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院滿是功夫片,人間不見李小龍

影院滿是功夫片,人間不見李小龍

本文字數

6231字 | 閱讀時間13分鐘

對香港影壇來說,1971群星璀璨。

這一年,李小龍將事業重心從美國轉回香港,並與嘉禾簽約,緊接著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也是這一年,洪金寶來到了嘉禾,擔任一名武術指導。

同樣是這一年,時年17歲的成龍學滿出師。他向師父于占元叩謝栽培之恩後,便轉身離開了苦修十載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踏入香港影視圈。

他們仨,就這樣相遇。

李小龍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痛揍過洪金寶

洪金寶在片場碰到idol,上前打招呼:「你是不是真的很厲害?」

李小龍顯然誤會了他的語氣:「是又如何?怎麼樣?你是不是想比畫一下?」

此言一出,洪金寶頓時覺得騎虎難下:一方面,本來就不願同idol過招;另一方面,身為武術指導,眾目睽睽之下,又決不能退縮。

於是,他只得硬著頭皮擺開架勢。孰知剛欲出腿,李小龍便讓勝負轉瞬見了分曉。

「他真的是很快,他真的是看你先動,『敵不動、他不動,敵要動、他先動』。我的腿剛抬一半,他的腿已經架我臉上了!」

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李小龍只將腿停留在洪金寶的面前而不劈下。

洪金寶連忙豎起拇指點贊,並解釋道:「我不是說想試你!我是崇拜你!幸虧你沒有打過來,要打過來多冤!」

不打不相識,此後,李小龍有意提攜這個晚輩。

當年,成龍還只是個跑龍套的。每個能與李小龍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都讓他激動不已。

在拍攝《龍爭虎鬥》時,他與舞著棍棒的李小龍搏鬥,不料李小龍沒拿捏好力道,棍子重重砸在了他的腦袋上!

「他立馬把棍子一扔,轉身過來,『哦天啊!』他一路跑到我身邊,把我扶起來,忙說:『對不起啊!對不起!』其實我當時已經不疼了,因為當時我那麼一年輕小夥子,壯實著呢。但那個瞬間,不知為何,我就裝得自己很疼,我只想讓李小龍抱我抱得越久越好。」

此後,每回在劇組碰面,李小龍都會同他這個「龍套」打招呼。後來的某天,李小龍甚至突然跑來詢問他的名字並與他聊天。idol的尊重讓他感激涕零,也給予了他終生激勵。

——《知中·再認識李小龍》

李小龍也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痛揍過成龍

不光洪金寶、成龍,甄子丹、周星馳亦然,尤其是周星馳那部《功夫》,致敬李小龍的痕迹相當明顯。

被這麼多位大咖奉為idol的李小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

01

1940年11月27日,某個嬰兒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東華醫院,護士隨口給起了個名字:Bruce Lee。

嬰兒的爺爺李震彪,是俠肝義膽的鏢師;父親李海泉是當時粵劇「四大名丑」之一。

李海泉給兒子起名「振藩」(震藩),寓意「名震藩邦」。

襁褓中的李小龍

李振藩之前,有個哥哥夭折。加之當時生活條件差,又流行霍亂。迷信的父親就給他起了個女性化的乳名「細鳳」,把他當女兒養,希望能騙過牛鬼蛇神,免受侵害。

然而,區區乳名代表不了什麼。李振藩從小精力旺盛、閑不下來,家裡給他起了個外號「坐不住」。

他雖然頑皮,但本性善良。

有一次,正在窗邊發獃的他,突然赤腳跑到屋外。家人以為他又要玩什麼新花樣,卻發現他正攙扶一位盲人過路。事後他對家人說:「我看到路上那麼多人,卻沒人願意幫一把,這才跑出去幫忙。」

他骨子裡愛國。

當時,香港已淪為敵占區,上空時不時傳來日本轟炸機的嗡鳴。大人們紛紛躲屋檐下、地道里,而五六歲的他,卻衝到陽台上,朝塗著膏藥旗的飛機憤怒地揮舞拳頭。

02

李振藩不愧是鏢師之孫,尚武基因,打小就有。

他愛好「街戰」,每天放學回家後,急哄哄脫掉校服,換上唐裝,跑到街心覓戰。

一次打鬥中,他落了下風。心有不甘的他找玩伴求助,玩伴沒幫他出頭,卻把他引到了一處詠春拳館。

館內,一位老者端坐蒲團上,頗有「八風吹不動」的范兒。當李振藩走到跟前時,老者霍然起身出拳,目標不是李振藩,而是空氣!雖然老者和空氣過招,李小龍卻能感受那股凌厲拳風,迎面而來。

李振藩少年心性,很少服氣,這回卻「撲通」跪下拜師。這位老者,正是葉問。

葉問身為一代宗師,一般不收「小阿飛」為徒,但他為李振藩破例了。

此子天分過人,乃是十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當可教之!

