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情緒不好的孩子愛生病、過敏!這類心病還需心藥對症治療,效果好

情緒不好的孩子愛生病、過敏!這類心病還需心藥對症治療,效果好

當孩子每天處於快樂、無壓力、放鬆的生活狀態下,通常不會出現皮膚問題;但是我們看到很多處於考試階段的孩子,尤其是很多高三的孩子,皮膚會經常出現皮炎、疹子等問題,那是因為這些孩子,在學校有來自於老師的壓力,在家中有來自己父母的壓力。

這種壓力無縫對接,一旦達到峰值且無處宣洩,就會以各種各樣的病理問題反映、呈現出來,最輕的、最直接的就是各種皮膚問題了。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可見器官,它不僅是軀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屏障,也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

從心身醫學觀點看,它是反映情緒變化和直接接受情緒影響的器官。

在心理生理學上,皮膚的功能有:感覺功能,防禦功能,情感接受功能,情感表達功能。

關於精神心理因素影響皮膚免疫功能的機理,目前大多認為與體內皮質激素水平的改變有關。精神受到刺激後,血內類固醇激素的水平和淋巴細胞數都升高數十倍,兩者的升高程度均與刺激程度成正比。當機體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下,其皮膚對致敏原的反應減低。

情緒不好的孩子愛生病、過敏!這類心病還需心藥對症治療,效果好

孩子的自我意識對環境產生對抗和防禦,皮膚更易出現皮炎或過敏癥狀

過去,人們常把皮膚病看作是單純的生物因素引起的、皮膚組織損傷性疾病,例如過敏因素,感染因素等。其實不然,許多皮膚病如濕疹、痒疹、牛皮癬和神經性皮炎等,固然是以過敏性因素為主要原因,但精神與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皮膚是人體與外部保持界限的第一層屏障,昭示自我之於世界的獨立性。而當孩子們的獨立自我受到威脅、並啟動自我防禦之時,皮膚也會自動進入「預警」狀態。

比如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要求,或者父母期望孩子能夠乖巧、聽話,就有可能對於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造成了壓力,就會在身體的生理層面以「代償」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具有防禦作用的皮膚細胞迅速增生角化,甚至形成「甲殼狀」牛皮癬或厚皮症

比如,患神經性皮炎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每逢精神緊張或焦慮之時,皮炎部位就會充血,瘙癢,而當緊張或焦慮解除後,炎症也會逐漸緩解,甚至癒合,而當再次緊張或焦慮時又會在原部位複發。

因此,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不能只是靠藥物治療,還需要加強心理調整和治療。

情緒不好的孩子愛生病、過敏!這類心病還需心藥對症治療,效果好


夫妻關係不和睦的家庭,孩子更容易出現皮膚問題

一位媽媽的困惑:


我家男寶30個月了,最近幾個月每到晚上睡覺脫褲子的時候就撓腿和屁股,都撓破了,我想問問是什麼原因啊?

精神心理刺激可能誘發特應性皮炎。研究顯示:

  • 特應性皮炎患者發病前經歷的精神刺激比一般人要多。
  • 年齡小於4歲的兒童,其父母離婚或分居者,特應性皮炎(AD)的發病率明顯增高(32.3%)。
  • 父母沒有離婚或分居者的發病率僅為21.2%。
  • AD的病情隨患者精神狀態起伏而波動。AD患者精神狀態不佳(如焦慮、煩躁、抑鬱等)時,皮膚的瘙癢程度加重。

原來,近幾個月,老公被公司外派出差,經常十天半個月都才回家,而且在家中待不了多久就又得走了。

育兒和家務的壓力一下子讓媽媽的情緒變得很糟糕,爸爸在家的時間也經常因為瑣事吵架,爸爸不在家的時間就是跟孩子嘮叨和抱怨。原本不常在家的爸爸回家後還很樂於跟孩子玩玩鬧鬧,現在也變得脾氣暴躁,甚至是更不願意回家了。

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緊張,經常爆發戰爭,親子關係也緊張,甚至是因為剛吵完架心情不好也會遷怒於孩子。孩子夾在中間,無力改變一切。但,如果孩子生病了,尤其是孩子一次嚴重的皮炎後,父母反倒表現出出奇的一致,一起帶孩子看病、照顧孩子,也顧不上吵架了。結果,孩子就慢慢地、頻繁地開始出現各種皮膚問題。

所以,當某段時間內,孩子頻繁出現皮膚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最近夫妻關係出了問題,或者給予孩子的壓力過大。

情緒不好的孩子愛生病、過敏!這類心病還需心藥對症治療,效果好

心理皮膚,一個容易被父母忽略問題

父母若能夠了解到上述皮膚疾病背後暗示的情緒問題,很多孩子的皮膚問題也許會更容易解決。

「心理皮膚」這一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兒童心理分析教授提出的。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想像心理的肌膚如風帆一般在情緒的河流中伸縮,而那些隱秘的痛楚也在悄悄地呼氣、吸氣……

皮膚覆蓋全身,既可抵禦有害物質的侵入,又可排泄廢物,如同一個調控高手,自如地調控全局。而心理皮膚就是真實皮膚在心靈上的映射,也可將其視為一個心理容器,通過調控情緒,來防止自我分崩離析。

心理皮膚的發展受到早期母嬰關係的深刻影響,當心理皮膚髮展不完善時,人們就無法控制自我、抱持情緒,這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同皮膚上出現了很多的窟窿一般,無數糟糕的情緒紛紛冒出來。而心理治療過程就是給那些窟窿打補丁的過程。有一些窟窿是如此大又如此深,永遠也無法完全縫合。

若母親在情感上像冰箱,嬰兒無法與母親進行正常的眼神交流,就很有可能發展出自閉症的傾向。

這些創傷性的經驗會伴著嬰兒長大,表現為「心理皮膚」上的一系列問題。如,瘋狂地迷戀紋身、在皮膚上打洞、在烈日下曝晒、感到全身僵硬、害怕肢體接觸、用衣物或床單裹緊自己、尋求過多的肢體撫觸,等等。

所以,如果大孩子們有這些癖好,父母最好回顧一下孩子的成長過程和經歷,看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比如是不是6歲以內安全感的建立出了問題,還是家庭結構變化對孩子造成了影響,或者是父母對於孩子寄語過高、不切實際的期望等等,與其關注孩子的不良行為本身,不如先尋找問題根源,再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去處理,效果更好、更持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木育兒 的精彩文章:

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大都有個低情商父母,很多父母需要補一堂情緒課
每天10分鐘,給寶寶做做身體撫觸,他們身體更棒、人際關係更好!

TAG:積木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