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權在握!是國民黨內「軍權不受限」見解的勝利,也是蔣中正個人的勝利!

大權在握!是國民黨內「軍權不受限」見解的勝利,也是蔣中正個人的勝利!

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在中央特別委員會主持黨務時期,一度停止開會,至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的1月11日,始行恢復。不過,四中全會期間,爭議焦點在於各地「政治分會」的存廢問題。回溯國民黨於1924年7月設立「中央政治委員會」,制度原型仿自俄共中央政治局,但組織與職掌迭有變更。

1926年7月改稱「中央政治會議」,歷南昌、南京兩時期未曾更改。惟武漢政府曾於1927年3月恢復設立中央政治委員會,以迄該政權瓦解時止。而在北伐期間,國民黨為因應需要,設立政治會議分會於廣州、武漢、開封、太原四地,實則各軍事集團的中心所在。幾經討論,四中全會決議,「中央政治會議及各地方分會,可仍存在,候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各分會應專理政治,不兼管黨務」,「於廣州、武漢、開封、太原四處,設立分會。關於政治指導之區域,廣東、廣西,屬廣州分會;湖南、湖北,屬武漢分會;河南、陝西、甘肅,屬開封分會;山西、綏遠、察哈爾,屬太原分會。其不屬於以上四區分會者,概由中央政治會議處理之」。

1928年3月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舉蔣介石為主席,並任命各地分會主席:廣州分會李濟深,武漢分會李宗仁,開封分會馮玉祥,太原分會閻錫山。同月14日,蔣介石以即將督師北伐,不克兼顧中央政治會議事務為由,提請中央政治會議推譚延闓代理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譚氏以國民政府主席兼代理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為中樞主要負責人,居國府元首地位。

廣州分會主席李濟深

武漢分會主席李宗仁

以此觀之,在1928年年初掌握黨政軍大權的蔣介石,並未直接出面主持政治。不過,透過軍事委員會的改組,蔣氏更牢固確立其軍事統帥的地位。根據新通過的《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軍事委員會為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掌陸海空三軍,負編製、教育、經理、衛生及充實國防之責。軍事委員會設委員若干人,由國民政府特任之,並指定常務委員11至15人,以1人為主席。全會決議,推于右任、方振武等72人為軍事委員會委員,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程潛、馮玉祥、楊樹庄、蔣介石、閻錫山、譚延闓為常務委員,指定蔣介石為主席。再依《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大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由國民政府特任,有節制指揮陸海空各軍之權力,得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對中央執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在軍事上負其責任。

軍事委員會

蔣介石身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軍事委員會主席兩項要職,某種意義上,也是國民黨內「不必效法武漢限制軍權之故智」一類見解的勝利。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兩個機組飛到日本本土,為何讓日本朝野驚駭萬分?
國民黨陸軍軍官養成教育到底如何?如此養成的軍官,能使軍隊發揮戰鬥力量,誰可信?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