所謂「骨骼清奇」,這種只出現在武俠小說里的橋段,出現在了李振藩身上!

在葉問指導下,李振藩進步神速。1958年,18歲的李振藩榮獲「香港校際西洋拳擊賽」少年組冠軍。

師從葉問

03

如導演徐皓峰所言:他不單是個練武奇才,也是童星出身,天生對鏡頭就有一種常人沒有的敏感性。

李振藩半歲不到就「觸電」了。

1941年,粵語片《金門女》在舊金山拍攝,需要一個嬰兒角色,和導演私交甚篤的李海泉,便把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借」了出去。

1950年,10歲的李振藩主演了《細路祥》。

如《點評李小龍》所寫,李振藩能演主角,純屬偶然。當時,有十幾個少年試鏡「細路祥」這一角色,都不入編劇袁步雲的法眼。袁步雲糾結之際,碰見了隨父親來片場玩耍的李振藩。

李振藩不小心踩壞一件道具,還大聲跟劇務爭論,稱道具不結實,並非他的錯。李振藩不服輸的個性,讓袁步雲眼前一亮,當即拍板——主演就你了!

在之前的影片中,李振藩多用「小海泉」(李海泉之子)、「新海」(新一代李海泉)充當藝名。

袁步雲決定給他起個新藝名,正苦思冥想之際,碰巧聽到一個票販子吆喝:「大龍生小龍,確是世間難逢,看一看,保你行運一條龍!」

「咦,李海泉是大龍,那李振藩不就是小龍嘛」,遂有了「李小龍」這一日後蜚聲中外的威名!

04

《細路祥》上映後,好評如潮。

李小龍成了一枚童星,加上他家境好、顏值高,不僅會功夫,還會跳恰恰舞,是萬千少女的男神。

李小龍跳恰恰舞

但也因為這一點,很多男同胞看他不順眼。李小龍個性張揚,凡事不低頭,打鬥之事在所難免,導致他在香港樹敵不少。

父母有點擔心,最終決定送他去美國。

換個環境,意味著離開舒適區,也意味著重頭來過。李小龍在香港小有名氣,可到了國外,誰都不認他,甚至會歧視他的膚色。

拋棄存量,才能尋找到新的增量。李小龍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父母的提議,懷揣100美元,踏上「威爾遜總統號」的甲板,隻身遠赴美國。

05

1959年5月17日,郵輪抵達舊金山。

在香港時,李小龍不愛讀書。到美國後,他改掉了逃學惡習,並成為班上最認真的學生之一。

赴美之後,我發現那些諸如恰恰舞等玩意,皆屬無意義的消遣玩樂;相比起來,還是讀書實際得多,因為個人的將來完全取決於學識。

——李小龍

白天上課,晚上到餐館打工。在餐館打工,讓李小龍有了不少對話老外的機會,順便也鍛煉了英語口語能力。

李小龍家境優渥,本不必如此拼,但他個性倔強,一旦決心自力更生,就沒再問家裡要過一分錢。

半工半讀之餘,他還讓家人從香港運來木人樁,擠時間練武。

人生的「塑形」期,往往也就幾年。

幾年的海外求學,讓李小龍從當初那個好鬥、任性的男孩,蛻變為一個好學、有擔當的男人。

06

1961年3月27日,李小龍順利升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輔修哲學。

讀大二時,李小龍租下校內某處停車場角落作為場地,開起武術培訓班。

當時,亞裔學生或多或少受到美國本土學生的排擠,每當有亞裔學生遭到欺負,李小龍就替他們出頭。久而久之,李小龍就成為亞裔學生的「大哥」。

李小龍不僅在校內維護同胞,在校外亦是如此。

當時,作家林燕妮也在西雅圖念書,與幾個女學生合租。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很多年前的一個下午,小龍氣沖沖地拿著手槍來幫我們的忙。我們正和屋主鬧得不可開交。屋主見是幾個十七八歲、背井離鄉、無親無故的中國女孩子,哪有不趁機欺負的道理?在十幾歲的女孩子眼裡,被屋主欺負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在二十多歲的李小龍眼裡,朋友被人欺負也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所以連槍也帶來了。

