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新進展:《自然醫學》刊登美國六位專家質疑,李紅良回應

最新進展:《自然醫學》刊登美國六位專家質疑,李紅良回應

最新進展:

2018年6月4日,Nature Medicine刊登了來自美國4所大學,6位基因治療專家的針對李紅良《自然醫學》論文的來信(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062-2),他們認為李紅良團隊2017年至2018年初發表在該刊的四篇論文有重大紕漏。同時刊登的還有李紅良團隊的回應(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063-1)(詳細情況見正文)。

至此,距離《知識分子》首次公開刊發李紅良論文涉嫌造假的報道已經過去4個多月時間。針對國際同行的新質疑,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將如何回應?是發起新的「零容忍」調查行動,還是納入他們此前的結論「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

另外,針對本刊及眾多網友披露的李紅良17年間多篇學術論文涉嫌存在的圖片造假問題,武漢大學還未回應,是否也會發起「零容忍」的調查行動?

國家履行自然科學論文造假監管責任的機構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本刊將持續關注。

事件回顧:

武大第一次內部調查:2017年4月28日,武漢大學第一次接到匿名舉報,稱該校長江學者李紅良論文涉嫌造假,隨即啟動內部調查,並於2017年12月18日責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織包括三位院士在內的五名專家進行鑒定。專家組當時認定的調查結論為,「三個課題中關於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的數據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然而這次內部調查並沒有讓質疑聲就此消弭。

《知識分子》刊發調查報道:2018年1月18日,《知識分子》首次刊發武漢大學長江學者李紅良被同校千人專家學者舉報其兩篇《自然醫學》論文涉嫌造假的調查報道。(詳閱:「千人計劃」專家舉報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 | 調查,霍文哲實名再質疑,李紅良最新回應 | 武大事件續)

武大學術委員會再次組織調查:很快於1月29日發布結論,認為「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其中調查結論的第二點認為李紅良有兩篇文章出現了個別圖的問題,一篇已發更正,而另一篇屬於「編輯和校對問題」。但是,多位AAV基因治療領域專家向《自然醫學》提出質疑,認為李紅良相關猴子實驗可能存在重大紕漏。(詳閱:4篇《自然醫學》論文或存重大紕漏,多名專家再質疑|李紅良涉嫌造假續之4)

牽出更多涉嫌圖片造假論文:李紅良事件被公開披露後,有細心網友發現,多篇李紅良的論文出現同樣的顯而易見的問題:用同樣的圖,號稱是不一樣的實驗。而且時間跨度從2007年至2018年,在李紅良做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論文中反覆出現。(詳閱:「八文十錯」,十一年如一日|李紅良涉嫌造假續)

《知識分子》進一步追蹤:於3月、4月先後披露李紅良17年前、碩士期間發表多篇SCI論文的奇蹟背後,以及在協和醫學院跟隨兩位院士讀博士期間,涉嫌多次出現圖片造假。(詳閱:十七年前,暨南大學碩士SCI論文高產神話的背後|李紅良涉嫌造假續,博士論文也P圖,兩院士導師受牽連|李紅良涉嫌造假續)

撰文 | 葉無言

責編 | 李曉明

經過長達四個多月的等待,來自美國4所大學,6位基因治療專家的信函(correspondence)終於在《自然醫學》刊出了[1]。他們質疑李紅良團隊2017年至2018年初發表在該刊的四篇論文有重大紕漏。一併刊出的還有李團隊的答覆[2],這也是李本人「沉寂」相當長時間後的首次發聲。

在本刊2018年1月18日首次披露李紅良《自然醫學》論文涉嫌造假後,基因治療專家肖衛東教授和肖嘯教授(質疑信中的作者)注意到李文章中可能存在「大問題」。

「我是在《知識分子》報道後才注意到李紅良的一系列文章的,看後覺得預存抗體和第一次注射後產生的抗體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他們完全忽略了。所以我覺得實驗結果疑問太大,而且結果很整齊,這在大動物中,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放養的動物中是很難做到的,即使是純系同性別同年齡的小鼠,也會有很明顯的個體差異。」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講席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千人計劃教授肖嘯告訴《知識分子》。

隨後,他們和另外4位基因治療領域的專家討論,決定給《自然醫學》編輯部寫信反映他們的疑問。2018年1月23日,他們提交了質疑信,問了四個簡單而直接的問題。專家們本期待一個迅速的答覆,可一等就是四個多月。期間,他們也曾數次詢問,《自然醫學》回信說,已通知李團隊,你們要有耐心。終於,2018年6月4日,《自然醫學》將質疑信連同李的答覆刊登了出來。

