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親的革命生涯和革命情懷

父親的革命生涯和革命情懷

原標題:父親的革命生涯和革命情懷


卞東勝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1期

父親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出生在山東省安丘縣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祖上世代農耕,直至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在那個時候,父親同千千萬萬個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一樣,在他尚未成年的時候就參加了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父親曾經端著刺刀面對面同日本鬼子搏鬥,至今身上還留有疤痕;解放戰爭期間,父親親歷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洛陽戰役、開封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淞滬解放上海戰役等十多次戰役,其中孟良崮戰役中,父親負傷昏迷,雙耳流血,落下了晚年聽力喪失的病根。


1950年6月25日拂曉,在我們的鄰國——朝鮮,爆發了一場內戰,由於美國的武裝干預,使朝鮮戰爭進一步升級,4個月之後,偉大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序幕。戰爭歷時三年多,除了中、美、朝、韓外,近二十個國家捲入了這場戰爭,雙方投入兵力均達數百萬以上,死傷過百萬人,最後終止於三八線。


父親經常給我們談起這場戰爭,而談論最多的是用這場戰爭的艱苦、慘烈和挑戰生命極限來激勵我們後代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每次講述它的時候,父親總會獨自沉浸在回憶中,雙眉緊鎖,神情凝重,目光久久地注視著北方,思緒飄得很遠很遠……


父親當時所在的部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九兵團26軍,作為解放台灣的主力部隊在福建前線整訓待命。朝鮮戰爭爆發後,於1950年的11月份緊急調往東北前線,在後勤給養還沒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就倉促入朝了!


父親是這樣描述當時入朝作戰初期的:


「……我們26軍是於1950年11月份接到命令後,全軍還來不及換冬裝就倉促赴朝參戰了。11月19日那個深夜,我們僅穿著兩層單衣、帶上只能維持三天的糧食和彈藥,冒著極度嚴寒,從吉林省的臨江縣徒步跨過冰封的鴨綠江的江面登上的朝鮮的國土,參加著名的「第二次戰役」。我們軍的任務是利用六天的時間向南急行軍160公里,到達「長津湖」附近的下碣隅里,堵住「美陸戰第1師」的退路!配合20軍、27軍等兄弟部隊全殲這支號稱美軍王牌中的王牌師!


當晚的氣溫已驟降到零下四十度,超出了人的生理極限!感覺身上的單衣就如同穿著一張薄紙,朝鮮的北部叢山峻岭、冰雪皚皚、大雪封山,我們全團踏著齊腰深的雪在艱難的行進著,寒風夾雜著冰雪迎面撲來如同一根根鋼針扎在臉上,冷得實在受不了時我們就相互擁抱著互相取暖!很多的戰友走著走著就倒在雪地里,永遠的起不來了!入朝作戰的第一晚就凍死42人、凍傷三百餘人。


美軍飛機幾分鐘一批次飛掠我們的頭頂,尋找目標進行掃射,白天不能行軍,也不能生火做飯,第二晚全團又凍死五十餘人,遭敵機轟炸傷亡一百餘人,第三晚、第四晚、第五晚每晚除了有凍死、凍傷之外,全團所帶的糧食已沒有了,後勤保障跟不上,餓的實在受不住了,就扒開雪地挖些草根來充饑,胃受了寒拉稀把人折磨得四肢無力。最可怕的是全團上下患上了雪盲症,戰士們看不見路,全憑感覺在行軍!每晚都有數名、十餘名戰友跌進懸崖深淵而犧牲!我有一次走著走著神智恍惚已經沒有了意識,一腳踏空摔下了懸崖,本能的利用最後的氣力抓住懸崖邊的一棵松樹,沒有掉下去,後邊的戰友發現了我,趕緊用繩索把我救了上來,這是我入朝的第四個晚上就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


父親卞福臻二十歲生日紀念照


終於在第五個晚上趕到了目的地,清點人數,全團凍死、凍傷、夜盲症摔死摔傷等非戰鬥減員已近一半了,其餘人員雖然也不同程度的傷病,但我們已沒有退路了,於第六天按時發起了衝鋒,堵住了南逃的美陸戰1師的退路。由於部隊已斷糧數天,且極度疲勞,沒有重武器,火力不夠,而美軍火力兇猛,天上又有飛機掩護撤退,我們輪番攻擊,效果不大,傷亡很大,很多的戰友倒在了衝鋒的路上,最終沒能全殲美陸戰1師!這次戰役我們26軍傷亡很大,主要是嚴寒非戰鬥減員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再加上後勤保障跟不上。部隊經過了一階段的休整,又連續參加了第四、第五次戰役。」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父親數次負傷,十數次、數十次的瀕臨了死亡的邊緣,可謂「九死一生」!當年同父親一起參加八路軍打鬼子的同村九個夥伴,到全國解放時還剩下五人,入朝作戰後至朝鮮戰爭停戰結束,唯剩父親一人了!在出國前夕,他們五人約定,待戰爭結束後活著回來的人一定代表犧牲的戰友回家看望父母和親人,最後只有父親是幸運的,撿來了一條完整的性命並戴著軍功章和大紅花昂首回國了!父親堅守了入朝前夕的「生死約定」,戰爭結束後,他帶著四名戰友的遺物回到了老家,跪拜在他們的父母面前!從此以後,直至父親離休,他都很少回山東老家!我曾經問過他這是為什麼?父親說:我怕面對死去的戰友親人們期盼的眼神,怕他們問犧牲時情景!當時戰事緊張,犧牲的戰友絕大部分是就地倉促掩埋的,有的也只是做了簡單的記號!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很想念他們!想去朝鮮給他們祭奠掃墓……!