幸虧那天屋主不在,否則就發生槍戰了。

事後,屋主知道這些中國女孩子「後台」很硬,便沒再敢欺負過她們。

這次英雄救美,讓李小龍博得了一屋女孩的好感。李小龍卻很後悔,因為他帶了槍支,而真正的功夫高手,只用拳頭說話。

07

1962年4月,李小龍在西雅圖唐人街舊樓地窖(南威樂街609號)開設了第一家「振藩國術館」。

武館是開張了,但唐人街不比大學校園,經營成本很高。

如作家方俞所言:武術是理想和寄託,開辦武館卻是一門經營的藝術。

為了儘快打響品牌,凡有高校組織公開活動,他都會帶著弟子趕過去,登台表演武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武館漸漸收支平衡了。於是,李小龍又在奧克蘭開了第二家振藩國術館。

奇怪的是,開武館之事,得到了美國武術同行的認可,卻遭到了舊金山華人武術圈的反對。一些華人向李小龍下戰書,命他停止向非華裔傳授武術。

挑戰書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師傅的名字,但我並不害怕。

眼見李小龍不為所動,北派少林拳手黃澤民上門踢館。

比武前,雙方約定:

若李小龍輸了,就得關閉武館;若他勝了,便可收徒不看人種。

結果,李小龍僅用3分鐘就ko了黃澤民。

武術不分國界。沒錯,不同國度、地域的人,確實存在膚色的區別。但無論黃種人、白種人還是黑種人,都有共同之處——崇拜李小龍,信仰真功夫。

通過這次比武,李小龍也意識到中華傳統武術的不足,這點在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大部分學生所學的傳統套路、程式和不合情理的姿勢毫無價值。那樣只能是花哨又機械,對學生真正投入實戰毫無益處。一旦亂了套路時,只會遭到慘敗。我認為,那些傳統的套路是一種完全不具戰鬥力的模式,它僵化和固定了原來是靈活自如的動作。

——李小龍

李小龍的餘生,都致力於創造一種沒有固定套路的拳法,這種拳法融合了各民族的武術精華,能做到「無招勝有招」,能做到「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是為「截拳道」。

08

1964年8月,李小龍在「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上技驚四座。從此,來振藩國術館拜師學武的,絡繹不絕。

其中有位叫蓮達·艾米麗的美國女孩。

蓮達長相普通,但學習成績優異。當別的女孩因為練武太苦而放棄時,她默默堅持了下來。

恬靜如水的她,跟性情如火的李小龍,幾乎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卻如磁鐵的兩極,她對李小龍產生了致命吸引。

有回,李小龍帶學員們去看電影。當大家都全神貫注於大屏幕時,蓮達不經意瞥了一眼坐在不遠處的李小龍。萬萬沒想到,李小龍正默默看著她。她立刻挪開了目光,臉上火辣火辣……

這次之後,心照不宣的兩人開始增多接觸,最後成了戀人。

20世紀60年代,美國絕大部分地區沒有跨種族婚姻。而蓮達的媽媽也反對兩人結婚,倒不是種族的原因。蓮達的媽媽也是異國戀修成正果,她深知其中苦楚,不希望女兒重新遭罪。

但李小龍和蓮達的態度都很堅決:「我們要在一起。」

1964年8月13日,有情人終成眷屬。

09

很多人不解,李小龍身邊有那麼多漂亮女孩,為啥最後娶了蓮達?

作家廖一梅有句話,可以詮釋: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蓮達對李小龍的「了解」,主要有3點:

一是起居飲食。

蓮達會為他準備白粥配豬肝。白粥既不會像高糖的蛋糕那樣抑制食慾,又不會在腹中發酵脹氣,是補充碳水化合物的最佳來源。

李小龍訓練強度大,光喝白粥可不行。蓮達就為他準備了一種特殊的功能飲料,其配料是非速溶奶粉、香蕉、雞蛋、花生醬、肌醇、卵磷脂……把這些東西放到攪拌機里打碎混合,製成的飲料想必不可口,但卻能快速補充能量和增肌。

二是支持鼓勵。

婚後,蓮達為了李小龍的事業,犧牲學業,跟隨他前往奧克蘭。

1970年,在某次訓練過程中,由於沒有提前熱身,李小龍脊背嚴重受損。

醫生告訴李小龍:以後不可劇烈運動。這意味著李小龍再也不能習武。

李小龍心情低落,又是蓮達幫他走出了人生低谷:「只要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你的身體完全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於是,李小龍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貼滿「walk on(堅持下去)」的字條,堅持不懈地做伸展恢復運動。最後,李小龍竟奇蹟般地康復了。

