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火災後重生的鳳凰、建築大師雷恩的傳世之作:聖保羅大教堂-1

火災後重生的鳳凰、建築大師雷恩的傳世之作:聖保羅大教堂-1

上一篇:倫敦國家美術館-6: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大師之作

Silent Night

Carols With St. Paul"s Cathedral Choir

St. Paul"s Cathedral Choir;Andrew Carwood

00:00/03:22

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建於公元604年,曾經是羅馬天主教廷派駐倫敦的首位主教Mellitus(?-624)的座堂,現在是英國國教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1666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半個倫敦城,聖保羅大教堂也未能倖免。建築家克里斯多佛·雷恩臨危受命,為火災後的倫敦設計了52座教堂,其中最雄偉的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座英國巴洛克式的建築。

新的聖保羅大教堂於1675年奠基,1708年封頂,1711年聖誕節當天由英國國會宣布竣工。建築最高點達到365英尺(111米),寓意一年的365天。其高度在1967年以前一直保持倫敦第一,面積也僅次於利物浦主教座堂,位居英國第二。

為了讓人在走進教堂時不至於對內部中殿高側廊低有視覺上的不適感,雷恩將西側主立面設計成雙層古典門廊的形式,下層門廊寬度包括兩邊側廊,而上層則收窄並以三角楣作為頂部。門廊以成對兒的科林斯式柱支撐,既纖細華美又不失穩固大方。鐘樓則位於兩邊的禮拜堂上方,使整個立面顯得更雄壯。

三角楣上的浮雕以「聖保羅的皈依」為主題,楣尖上矗立著持劍的聖保羅雕像。

西門外有個安妮女王(Anne,1665-1714)雕像,因為教堂竣工時正值安妮女王執政。它最初由英國雕塑家Francis Bird(1667-1731)創作,這位雕塑家同時也是西門廊上方的三角楣浮雕和眾多屋頂雕像的創作者。不過,現在的這尊女王像是1886年按照原樣重新製作的。

整個教堂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位於十字翼中心點上的中央拱頂。拱頂為內外三層結構獨立支撐,外層為反懸鏈線拱,內層為半圓拱,中間為磚和鑄鐵鏈製作的錐筒結構。拱頂下邊是個環形柱廊,每隔四根立柱有一個壁龕,立柱之間的大窗戶為穹頂下的空間提供了充足的採光。柱廊下方圓牆內部對應的是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待會兒我們上去就能感受到它的奇妙之處。柱廊上方的平台叫石廊(Stone Gallery),看似一圈窗戶,實際上卻是封閉的,真正的窗戶開在了拱頂的上部,從教堂外的地面上看不到。最頂端四方形柱廊外的平台為金廊(Golden Gallery),是遊客可以到達的最高點。

8:30一到,工作人員準時出現在西門外台階上開啟的安檢通道。如果現場購票,需要18英鎊,我們在網上買的只需16英鎊。進門後先領個語音導覽器,然後就可以開始探索這座宏偉的建築了。這是一座三殿式的建築,中殿高28米,兩邊是科林斯式壁柱,上方為碟形拱頂。

如果從西門內的前廳上方向東看是這樣的。

如果教堂內坐滿了人是這樣的。

在中殿北側的拱廊下有個很大的紀念亭,是為紀念威靈頓公爵而建的,由英國雕塑家阿爾弗雷德·斯蒂文斯(Alfred Stevens,1817-1875)製作。雖然亭子下方有公爵安睡的雕像,但並非威靈頓公爵的棺墓,這位聲名顯赫的公爵與其他人一樣,都葬在教堂的地下墓穴里。

起初紀念亭並沒有如約放在這裡,而是被安置到一間小禮拜堂中,迫使斯蒂文斯無法按他最初的設計完成紀念亭頂端的騎馬像。直到這座堪稱大師之作的紀念亭最終被擺到這裡後,才由被稱為「英國羅丹」的雕塑家John Tweed(1869-1933)加上了騎馬像。

順中殿向前走即是教堂十字翼的中心點,高大的中央拱頂由跨度相同的八個圓拱支撐。

八個拱門巧妙地將中殿、唱詩班席位、十字翼南北兩翼、側廊等連接起來,匯聚於此。

站在中心點上抬頭仰望,雷恩設計的拱頂仿照羅馬萬神殿將頂點製作成圓洞,讓光線從方亭下的八扇窗戶中透入。拱壁上的純灰色天頂畫由英國巴洛克畫家James Thornhill(1676-1734)於1715-1719年創作,同樣用八個拱門分別描繪了聖保羅的八個生活場景。

壁畫中拱門之間的立柱向下延展,對應柱廊上的八個壁龕。這裡的壁龕與我們從外邊看到的不同,每個壁龕里都有一尊聖人的雕像。壁龕再向下延展,對應的就是支撐拱頂的八根立柱了,而每根立柱上方的三角區都有一幅馬賽克的聖人畫像。

這八位聖人分別為《聖經舊約》中的先知以賽亞(Isaiah)。

《聖經舊約》中的先知耶利米(Jeremiah)。

《聖經舊約》中的先知以西結(Ezekiel)。

《聖經舊約》中的先知但以理(Daniel)。

福音書作者聖馬太(Saint Matthew)。

福音書作者聖馬可(Saint Mark)。

福音書作者聖路加(Saint Luke)。

福音書作者聖約翰(Saint John)。

十字翼北翼有一幅拉斐爾前派創始人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的名作《世界之光》的複製品。畫中描繪的是耶穌基督提著一盞燈站在一扇雜草叢生、久未開啟的房門前,舉手敲門。靈感來自《聖經舊約》啟示錄第三章中的一段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仔細看會發現畫中的門並沒有門把手,也就是說它只能從裡面打開,而這扇門所寓意的顯然是人們的心靈之門。亨特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期間,與同院的學生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共同創立了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他們反對傳統學院派的陳規,畫風審慎細緻,用色清新,對後來的唯美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運動等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在泰特英國美術館還會看到他們更多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倫敦國家美術館-5:18世紀法國玩起了香艷的洛可可,英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繪畫大師
晨曦中的羅得古城:是喵星人的街巷、是大風車的港口、是銅鹿守護的自由世界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