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八王墳地名的來歷

北京八王墳地名的來歷

八王墳,這個名字有點熟

在北京生活過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很多公交車站的名字都帶個「墳」字,比如現在我們要說的「八王墳」就是比較有名的一個。

位於東四環四惠橋西南側、通惠河北岸的八王墳,究竟埋的是一位排行老八的王爺,還是埋了八個王爺呢?假如埋的是排行老八的一個王爺,那麼他又會是誰呢?關於他又有哪些傳說故事呢?

八王墳,其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所謂「八王爺」應為在授予親王封號的兒子中排行第八)英親王阿濟格的墓地。這位王爺驍勇善戰,年輕時出征察哈爾、喀爾喀、朝鮮,憑藉著一身的騎射本領而享譽軍中,後來在與明朝軍隊較量的寧遠之戰、錦州之戰及廣渠門之戰中又大敗明軍,顯足了威風。在之後的各場戰役中,阿濟格都接連取得勝利,在崇德元年(1636)因為戰功顯赫而被封為武英郡王。在順治元年(1644),阿濟格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帶領下,與多鐸共同奪取了北京城,此後便晉為英親王,是為八王爺,此時的阿濟格達到了人生中最為風光的時候。在順治八年(1651)多爾袞病死之後,阿濟格決心密謀奪取覬覦已久的攝政王位。此事泄露之後,阿濟格遭到幽禁,後又被賜死。由於是因罪被賜死,所以這位八王爺的陵墓被安置在通惠河畔一處極為荒涼的地方,這便是後世所稱的「八王墳」。

不管怎麼說,八王阿濟格也是一代開國功臣,死後被葬在如此荒涼、偏僻的地方,其陵墓又十分簡陋,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這不,在附近世代居住的老人們就說過,從祖輩那裡經常聽到這個野心勃勃、又被逼受死的八王爺大半夜還不消停的事兒。

在八王爺阿濟格剛剛下葬的那幾天,周圍的風聲跟以往都大不一樣。那風的嘶吼聲直鑽入人的心窩裡,到了黃昏時分,這風聲又明顯變成另一種聲音了,那分明是一聲聲「慘啊、慘啊」的嘶叫。

曾經有個乞討的小孩兒,還算是個膽子大的,走到八王墳這裡時因天色陰沉,便卧倒在墳墓旁的空地上就呼呼地睡過去了。睡夢中似乎聽到有人趕他走,但他又冷又餓,根本就走不動了。直到天色蒙蒙亮時,他才揉著眼睛坐起來,看到眼前有個面色紫青、身穿盔甲的大個子。小乞丐伸出手來就要吃的,那大個子倒也大方,從懷裡抓了一把碎銀子就放到小乞丐的手上了。這小乞丐正喜滋滋地要去燒餅鋪買吃的,等到天色大明,他再一看手裡,發覺自己一直緊握著的竟然是一把骨灰!

在乾隆十一年(1764),朝廷開始重修八王墳,原先那個小土墳頭不見了,代之以一座規模宏大、佔地數十畝的陵寢。也正是從這以後,八王墳附近的怪事才消失了,那風聲也平靜了許多,不像之前那樣聲如嘶吼,直吹得人心驚膽戰。可是在清末之後,八王墳因為戰亂原因而成了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地方。八王墳前的馱龍碑以及享殿、宮門等也被人們拆除後用於別處了。

從荒涼偏僻到風光無限再到破敗不堪,到了如今又再度成為北京城的交通樞紐,八王墳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說明不論顯赫還是沒落,最終都還歸於無常變化。不知如今那位野心勃勃的八王爺會作何感想,是否會在午夜時分跑出陵墓,到街市上逛一逛呢?

作者馬超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關於烏鴉的民俗
滿族人的狩獵生涯(四)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