三是人際關係。

李小龍一門心思撲在功夫上,也因此忽略了人際交往。他的武術一流,但情商不算高。

蓮達經常陪同他參加一些party,每當李小龍快發火時,蓮達都會及時把他拉到某個角落,提醒他不要率性而為。久而久之,李小龍在大眾面前呈現了一個低調內斂的東方武者形象。

也是通過蓮達安排的party,李小龍認識了好萊塢大製片商溫特杜爾,這才有了後來的合作——《龍爭虎鬥》。

可以說,李小龍能成為功夫巨星,除了天賦、努力,「賢內助」蓮達功不可沒。

在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收穫,我並不認為是武道或電影表演,而是娶得了一位好妻子。她為人賢惠並能處處遷就我,重要的是在我困難的時候鼓勵我並給予我信心,是她使我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我是一隻鳥,而蓮達就是我永遠的家。

——李小龍

10

1966年,李小龍在美劇《青蜂俠》里飾演青蜂俠的助手加藤。他在劇中大顯身手,憑酷炫的打鬥鏡頭,俘獲了無數美國女觀眾的芳心。

《青蜂俠》讓「加藤」家喻戶曉,立刻有商人來找李小龍,希望將他包裝成現實版的加藤,讓李小龍以「加藤」的名義,戴「加藤面具」、穿「加藤服裝」,開連鎖武館。

李小龍拒絕了,給的原因很簡單:我是中國人,我只穿唐裝!

因為加藤這一角色是個日本人,而李小龍不願放棄身份和原則,去給日本人在美國打廣告。

1968年,《青蜂俠》在TVB播出,引香港觀眾競打 call。

在白人一統好萊塢的當年,李小龍能打入《青蜂俠》,足以成為所有華人的驕傲。

李小龍在《青蜂俠》中的造型

香港的電視台紛紛追蹤報道這位傳奇人物。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李小龍透露了自己回港發展的意願。一石激起千層浪,數十家香港製片公司紛紛詢問李小龍拍片的條件。

李小龍只提了兩個:第一,影片製作投資不得少於60萬港幣;第二,必須聘請外國演員。

光這兩個條件,就嚇退了絕大多數製片公司,最後只剩下邵氏、嘉禾兩家表示承擔得起。

11

起初,李小龍是傾向邵氏的。因為邵氏實力更雄厚,而嘉禾只是家初創公司。不過,也因為財大氣粗,邵氏CEO邵逸夫覺得李小龍,多一個、少一個都無妨,所以沒有全盤滿足李小龍提出的要求。

李小龍有他的脾氣,當然也不委屈自己,便轉投嘉禾。

沒多久,雙方合作拍攝出了叫好又叫座的《唐山大兄》、《精武門》。憑這兩部「爆款」,嘉禾賺得盆滿缽滿,從此有了抗衡邵氏的資本。

也是憑這兩部「爆款」,李小龍獲得了好萊塢大製片商溫特杜爾青睞。之後,李小龍和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合作拍攝了《龍爭虎鬥》。

用錢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有點俗。同樣,拿票房衡量一部電影的成功,也有點俗。

《龍爭虎鬥》的製作成本不到100萬美元,最終票房卻高達2億美元。但這只是世俗意義的成功,《龍爭虎鬥》的真正成功在於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功夫。

因為它,港片多了「功夫片」這一說(之前只有武俠片/動作片的說法);因為它,「KungFu」一詞被寫進英語字典。

《龍爭虎鬥》海報

12

可惜的是,《龍爭虎鬥》的成功,李小龍生前並沒看到。影片上映前一個月,李小龍猝死(藥物過敏),年僅32歲。

之後,影視公司為了深挖他這一金礦,又推出了不少模仿之作。

然而,無論是由張小龍還是馬小龍來演,都演不出那種味道了。

好比魯迅那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畢竟踹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告示牌的那一腳,沒了特定的大環境,沒了李小龍的真身,誰也踢不出來。

影院滿是功夫片,人間不見李小龍!

參考引用資料:

1、《知中·再認識李小龍》/蘇靜 主編

2、《點評李小龍》/方俞 著

3、cctv 檔案《李小龍 永遠的傳奇》

4、紀錄片《我是李小龍》/導演:PeteMcCormack/演員:Daniele Bolelli、Paul Bowman、Richard Bustillo

圖片來源:網路

-背景音樂-

《溫馨時刻》《偷功》《Opening》

-作者-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的中場戰事 「孩子」起死回生

TAG:十點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