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芒種,過好這個「百毒之月」你得這樣做

芒種,過好這個「百毒之月」你得這樣做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陸遊《時雨》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那年夏天

 第1張

張傑 

00:00/03:33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左河水的《芒種》詩稱其氣象和農忙的情況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6月6日1時29分04秒

農曆四月廿三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要注意預防天氣災害的發生。

雨水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要做好高溫預防,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百毒之月」的由來

芒種過後,氣溫升高,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發散出來,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免疫力減弱,加之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故又被稱「百毒」之月。

過好「百毒之月」的關鍵——防患於未然

芒種節氣 養生重點

宜健脾祛濕

調理脾胃是「芒種」節氣的一個養生要點。進入「芒種」,雨水多,天氣熱,且潮濕。悶濕天氣會讓很多人煩惱焦躁,食慾下降,再加上夏天貪食飲冷,飲料非冰鎮不可,雪糕一根接著一根,過寒還會使胃黏膜快速收縮,甚至導致胃腸痙攣,引發疼痛、腹脹、腹瀉,傷脾傷胃。

有句話叫「暑多挾濕」,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其實這個時候,濕邪往往已經打入人體內部潛伏起來,等到大暑時節,濕邪主氣的時候,暑、濕就會內外呼應,使人們陷入濕氣的困擾,從而引發很多問題,比如風濕病、腳氣、痤瘡、婦科炎症、水腫、肥胖等。

《內經》:「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中醫認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勞、失眠、食慾下降、噁心、頭暈等問題都跟體內濕氣淤堵有關,屬於脾失健運,需要在濕氣剛開始時消滅掉。脾主運濕,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餘的濕氣運化出去。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健脾祛濕上。

芒種養生原則——

1.健脾祛濕

2.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

3.注意減酸增苦、調理胃氣

4.飲食清淡

5.早睡早起

6.防暑降溫

芒種節氣習俗

芒種習俗

由於芒種是一個跟農事息息相關的節氣,所以芒種時節的風俗習慣大多跟農事活動有關,例如安苗,開犁,打泥巴仗等等,但仍有特色的如送花神,煮梅等活動。

送花神

農曆二月初二日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安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節氣的起居養生

濕熱犯困 注意晚睡早起 避開陽光直射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是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人們倦怠疲勞、精神不振。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也要注意晚睡早起,最好午睡一會兒,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可是千萬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

濕熱淤結 睡前泡腳

各類關節痛及肢體麻木的患者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短衣褲,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風寒濕氣伏積於經絡之中。睡前使用艾草泡腳,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全身得到更好的休息。

「陽熱」內盛 常洗澡 衣衫要勤洗勤換

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使「陽熱」易於發泄。 但在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民諺有「汗出不見濕」之說,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出汗的時候立刻洗澡容易使外感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疾病。公眾號:天下養生網

易發熱傷風 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其常見癥狀為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癥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酸腥、麻辣的食品。

芒種節氣飲食養生

1、注意減酸增苦、調理胃氣

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為主,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夏季還有很多水分充足、營養豐富的誘人水果。但需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果入口前,最重要的是清洗。

此外,「芒種」節氣還推薦一款時令水果——桑椹。中醫上認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桑葚入腸胃,有助於增進胃腸蠕動,還具有改善皮膚的血液供應,營養肌膚,延緩衰老,對很多其他慢性疾病也有一定輔助作用。但值得提醒的是,小孩不宜多吃桑椹。桑椹性偏寒,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鮮食桑椹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2、潮濕累及心臟 忌食辛辣免生瘡

芒種」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將持續升高,濕度也會增大。在正常情況下,溫度升高,血壓會有所下降,但對心臟病患者來說,夏季濕度增大,晝長越短越發明顯,可能出現心臟病病情的波動。

人體內環境是隨著外部大環境變化而變化的,隨著夏季真正到來,血壓也會出現一些明顯波動,高血壓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 意見及時調整用藥量。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注重合理休息,減少熬夜,緩解工作,避免過分緊張,可有效減少心臟病病情波動。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由於天熱,還有一些人發現自己很容易口舌生瘡,甚至出現便秘。對此,專家指出,這些癥狀都與氣候密切相關。(今日不養生明天養醫生,加微信:天下養生網(tianxiayangsheng) ,讓養生變得簡單、願健康永伴您身邊!)夏季普遍偏向濕熱,鬱熱內積體內。如果在平時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上稍加調節,癥狀就可有所改善。

3、芒種時節多飲茶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易耗氣傷津,故多飲茶。

桑椹茶: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等功效。

烏梅茶:烏梅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生津等功效。

枸杞防暑茶:將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此飲品能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

