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今於佛前如罪懺悔——《志樂經》學記(9)

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今於佛前如罪懺悔——《志樂經》學記(9)

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今於佛前如罪懺悔——《志樂經》學記(9)

「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志樂經》學記(8)



前文:

(經)【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具留孫如來法中。出家為道。自恃多聞修持凈戒。常懷憍慢傲逸之心。又行頭陀少欲知足。於是功德復生執著。爾時有二說法比丘。多諸親友名聞利養。汝於是人以慳嫉心。妄言誹謗行婬欲事。是時法師親友眷屬。由汝間離說其重過。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諸眾生於是法師。無隨順心斷諸善根。是故汝等由斯惡業。已於六十百千歲中。生阿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四十百千歲中。生等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二十百千歲中。生黑繩地獄。復於六十百千歲中。生燒熱地獄。從彼歿已還得為人。五百世中生盲無目。以殘業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鈍。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見。誹謗輕賤戲弄欺嫌。常生邊地貧窮下劣。喪失財寶資生艱難。不為眾人尊重敬愛。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還於邊地下劣家生。匱乏飢凍為人誹謗。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起智慧光明。以業障故。尋復還沒。汝等從彼五百歲後。是諸業障爾乃消滅。於後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時彼佛當為汝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本文

(經)【爾時諸菩薩等。聞佛所說舉身毛豎。深生憂悔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今於佛前如罪懺悔。】

這一段是本經第四個段落,說明這些菩薩懺悔、發願,佛對他們的讚許。由此可知,造作罪業不怕,古德常說,破戒還有救,破見就沒有救了。他為什麼會破戒?佛在這個經前面已經說得很詳細。為什麼你還有救?就是你知道你自己錯了,只要有這一念就有救。如果自己破戒,造作許多的惡業,自己以為是對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那佛也沒辦法救他,所謂是機不可失。佛給我們講,這些菩薩實際上就是說的我們大家,出家是菩薩,在家也是菩薩,這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為什麼會犯過?因為沒有智慧,愚痴顛倒,為業障所覆。要依照這個經上所說的,諸位同修各個都有來歷,不簡單!佛告訴我們,佛在這個經上講這五百個菩薩,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大眾,現前的大眾。

過去生中在具留孫佛所,這個時間長了,具留孫佛是我們賢劫第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將來下生成佛是第五尊,所以時間很長。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修行人、都是佛弟子,而且修學無論是解門、行門都有相當的成就。為什麼不能夠脫離三界六道?因為習氣太重,造作這些惡業,感受的苦報如經所說的。現在到釋迦佛末法時期,我們又得人身、又聞佛法,跟具留孫佛那個時候連接起來,要曉得當中中斷的時間太長,所以習氣沒有斷,依舊還造業。為什麼說你能救?因為你畢竟是有深厚的善根,深厚善根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見到,佛跟我們講,在《金剛經》上也見到。佛在經上,那就是為我們授記,過去生中不是在一、二、三、四、五佛所種善根,已經在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你就曉得善根是多深厚!這一生能夠覺悟,知道錯了,知道錯要改過自新。佛這一會講這部經,就是幫助我們改過自新,幫助我們回頭是岸,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就看你回不回頭。不要像經上所講的,覺悟了,想回頭,忽然又迷了,那就麻煩了。這樁事情佛幫不上忙,這個事情是要我們自己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所以修行,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名相的含義。

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行為?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很深的習氣,就是一切錯誤行為的根本。宗門提倡從根本修,禪宗從根本修,教下要不要從根本修?沒有兩樣,還是要從根本修。凈土宗常講帶業往生,還是要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心,起心動念。我們才動一個念頭,立刻就要警覺到,這個念頭佛許不許可我們動?佛許可的,我們要動這個念頭;佛不許可的我們決定不動這個念頭;言語,佛許可的我們說,佛不許可的我們不說;身體的造作,佛許可的我們做,佛不許可的我們不做。這叫做修行,這是《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法供養,如教修行供養。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懺罪就有了方法,懺罪也就有了信心。

