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商業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智能商業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從智能手機、智能家電到智能電動汽車,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智能技術的發展必將帶來商業模式的智能化。對此,企業家們充滿期待,也充滿憂慮。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商業時代企業應把人工智慧作為生產力,將人工智慧應用於企業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軟硬結合」,從而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人工智慧是生產力

多年來,技術進步一直在影響和推動商業發展。近期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智能商業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與價值創造成為與會專家談論的焦點。

多位企業家表示,十幾年前,大家談論最多的是信息化,前些年是互聯網化,而這兩年的焦點話題已變為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技術正在改變商業和企業的發展模式。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認為,智能商業背後的核心要素,一是連接,二是融合。低成本的計算、存儲和傳輸導致連接無處不在,而金融科技、旅行科技等創新使行業和技術充分融合。「比如阿里巴巴、騰訊,我們很難判斷他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支付公司,還是社交公司?技術融合讓行業變得模糊。」

技術發展令人眼花繚亂,也令企業家們十分困惑。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副理事長徐井宏一度發出了「智能時代之問」:「時代迅猛變遷,智能是水是火?商業變幻萬千,財富是魔是仙?焦慮伴隨期盼,夢想是明是暗?」

「今天人們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你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元豐資本創始人、騰訊原副總裁、Google資深研究員吳軍說,把所有東西都連在一起的場景,人類大腦處理不了,所以需要智能工具。

「解決焦慮的辦法,一個是人工智慧,一個是區塊鏈。」吳軍認為,人工智慧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機器智能,而不是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人工智慧有三個基礎,一是摩爾定律,二是數據,三是數學模型。

而區塊鏈的作用在於信息追蹤。「比如製造一瓶葯,一旦生產出來就伴隨著記錄,就像人生下來會有DNA,這是改變不了的。一瓶葯從下生產線到庫房,跟蹤到消費者手裡這個過程可以判斷是真葯還是假藥。」吳軍說。

吳軍認為,未來社會和城市,將是一個超級智能機器,AI是大腦,物聯網是我們的感官,然後會有新一套的技術用區塊鏈連起來,相當於我們的神經系統。

吳軍進一步談到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關係。他認為,人工智慧是一種生產力,它能提高生產的效率,使得我們更快、更有效地獲得更多的財富。而區塊鏈是一種生產關係,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分配。

「滴滴最近的一輪估值好像是一千億美元的規模,投資人、員工都通過這種方式掙錢,但是最早接單的一萬個司機沒多掙著一分錢,最早打車的一百萬人也沒掙著錢,這部分貢獻過去是無法衡量的。如今有了區塊鏈,可以用一種方式追蹤每一個人的貢獻。區塊鏈社會變得更加合理化、智能化。」吳軍表示。

智能應用是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商業時代正在來臨,智能化、數字化對於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在於如何應用。

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文京認為,面對智能化、數字化,最重要的在於「用」。

「例如在移動互聯時代,真正把社交網路用得最好的人群是退休老人,把購物用得最好的是廣大女同胞,乘坐高鐵的往往不是高鐵技術人員。」王文京說,人工智慧關鍵在於實用性,在於給商業帶來的改變。

對於企業而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王文京認為,一是「簡IT」,以需求為導向,用簡便的IT方式實現業務創新;二是輕管理,使組織更加扁平、透明,溝通更加直接,各項績效管理和評價更加數字化、自動化;三是易金融,企業運營需更加便利地對接各項金融服務產品,獲得金融服務。

關於人工智慧應用,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最關心的是利用人工智慧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以及能源轉型的問題。陳黎明透露,IBM每天向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執法建議高達300多項,利用人工智慧可以做到精準執法,指哪兒打哪兒。

陳黎明認為,未來只有擁有智慧的商業才能成為贏家,包括平台、流程和員工。

首先,平台戰略已經成為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企業一方面要搭建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要利用別人的平台。

其次,企業應把人工智慧嵌入到日常工作流程中去,應用技術代替人工,將大大節省成本,提高效率。陳黎明說:「以質量控制為例,冒泡、砂眼、劃痕,對晶元而言是致命的硬傷。一家晶元企業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了過去需要一百多位甚至幾百位質檢員通過肉眼觀察才能做好質量控制的難題。既降低了成本,準確率也由過去人工質檢的80%,提升到機器質檢的96%。」

第三,員工管理。「以IBM自身為例,正是利用了人工智慧,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面,每年成本節約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陳黎明說。

「軟硬結合」提升競爭力

如今,人工智慧已成為普惠的、影響每個人出行和生活的技術,但是真正實現人工智慧落地卻並不容易。多位企業家表示,從「中興事件」中汲取經驗,「軟硬結合」是打造人工智慧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在過去20年的人工智慧研發中,我一直從事軟體演算法研究,直到近兩年才逐步意識到『軟硬結合』的重要性。」地平線公司創始人兼CEO余凱表示,為實現人工智慧技術落地,只做軟體是不行的,必須要做硬體,要軟硬結合,其中的關鍵在於低功耗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余凱說,AI的晶元企業,表面看是晶元,實際上真正的功夫是軟體,特別重視結合應用場景進行軟體研發,從而反推軟體架構,再從軟體架構反推晶元的設計,因此一個軟硬結合的團隊必不可少。如果一個公司80%的工程師是軟體工程師,那麼他的贏面是非常大的。

從世界範圍看,「軟硬結合」也正在成為趨勢。據了解,英特爾在去年完成了對以色列一家公司的收購,收購以後股票飛漲。英特爾從傳統的CPU硬體公司邁向人工智慧處理器的公司。谷歌也從軟體公司變成軟硬結合的公司,甚至變成半導體企業。

許多人工智慧公司正努力在基礎技術上實現突破,掌握人工智慧的「芯臟」。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必須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在未來免於被動。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表示,與全世界多數AI創業公司不同,出門問問把語音交互運用到智能硬體場景下,直接面對消費者。

「『軟硬結合』是人工智慧落地『To C』的主要方式,正如谷歌近年來在硬體方面的巨額投入,這是時代的變化。」李志飛認為,語音交互目前仍未成為主流的交互方式,主要原因是95%的智能設備都是智能手機。當非手機類智能設備佔到30%以上時,語音交互將會成為主流交互方式。

余凱介紹,地平線公司成立到現在兩年多來,主要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所做正是把深度神經網路放置在晶元中,去年已成功開發第一代處理器。未來將使每一輛車、每一台設備都具有環境感知、人機交互和決策控制的能力。

雲知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梁家恩認為,把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結合在一起是提升未來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AI和IOT發生碰撞和融合,本質上是通過連接建立數據,通過數據再產生智能,形成閉環。有這個閉環之後,整個消費、服務和生產鏈條才能打通,從而引領新一輪的產業變革。」

記者 王寧/金融世界

關注金融世界微信公眾號

享受個人財富持續增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世界 的精彩文章:

金圓集團:兩岸金融中心服務實體經濟
新時期商業銀行聲譽風險防控策略

TAG:金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