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墓中出土一件「怪器」,專家搞清用途後,高呼破解了考古難題!

古墓中出土一件「怪器」,專家搞清用途後,高呼破解了考古難題!

劉賀在公元前92年出生,曾經當過皇帝,後來被廢,史稱漢廢帝,他還干過昌邑王,他在公元前59年,又以海昏侯的爵位去世。

劉賀這哥們的一生雖然短暫,可是卻幹了一般人三輩子才能幹完的活,他甚至比冬蟲夏草都多活了一輩子。劉賀的墓在江西省南昌市被發現,他的墓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這裡面不僅有黃澄澄的金子,白嘩嘩的銀子,珍珠瑪瑙、翡翠鑽石,反正你能想到的這裡都有,想不到的這裡也有。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專家在墓里,發現了一件誰也不認識的「怪器」,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一一揭秘吧。

一開始的時候,發掘海昏侯墓的專家們只是將眼光,都盯在了那些具有高規格,高等級的青銅鼎、青銅編鐘、玉印等等文物之上,主槨室出土的一塊巨大的矩形銅鏡,並沒有引起專家們過多的注意。

這面巨大的矩形銅鏡不讓專家們待見的原因有兩點:

1、它長70.3厘米,寬46.5厘米,厚1.3厘米,專家初步斷定,它應該是一面「穿衣鏡」 只能算是二類文物、。

2、海昏侯的「穿衣鏡」跟國內的銅鏡比較——當年,西漢齊王墓中,曾出土了一面齊王鎮墓方鏡(鏡長115.1厘米,寬57.5厘米,重56.5公斤)比較起來,海昏侯銅鏡不僅是個小弟弟,而且模樣也沒有齊王鏡精美和漂亮。

這面海昏侯的「穿衣鏡」出土後,就遭尷尬,暫時被打入冷宮,它被放入乙類文物的木箱子中,哪涼快就先到哪兒呆著去了。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這塊海昏侯「穿衣鏡」的地位,就變得空前重要了起來。考古專家在海昏侯的「穿衣鏡」下面,又發現了幾樣東西,它們分別是:描繪有孔子圖案的屏風,鏡掩、鏡背木架還有衣鏡銘。

很顯然,這幾樣東西放在一起,很明顯就是一套組合的斂葬器物,不能光看著一塊「穿衣鏡」說事兒,那等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它們組合在一起,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它們被放在劉賀的主槨室,很顯然,其作用非同一般。

劉賀已經去世了兩千多年,他法力有限,不可能以「託夢」的方法,告訴專家們,這套屏風和銅鏡等的F5的組合,究竟是幹什麼的……國內的十幾名古文物專家接到這個攻關的「課題」後,它們有的「點燈熬油」苦心鑽研;有的到博物館尋找同類文物;有的翻閱漢代葬制古書;還有四處打電話,諮詢業外專家,以求開拓思路,可是一連十多天過去了,這件「怪物」的功能和作用,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楚。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位姓佟的專家在《漢書·霍光傳》中,找到了蛛絲馬跡:(此物名叫溫明)東園處此器,形如方漆桶,開一面,漆畫之,以鏡置其中,以懸屍上,大殮並蓋之。(亡人停靈期間,用一個露天的桶狀物,扣在死人身上,然後將大銅鏡,壓覆在桶狀物露天的位置,這樣,死者就會在另外一個世界,感受到銅鏡帶來的光明和溫暖。小編認為巫師好像還需要對銅鏡施法,比如接受陽光照射,或者下光明、咒啥的)

漢代,王公貴族去世後,葬制複雜,比如海昏侯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和溫明」就是必須要用的四樣重要喪葬用具。

前三樣喪葬用具都有實物出土,莫非這幾樣東西組合在一起的「寶貝」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溫明」?

溫明的使用原理是古人懼怕死亡,懼怕地下的黑暗,而「研發」的一種喪葬用具,使用孔子屏風的道理很明白,是祈求得到聖人的保護,而溫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銅鏡代表著什麼意義?

古人從銅鏡可以照亮。可以反射陽光,衍生出銅鏡代表的意義就是溫暖和光明,溫明這件喪葬用具就這樣「華麗麗」地誕生了。

有讀者說,搞清楚了溫明的使用原理,對現代的社會進步,科學發展,連「雞毛蒜皮」的作用都不起,其實這是不對的,西方曾經有三個永恆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人是不斷靠繁衍後代來延續自己的生命,故此,我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需要科學來回答;而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需要用「考古」來回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座三國名將的墳墓里,出土一件不起眼的耳杯,它竟是特級國寶!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