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新發現兒童的需求

重新發現兒童的需求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學校活動要將兒童放在正中央,但作為兒童校園生活守護者的校長、教師,又是否真的了解當下的兒童?社會發展變遷,兒童的心理成長和發展需求也隨之變化。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窗口,本刊邀請到浙江省幾位校長,走進幾所小學,與讀者分享不同的兒童發展視角,欣賞別樣的兒童成長風景。——編者

浙江省常山縣新橋小學校長鄭志榮:「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心中最為期待的節日,這一天他們可以在校園裡開開心心地玩耍,可以享受學校、社會、家長對他們的關愛。我所在的學校是浙江省常山縣最為偏遠的學校,70%以上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多數父母都要過年才回來陪孩子。學校對孩子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學校中90%以上的孩子最希望家長陪自己過的節日就是「六一」兒童節。

為了儘可能地滿足留守兒童的願望,學校開展了讓愛回家的「六一」主題活動,希望家長能真正意義上全程陪伴孩子過一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節日。節日當天,學校安排了彙報演出、親子互動等活動。考慮到孩子家長的實際困難,浙江致朴公益基金會全程參與活動,並為家長報銷來回車費。基金會和學校一起與家長單位聯繫,做好溝通工作,確保讓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能回家陪伴孩子,同時呼籲社會各界人士一起來關心和關愛留守兒童。

浙江省常山縣招賢小學副校長樊駐軍:慶祝兒童節,應該把節日「還」給孩子,讓孩子在玩得快樂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如開展跳蚤市場、才藝秀、智力闖關等活動。

如何做到把節日「還」給孩子呢?以最近幾年較為盛行的「跳蚤市場」活動而言,每個班都要負責1—2個精美攤位,從廣告展板的設計到攤位商品的選擇,再到價格的擬定等,都是孩子們動手合作完成,教師幾乎不參與。這樣的活動,充分給予孩子自主發揮的空間,體現了兒童節由兒童自己做主的理念。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孩子們之間的鬥智斗勇(討價還價、吆喝技術、貨比三家等)更加精彩。一次「跳蚤市場」練攤下來,雖然有的班級掙了錢,有的班級虧了本,但其實沒有輸家。孩子們不僅在這個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辯論、交流等能力,而且還鍛煉了財商,每名孩子都收穫滿滿。

浙江省紹興市城東小學校長林建鋒:作為學校管理者,其實在每個兒童節來臨前,都要認真思考當下孩子們最想過怎樣的兒童節?學校目前構建的兒童節活動體系與現在孩子的內心需求一致嗎?兒童節應該成為潤澤童心、支持和引導兒童更好發展的節日。

前段時間,有一個面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六一」心愿的活動。我校五、六年級21個孩子提交了自己的真實心愿。大部分孩子不約而同寫了一個心愿——希望兒童節那天,父母能夠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能夠放下手機,和自己一起過「六一」兒童節。一部分孩子希望真的過一個沒有作業和補習班的兒童節。反而對學校開展怎樣的活動歡度「六一」兒童節沒有表達出任何心愿(要求)。進入新時代,絕大部分孩子已經衣食無憂。不少學校在「六一」兒童節都會為孩子安排文藝演出、遊園會、美食節、愛心義賣、優秀孩子展評表彰、觀看電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但孩子們自己對節日的需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載歌載舞、評比表彰了,孩子們需要心靈的交流和對其成長的尊重。

面對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新期盼,學校要全面分析,積極應對,設計更符合孩子需要、更能支持孩子更好發展的「六一」活動新體系。制定包括親子運動會、親子節目秀、親子午餐會、親子觀影等形式在內的親子系列活動,將成為學校今後「六一」兒童節活動的探索方向。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6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場農校對接的「番茄銷售戰」
學生志願者關愛老黨員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