為便於讀者理解,我們以問答的形式將質疑與回復的核心內容概要整理如下:

質疑1:四篇《自然醫學》文章都涉及到腺相關病毒8(AAV8)載體的治療實驗,但並沒有說明是否篩查過實驗猴體內的AAV8抗體。

回復1:我們查了實驗猴的AAV8抗體,它們的抗體陰性或水平較低(<1:20)。篩查AAV抗體是標準做法,「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報告這些數據」,而且AAV抗體篩查不是文章的重點,「在我們的文章中,AAV僅被用作識別新型病理機制和測試疾病中潛在治療靶點的工具」。

質疑2:為什麼在經肝門靜脈注射AAV8七周後,又做一次經周圍靜脈注射AAV8? 第一次注射AAV8後機體可產生相應的抗體,這會阻止第二次注射AAV8的效果,而CFLAR文章的修訂內容稱第二次注射是為了「確保AAV8的穩定表達」。

回復2: 第2次注射有助於或至少不會減弱第一次AAV8注射後的基因表達。有些研究者不支持在動物中重複使用AAV8載體,因為初始注射後會產生中和抗體。但是,許多其他的研究對此表示樂觀,比如Petry等人的研究證實將AAV重新注射到對測眼睛增強了初次注射的效果。另外,Nathwani等人的研究證實外周靜脈注射AAV8可能導致的表達效率和模式與在獼猴身上進行門靜脈注射相似。

質疑3:為什麼AAV8猴實驗結果差異很小?之前沒有其他實驗室能用猴子做出如此差異小的數據。

未回復。(編者註:李沒有回答這一問題)

質疑4:為什麼AAV8載體所帶的綠色熒光蛋白(GFP)可在肝細胞內長期高表達?

回復4:我們在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這一點。


到底做沒做AAV8抗體篩查?

6位國際專家在質疑信中指出,「因為AAV8是源於非人靈長類(如猴子)的一種AAV血清型,大約70%-90%的猴子體內已有抗AAV8的中和抗體」。這不僅說明篩選的必要性,而且提示必須進行較大規模的篩選才能獲得符合條件(中和抗體陰性或低水平)的實驗猴。

按照幾位專家建議的比例,僅考慮AAV8抗體陰性或低水平這一篩選條件,李團隊需要在猴場篩查至少上百隻甚至多達500隻猴子;如果再加上論文中其他的篩選條件,比如年齡限制在8-9歲,已有肝脂肪代謝障礙傾向等,篩選的總數還要大很多。

然而,實驗猴是否是在猴場篩查出來的;一共篩查了多少只猴;猴子的AAV8抗體陽性率是多少;這些重要的信息沒有在李紅良等人的答覆中出現。他只是簡單地回應說,測了所用實驗猴的AAV8抗體,第一批選擇了32隻抗體陰性或水平很低的猴子用於三篇文章(以下簡稱CFLAR,TMBIM1文,CYLD文,見參考文獻[3-5])的實驗中;第二批選了12隻猴用在了第四篇文章(TNFAIP3,參考文獻[6])的實驗中。

專家們還質疑,為何在論文中隻字未提AAV8抗體篩查?李答覆說,AAV8抗體篩查是標準做法,不是研究的重點。不過,6位專家明確指出,「機體已存在的AAV中和抗體是AAV基因遞送成功的主要障礙」,換言之,篩查AAV8抗體和開展相關實驗理應是李團隊研究的重點之一,而且是AAV基因治療領域讀者關心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文章中提供這些信息應是必要的。

李團隊在回復中對他們的論文中缺少關於實驗猴子中和抗體的細節以及沒有提及篩查過程表示道歉,他同時認為,肖衛東等人認為「整體實驗設計……挑戰了此前關於AAV抗體預先存在的傳統」,只是因為缺乏他們研究流程細節而做出的推斷。

不過,根據本刊已經獲得的相關證據,至少李團隊在購買時並沒有篩查過猴AAV8抗體。

在回復中李提到,被質疑的其中三篇文章(CFLAR,TMBIM1文,CYLD文)用了同一批次的32隻猴子。據本刊之前的調查[7],這一批次實際上是購買於廣西防城港的50隻食蟹猴。