苦瓜蜜茶:將苦瓜干15克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加蜂蜜即可飲用,具有清熱、降血壓的作用。

決明菊花茶:將決明子30克研細,野菊花12克一起放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具有平肝潛陽、清熱、降壓的作用。公眾號:天下養生網

芒種時節要祛濕,祛濕食物推薦——

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症。

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鮑魚: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濕行痹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濕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症。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田螺:有清熱利濕、通便解毒的功效,適用於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熱結膀胱、小便不通、鼓脹水腫等病症。

在陰雨潮濕的季節,若感覺自己有濕邪入侵的癥狀,如精神不振,頭暈睏倦、舌苔薄白、上腹悶脹、不思飲食,口粘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爛,尿短少而黃赤、下腹隱痛等癥狀,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苡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的作用。

精神:心平氣和 情緒舒暢

忌心神不寧

芒種時水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 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

古人認為,夏主火,內應於心,夏季應該特別重視對心臟的調養。西醫也認為夏日炎熱會影響人們的心臟功能,天氣變熱,體內血流加 快,心臟的負荷也相應變大,因此夏季平心靜氣重養心。夏季切忌心神過度激動,尤其是過於喜悅,這樣會傷害心神。

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 魚等怡養性情,也可晨練,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練練六字訣。

按按健脾祛濕的穴位

芒種這一節氣,可按揉足三里與豐隆穴來保健。

取足三里穴時,應當膝屈曲,外膝眼向下4橫指,旁開脛骨前嵴1橫指處;

豐隆穴為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常用的保健方法:

是拇指按揉足三里與豐隆穴:用拇指著力於足三里或豐隆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

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公眾號:天下養生網

調

目前是24節氣中的芒種節氣,芒種過後,濕氣加重,天氣悶熱,因而此時人們養生保健也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注重防止「濕邪」的入侵。中醫將人分為五形人,不同體質的人的調養方法不同,因此也要區別對待,那麼五形人芒種節氣如何養生呢?

木形人:健脾養肝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公眾號:天下養生網

生活調養:早睡早起,避免勞心思慮,暗耗陰液。可適當減輕運動量,以太極拳等靜態運動為主,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

飲食調養:宜服健脾益氣,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綠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葯膳選擇:薏苡百合荸薺煲

【原料】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薺250克。

【做法】將薏苡仁、百合洗凈,用溫水發透,荸薺去皮洗凈,從中間切開。將荸薺、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燉煮45分鐘。

【功效】健脾、養陰、清熱。

火形人:養陰生津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生活調養:每天子時、午時兩個時段的睡眠要保證,(天下養生網)戒怒戒躁,避免情緒激烈波動引發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宜選擇在清晨,在公園或河邊的林蔭道上運動。

飲食調養:宜進食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白茅根、西瓜、涼瓜、西紅柿、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

葯膳選擇:絲瓜粥

【原料】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鮮絲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乾淨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厘米、厚1厘米的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滋潤肌膚。

金形人:健脾益氣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宜以健脾、益氣、養陰為主的食物或葯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參、百合、莧菜、枸杞葉、木耳、桂圓、木瓜、椰子、香瓜等。

葯膳選擇:薏苡杏仁粥

【原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將薏苡仁、粳米淘洗乾淨,杏仁去皮,洗凈。先將薏苡仁、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繼續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補肝。

水形人:清熱祛濕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宜多吃健脾祛濕之品,如淮山、太子參、白朮、茯苓、綠豆、冬瓜、莧菜、枸杞葉、木瓜、椰子、香瓜等。

葯膳選擇:苡仁赤豆湯

【原料】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

【做法】前2味洗凈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加紅棗、白糖,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養肝。

土形人:防濕熱困脾

體質特點:外貌特徵:膚色偏黃色,頭偏大,圓臉型,肩背豐滿,腹廣大,手足小而豐腴,腹部容易發胖。

飲食調養:應避免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脾胃。宜進食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為主,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西紅柿、西瓜、木瓜等。

葯膳選擇:五葉蘆根飲

【原料】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料洗凈,先以枇杷葉、冬瓜共煎湯代水約500ml,再加入其他葯同煎10分鐘,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芳香化濕,健脾醒胃。

百毒之月來了,記住上面的養生保健法,平安過夏天。記得告訴下親朋好友哦~他們會感謝你的關心~

來源:天下養生網原創,歡迎分享,公眾號轉載須註明出處。

放到朋友圈,大家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覺得本文有用,點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海帶別再涼拌了,加它一起炒,清血管、解毒肝臟 實用!
營養專家評出食物冠軍榜!最好的肉、菜、水果,都在這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