這段經文一開頭,說『諸菩薩等』,這些造愚痴、造作罪業的菩薩,聽了佛所說,說他過去的因果,從具留孫佛一直到現在。所講的他們是代表,代表我們,我們大家就是那個時候人,你才曉得這個經講的原來就是講我的事情,你說多麼親切!如果你一看到,「這個經上是佛對那些菩薩講的,與我不相干」,那麼這一會的功德利益你就沒有分。你如果能覺悟,直下承當,想想「沒錯,句句話都是對我說的,句句話都是說我過去生中的因果報應」。『舉身毛豎』,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大藏經》《大寶積經》這一會,我們讀了之後真的寒毛直豎。『深生憂悔』,憂是憂愁,悔是後悔,這是在佛面前憂愁、後悔流出眼淚。把自己眼淚擦掉,『抆淚』是把眼淚擦掉,『前白佛言,世尊』這對佛的尊稱,『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今天真的懺悔、真的明白了。

「發露」是決定不隱瞞,我所做的錯事情我都會說出來。現在人做錯事情,在人面前不好意思說,這面子問題,面子問題害慘了我們修行人,顧全面子那還修什麼行?人面前不敢發露,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也不錯,在沒有人的時候,佛菩薩形像面前,跪在佛面前說出自己的過失,也不錯了,所謂是良心發現,這個人就有救。世尊對於人情世故了解得很透澈,出家眾當中,平常也不能隨便說過失,這就是顧全面子。但是佛允許每一年有一天,夏安居圓滿自恣會上可以揭發。你看到哪個人有毛病,你可以說,自己有毛病也要說出來。只有這一天,這一天是對內的,不對外的,內部修懺悔法,這個很難得。現在我們出家人還守不守這個規矩?還能不能在這一天發露懺悔?如果沒有,若能得二、三同參道友,友很重要,老師重要,同學也非常重要。老師是指路的人,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同學是我們一同修行,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叫同志。最為難得的是可以說真心話的,是可以發露懺悔的,能有幾個同參道友互相勉勵、互相懺罪,對於修行有大幫助。如果一個人修道,沒有老師指引,沒有同參扶助,那就非常困難。

師與友,實在說都是可遇不可求,能不能求得到?所謂誠則靈,只要真誠就有感應。真誠心去求,若沒有,佛菩薩也會示現來給你做同參道友,「佛氏門中,不舍一人」,問題就是你是不是想真干?你想真干,就感動諸佛菩薩。如果你是假意的,不是真心的,那佛菩薩不來。佛菩薩很清楚,他來了也不起作用,你不是真的。這是發露悔過,這就是回頭的機緣,他們真干!

『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這就是往昔常常造作的罪業。菩薩乘人是修大乘法的,這裡面有出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菩薩,對於這些人輕慢,輕是輕視,慢是態度傲慢,嫉妒瞋恚,於是就發生障道的因緣。像前面所說,說這些大乘菩薩種種過失,破壞他的法緣,破壞他弘法的道場,造這些罪業,前面說了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單位計算的,而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受罪,那個感受的時間長,我們常講度日如年。所以大乘經上常常講到,阿鼻地獄墮落下去要經無量劫,無量劫是他的感受,並不是真的無量劫,是他的感受確實像無量劫一樣。而實際上,佛在此地跟我們講的是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也不得了。中國在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才五千年,一萬年還差一半,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還得了嗎!聽到這個話,真的是寒毛直豎。他們現在知道過失,這就回頭了。

『今於佛前如罪懺悔』,過去所造的什麼罪,統統說出來,從今以後再不造。所以懺罪,要曉得不在形式,拜個《梁皇懺》、拜個《水懺》、拜個《大悲懺》,真的懺掉了嗎?拜完之後回去想想,罪是不是懺掉了?如果沒懺掉,你那個懺不叫白拜了。所以要曉得,真正的懺罪是後不再造。儒家孔老夫子教人不二過,過失只有一次,知道自己這個過失,我從今而後再沒有同樣的過失,這是懺悔,悔過。佛家懺悔亦復如是,也是叫你不容許再去造罪業。絕對不是「佛菩薩很慈悲,我造的罪業,給他燒燒香、念念經,供幾個水果拜一拜,菩薩慈悲就赦免我的罪」。赦完了明天再干,幹了晚上再懺悔,這個管用嗎?這不管用的,這是自欺欺人,佛菩薩不受賄賂。一定要從心改過,從心裡上去改過。你看他們改過真的是落實在行事之中,不是說說就算了。

——文據凈空法師相關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今於佛前如罪懺悔——《志樂經》學記(9)

我今發露悔其過咎,今於佛前如罪懺悔——《志樂經》學記(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楞嚴經》參習(140)
學佛隨談:障礙何來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