戰爭結束後,父親到地方工作,遠離了部隊、戰友和領導,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同事們面前他從不提起自己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輝煌歲月!這段歷史一直就這樣塵封在記錄歷史的檔案袋裡!幾十年來,他的領導不知道,他身邊的同事不知道,直到時空跨越到一個新的世紀,宣傳部門為了迎接建黨、抗戰和建國紀念日的時候去翻開塵封中的歷史檔案時,才發現一個傳奇式的老革命、老英雄、老戰士就在身邊,請他出來為當今社會的人們去講述那段崢嶸歲月的紅色記憶!此時,父親已經八十多歲了,對此,父親無怨無悔!


記得還是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時候,一家電視台要預約採訪他,父親依然謙遜的準備推辭,我勸父親:應該要說!要讓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忘記那段亡國奴的屈辱歷史,要讓國人永遠記住新中國的建立是怎麼得來的!代表死去的戰友們把你們在戰場上為民族、為國家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所做的一切以及一個個可歌可泣的真實故事說出來,去教育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節目在當晚的黃金時段播出後,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在我的記憶中,年輕時的父親是典型的「山東大漢」,身材魁梧,力大無比!父親的性格也是透著粗放豪爽、剛直不阿的山東漢子的本色!小時候,無論遇到多大的事情,心裡有著父親這座大山,總是毫不畏懼;總是認為父親永遠年輕,總是認為父親有無窮無盡的力氣;不管父親離開家有多遠,都不會有所擔心,因為他是父親。長大以後,生活中、工作中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困難,有著父親在自己身後做堅強後盾,總是激勵著我排除萬難、奮勇向前!


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十分嚴格,從小就培養我們吃苦耐勞、勇於奉獻的精神;也許是由於父親的原因,我們從小就崇敬軍人,父親先後將兩個哥哥送到部隊這個大熔爐里去磨練成長!父親淡薄名利,自轉業之後,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聽見母親央求父親讓他去找老上級、老戰友來替父親說句公道話,但倔強的父親一直沒有這樣做!父親常對我們說他這一生同那些犧牲了的戰友相比,能夠活下來看到勝利已是幸運的了,只有經歷個生於死考驗的人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的價值!「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是父親給我們定的家訓,父親以他剛正的品格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就豎起了一面明鏡,照亮著我們的成長道路,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價值觀!

父親是真心英雄!但英雄也有暮年!



父親卞福臻八十五歲生日紀念照


父親老了!透過時空的隧道,我彷彿看到了幾十年前,一個年輕健壯的父親用他寬厚的肩膀撐起一個「七口之家」的幸福藍天,給予我們呵護、溫暖和陽光!那個我們一家人曾經依靠的大山隨著時光的流逝彎下了他挺直的脊樑,沒有了往昔的威武和挺拔;那個曾經無比溫暖的避風港灣隨著冬季嚴寒的到來而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屏障;那個曾經照亮我們全家的溫暖的太陽,也收斂了它昔日的光芒,漸漸要西去落下……


由於我的工作性質的原因,交流在外十數載,上欠父母、下欠兒女!不能經常回家盡孝而心存愧疚!每逢周末時間、工作之餘,我儘可能的推掉一切與工作無關的應酬,抽出時間回家;陪父母吃一頓飯,幫老父親洗一個澡,攙著老父親走上一段路!彷彿去重新感受一下孩提時候父親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這個雖然在常人看來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情,卻讓我在父親這個年齡而倍加珍惜!雖然這一切都無法同父親給予我們的偉大父愛相比,但是,只要我們盡到了責任和業務,父母依然是高興的!如今,父親的身後又立起一座大山,建起了溫暖的港灣,升起了一輪太陽!那就是我們——他的兒女們!這座大山,給晚年父親堅實依靠;這個港灣,給晚年父親親情歸宿;這個太陽,給晚年父親溫暖陽光!山水輪流轉,人間大愛就是這樣的傳遞著,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父愛如山,大愛無疆!


(作者系宣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宣城畫派的先導人物——宣城畫派研究之六
明清以降寧國府市鎮的空間分布及變遷(一)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