從這50隻猴子的購銷合同看,甲方(武漢大學動物中心)委託乙方(廣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進行過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但沒有篩查AAV8中和抗體的項目。

李紅良代表甲方與乙方簽訂的50隻猴子的購銷合同部分截圖。

此外,從舉報人霍文哲提供的50隻猴的《實驗猴個體檔案》(附圖1)看,雖然這些猴子都被檢測過和購銷合同所示一致的多種病原微生物,但也沒有篩查AAV8抗體的記錄。

如果確實如李所說,所有猴子都做了AAV8中性抗體的篩查,最終選了32隻中和抗體小於1:10或1:10~1:20之間的猴子進行了實驗(這是直至這次李的回復才出現的新信息),篩查也只能是在猴子運至武漢大學動物中心之後。

如果是買完猴子再做AAV8抗體篩查,根據本刊得到的信息,疑問在於,既然李團隊知道要查AAV8抗體,為什麼不事先就在猴場篩查? 不然的話,怎麼能提前知道,買回的50隻中一定能選出實驗設計所需的32隻實驗猴?目前為止,根據李的回答,這些新的疑點都還無法移除。

此外,從舉報人霍文哲提供的《肝臟代謝猴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實驗時間表》(附圖2,以下簡稱「時間表」)來看,從2016年3月3日首次接受動物,直到整個實驗結束,均沒有顯示進行過AAV抗體的篩查。


為什麼7周後周圍靜脈注射AAV8?

在回復中,李對專家提出的為什麼7周後周圍靜脈注射AAV8的質疑做了解釋,認為「儘管不能排除第二次注射沒有效果的可能性」,但從一些研究看,這次注射「有助於至少不會減少第一次AAV給葯後的基因表達」。簡而言之,至少沒壞處。

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是一次5名工作人員給50隻猴做的周圍靜脈注射的大實驗。如此重大的實驗和結果沒被寫進李的《自然醫學》原文里。當2017年4月份有人向武大學術委員會投訴CFLAR文涉假後,李才寫信給編輯要求作出更正,提醒讀者他們「不小心」忘記了對該實驗的描述。《自然醫學》在CFLAR文發表8個月後,登出一個簡短的更正聲明[8]。不過,犯了同一個「遺漏」錯誤的TMBIM1文,卻至今沒有被更正。

從之前霍文哲提供的5月6日(實驗第7周),5名動物中心員工簽字的《猴子(雄性)代謝紊亂模型AAV注射紀錄表》(附圖3,以下簡稱「記錄表」)看,50隻猴子被分成了5組:注射AAV-綠色熒光蛋白的12隻;注射AAV-Segment組的10隻;注射AAV-CAR的9隻;注射AAV-REC的10隻;注射AAV-CYL的9隻。

值得注意的是,這50隻猴均進行了注射,實驗者並沒有特定選取其中的32隻進行注射。因此,無從得知這32隻猴是如何分配的。如果第一次注射前已經選取了32隻進行注射,第二次注射是為了「穩定基因表達」,為什麼還要對剩下的18隻也進行四肢周圍靜脈注射?

為什麼猴子實驗結果如此整齊?

6位專家在質疑信中指出:「我們應該注意,中和抗體效價的微小差異也會導致很大的動物間的差異,哪怕是小動物。但是,這些(李紅良團隊的)研究報道的高基因遞送效率和低個體差異性與其他許多科研工作者的經驗形成了巨大反差。」 專家們質疑,為什麼李的猴子實驗結果如此整齊? 然而,李在回復中沒有對此質疑做出任何解釋。

在本刊之前的《再質疑》[9]報道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研究院副教授王麗莉曾對李文章的可重複性表達過擔憂:「文章中沒有表達轉基因或肽的AAV構建體的相關描述,比如,用了什麼啟動子?文章中沒有他們用於生產,純化和滴定AAV8載體方法的有關描述。沒有這些信息,任何人都難以重複這些數據。」

因此,這些可能是李認為「不小心遺漏」的重要信息,實際上也會直接影響讀者對論文的理解,也會影響到別人是否能重複其實驗。

截至目前的國際學術界的質疑,是超出了武大學術委員會先後兩次作出的調查結論,會引發新的「零容忍」調查行動,還是可以納入他們此前認為的「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

以及,針對本刊及眾多網友披露的李紅良17年間多篇學術論文涉嫌存在的圖片造假問題,武大學術委員會是繼續置若罔聞,堅持他們調查結論中認為的是「個別圖的問題」(一篇已發更正,而另一篇屬於「編輯和校對問題」),還是會溯及過往,考慮中辦和國辦一周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關於「堅守底線,終身追責」的基本原則?

