蓋20家境內外機構。

中國農業銀行也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還推進了金融數字積分(簡稱「嗨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

三類應用場景各有應用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銀行應用區塊鏈的領域,集中在交易、清算、票據、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核心優勢體現在可信、快捷。

以中信銀行開發的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為例。此前,信用證傳輸存在諸多問題——證本和單據要通過郵寄傳遞;紙質信用證不易保存、容易偽造;信用證需要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發送確定電,但SWIFT不支持中文。

2017年7月,中信銀行嘗試使用區塊鏈傳輸信用證後,即實現了跨行信息實時傳輸,不再依賴郵寄;紙質信用證的保存、偽造問題得以解決;信用證狀態的變化也實時可查。

「在國內,區塊鏈完全可以取代SWIFT,實現自主可控的國內信用證交換。」中信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金融產品IT創新實驗室副處長姜鵬表示。目前,這一系統已在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北京農商銀行、江蘇蘇寧銀行之間運行,且完成了數十億總額的交易。

金融科技第三方分析機構「零壹財經」去年發布的一份金融機構區塊鏈應用報告指出,應用區塊鏈的金融場景大致有三種——需要多方機構參與的場景、中心化系統的場景和需要第三方機構增信的場景。

第一類場景的痛點在於交易環節多、耗時耗力,如跨境金融;第二類場景的痛點在於「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心系統出問題,所有節點都會癱瘓,如供應鏈金融;第三類場景的痛點是信用驗證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和金錢,如第三方支付和供應鏈金融中的信貸環節。而區塊鏈的應用,理論上是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

中信銀行的嘗試涵蓋了第一類和第三類場景,中國農業銀行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則是典型的第二類場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打造的「區塊鏈+資金託管」則屬於第一類場景。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合伙人兼中國區銀行與金融市場行業總經理范斌向記者介紹了其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發的區塊鏈資金託管系統。以往,典型的託管業務流程涉及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等多方,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交易時需要多方反覆校驗、補充信息、對賬,費時費力。而採用區塊鏈技術後,基於共享賬本、智能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這四大功能,信息實現了多方實時共享,交易流程縮短了六到八成。

「區塊鏈技術還幫助IBM全球融資部門省了約1億美元的流動資金。」范斌說。2016年至2017年間,IBM引入區塊鏈技術管理融資環節中的發票和付款,資金在往來過程中的「簽字蓋章」環節減少,進而節省了資金占用時間。

目前仍未形成推廣生態

銀行為何如此鍾情區塊鏈?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在金融機構中,銀行是最早一批試水區塊鏈的。除了區塊鏈本身的技術魅力外,行業競爭壓力也使得銀行願意「嘗鮮」。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坦言,近幾年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果大爆發」,「商業銀行是抓住這股浪潮完成蛻變,還是讓移動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領域重演,關鍵是未來三年的作為。」

不過,區塊鏈在銀行業的應用,推廣起來也並非一帆風順。朱小黃表示,只有銀行普遍應用了區塊鏈,交易才能真正實現高效。但目前一些銀行的應用多限於試驗或內測,難以形成生態。

「我們一開始落地區塊鏈信用證項目的時候,就選擇和民生銀行合作推動業務應用。如果只有一家銀行用這個技術,就沒有實際意義。必須有生態支撐。」姜鵬說。好在目前銀行普遍認識到了這一點,「銀行業中研究區塊鏈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圈子』,有了互相合作的意識。」

黃震還提醒,無論是什麼金融機構,用區塊鏈技術,首先就是要明確區塊鏈「不能做什麼」。

「目前區塊鏈不能跑高頻、並發的交易,網速、算力無法支撐。比如支付領域,如果是網購,還是可以實現的;如果是期貨高頻交易,就做不了。」黃震說。

姜鵬說,在設計區塊鏈的體系之初,中信銀行仔細論證了適合使用區塊鏈的業務環節。

「從全球的經驗看,目前還不適合用區塊鏈去做大而複雜的體系建設,不要試圖用區塊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重點解決核心問題。做太複雜的系統耗費時間,技術發展那麼快,沒做完舊的系統就面臨新技術的迭代了。」姜鵬說。

「只解決核心問題」的思路,確保了區塊鏈上線後,中信銀行各支行相關業務操作無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實現業務升級。

范斌坦言,銀行全面應用區塊鏈還需要時間,IBM對於區塊鏈開源社區的投入將會繼續下去,一方面是為了培育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爭奪區塊鏈平台的制高點。隨著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機構使用這項新技術的場景仍然有諸多想像空間。

版權聲明:本平台除發布原創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有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及相關消息請與我們聯繫!

健康薦讀

區塊鏈丨物聯網

微信ID:qklwl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聯網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移動支付APP,無現金!美銀行家的噩夢!
藍翔:正大光明,效果顯著,值得點贊!

TAG:物聯網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