又及,根據讀者爆料,協和醫科大學劉德培院士課題組已經就李紅良博士論文涉嫌造假提請學術調查,是否會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相關學者和國家履行自然科學論文造假監管責任的機構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本刊將持續關注。

附圖1

舉報人霍文哲提供的50隻猴的《實驗猴個體檔案》中第一隻猴的檔案部分截圖。

附圖2

舉報人霍文哲提供的《肝臟代謝猴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實驗時間表》。

附圖3

舉報人霍文哲提供的5月6日的四肢周圍靜脈注射記錄表。

參考文獻

1. Xiao, W.D., et al. Impact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AAV is a key consideration in gene transfer to nonhuman primates. Nature medicine(2018). doi:10.1038/s41591-018-0062-2

2. Wang, P.X., et al. Wang et al. reply. Nature medicine(2018). doi:10.1038/s41591-018-0063-1

3. Wang, P.X., et al. 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Nature medicine 23, 439- 449 (2017).

4. Zhao, G.N., et al. Tmbim1 is a multivesicular body regulator that protects against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and monkeys by targeting the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lr4. Nature medicine 23, 742-752 (2017).

5. Ji, Y.X., et al. The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cylindromatosis mitig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ture medicine 24, 213-223 (2018).

6. Zhang, P., et al. The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TNFAIP3 mediates inactivation of hepatic ASK1 and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ture medicine 24, 84-94 (2018).

7. 「千人計劃」專家舉報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 | 調查,https://mp.weixin.qq.com/s/gjZpjONPTtWwpsVHnhLmdw

8. Wang, P.X., et al. Corrigendum: 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Nature medicine 23, 1241 (2017).

9. 4篇《自然醫學》論文或存重大紕漏,多名專家再質疑|李紅良涉嫌造假續之4, https://mp.weixin.qq.com/s/j1ADtRHjZZcE0a-S2oZzvQ

附錄一 6位專家信息

Weidong Xiao1,2,3,Guangping Gao4,Chen Ling5,Roland W. Herzog5,Xiao Xiao6,7,Richard J. Samulski8

1,2,3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天普大學醫學院,Sol Sherry血栓形成研究中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 ,心血管研究中心

4 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基因治療中心

5 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市,佛羅里達大學兒科,細胞和分子治療部

6 中國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7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Eshelman藥學院,藥物工程和分子藥劑學系

8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藥理學系

通信作者聯繫至Weidong Xiao(wxiao@temple.edu);

Guangping Gao(Guangping.Gao@umassmed.edu),

Chen Ling(lingchen@peds.ufl.edu),

Roland Herzog(rherzog@ufl.edu),

Xiao Xiao(xxiao@email.unc.edu),

Richard Jude Samulski(rjs@med.unc.edu)

附錄二 李紅良團隊信息

Pi-Xiao Wang1,2,3,4, Guang-Nian Zhao2,3,4,5, Yan-Xiao Ji2,3,4,5, Peng Zhang2,3,4,5, Xiao-Jing Zhang1,2,3,4, Jun Gong2,6, Ling-Ping Zhao2,4, Zhen-Zhen Yan2,6, Miao Yin2,5, Zhou Jiang2,6, Li-Jun Shen1,2, Xia Yang2,4, Jing Fang7, Song Tian1,2, Jingjing Tong1,2,6, Yutao Wang1,2, Xue-Yong Zhu1,2, Xin Zhang2,6, Qiao-Fang Wei1,2, Yong Wang2, Qingguo Xie8, Jing Li8, Lu Wan8, Zhi-Gang She1,2,3,4, Zhihua Wang1,2,3,4, Zan Huang2,6 & Hongliang Li1,2,3,4,5

1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臟病科

2 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

3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

4 武漢大學醫學院醫學研究所

5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

6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7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中瑞心肺移植研究所,心肺移植中心,心胸外科和血管外科

8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

通信作者聯繫至 H.L. (lihl@whu.edu.cn)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爭鳴:為什麼「帽子」問題必須得改一改了?
最新Nature:10萬遊戲玩家助力13個量子實驗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