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產品的演化與轉型升級的邏輯

現代產品的演化與轉型升級的邏輯

現代產品都起源於何處,並經歷了什麼樣的演化?才塑造出我們現在繽紛多彩的美好生活?

1

否定之否定規律與現代產品演化


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連著一個過程的,過程的更替要通過否定來實現。在事物發展的時間長周期中,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這是一條普遍性的事物發展趨勢和道路。否定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改變和繼承相統一的揚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後一階段再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具有了全新的特徵,同時繼承前面階段的某些特徵,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圖表1:現代產品進化的螺旋

從機器+時代、電+時代到計算機+時代,所有創造出來的現在產品都有其內在規律性和關聯性,充分體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新的事物被引入,在使用中發現問題。有遠見的創造者結合最新的技術發展,針對問題創造出關鍵的爆炸性事物,然後新生事物又在關鍵的新事物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出來。同時,利用新的創造發明對舊有的事物進行二次創新或淘汰。最終,經過250年的大浪淘沙,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現代產品集合。

在所有的新生事物創造中,並不是所有事物對人類的意義都相同。關鍵的創造發明扭轉了原有的發展軌跡,並成為一段全新時代的共性基礎,例如:蒸汽機、電動機、流水線、晶體管、集成電路、PC、萬維網、雲計算,它們都在現代產品演進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里程碑作用。在現代產品的螺旋式上升通道中,大量的新生事物被創造出來,並不是把原有事物都拋棄掉了,而是通過全新的技術條件和生產方式對大部分原有事物進行再次創新,讓舊事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特徵。例如:機器生產再造了棉布,數字化再造了機床。一個必然性就是,在不斷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現代產品的種類和生產總量一直在不斷增加,為我們多姿多彩的現代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

否定之否定規律與熊彼得的創新理論並不矛盾,一個描述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一個描述了在一個具體的歷史時點創造新生事物的理論方法,否定之否定的本質就是破壞式創新。現代產品歷史演進的螺旋式上升曲線,正是由無窮多的熊彼得所描繪的破壞式創新短期過程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歷史演進圖景。現代產品的創造,就是人類進行的連續不斷的破壞式創新最終的表現出來的結果。

一個必然性在於:從機器+時代到智能+時代,必然會有大量的現代產品創造出來。但為什麼現在人類擁有的是這些現代產品,而不是其他的?如果說現代產品存在即合理,其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2

最小努力原則-隱形的演化之道


宏觀的事物是這樣,微觀的世界同樣如此。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環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構成的。很久之前的物理學家曾經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電子會停留在一些相對固定的軌道上,而不是落到原子核里?當然,如果這一幕真的發生,我們和萬物都會不存在。其實這個問題在歷史上眾多的物理學家研究過,也曾困惑過,但是最後物理學家還是得出一個結論:電子之所以在那個固定的軌道上,是因為它能保持能量的最小狀態,或者說基態。要使電子遷移軌道,或者落到原子核里,就必須附加額外的能量才能做到這一點。原子中的電子在微觀環境中就能夠找到自己的最小努力原則,根本因為是在既有的軌道上總體能量最小。

圖表2:原子的結構

最小努力原則:指人們在解決任何一個問題時,總是力圖把所有可能付出的平均工作最小化。該理論認為,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均受此原則支配,總想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現代產品是最新的消費升級需要、社會創造、不斷升級的工業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它是需求驅動與用戶選擇的最終交付物,是在現代技術基礎上發明創造的果實,也是現代工業生產的產出。沒有用戶消費升級的需要,沒有用戶的廣泛接受,任何發明創造都不能成為社會化的產品。也恰恰因為用戶的參與,這種選擇可能並不是單一價值最大化的,而是人的最小努力原則作用的結果。在需求驅動的基礎上,人們往往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而不是價值最高的產品,這就會導致一些技術過剩的產品反而被淘汰。同樣,從創造者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會寄希望於用最少的創造難度去實現最大的財富。瓦特在發明蒸汽機後,沒有繼續攻克,甚至主動阻礙高壓蒸汽機及火車的發明創造,其本質就是最小努力原則的作用。因為這是自然界萬物的本能。

發明創造者必須選擇那些能夠給用戶帶來恰當價值的產品,而不是過渡追求技術含量。人們只會在性價比出現相對變化的關鍵點,才會選擇用新的產品換掉原有的產品,要不然,創造的新生事物就會具有科技價值而不具有商業價值。比如:現在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比傳統企業更好,因為他更加環保,更加具有可操縱性,與智能技術結合的更好,熱衷於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實際上,這些好處很早人們就發現了。而且實際上電動汽車比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發明的更早,1873年電動機出現以後就有了。但此後電動汽車並沒有連續演進,人類轉而發展燃燒汽油的汽車。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電動汽車要麼需要有線電路支持而路線固定,要麼忍受落後的電池技術導致的運行里程短問題,即便很差勁的電池也價格昂貴。相對來說,當時的內燃機汽車成本更低、更加自由,運行距離更遠。雖然有環保問題,但好處更加突出。因此,此後交通工具的主流發展為內燃機汽車,而不是電動汽車。但現在來看,隨著電能存儲技術及智能技術的發展,成本更低,效用更好,反而比傳統汽車更有前景。

是基於人類本能的最小努力原則,造就了我們現在看起來多彩紛呈的現代產品世界。過去250年中大量的產品創造的事實已經證明,現在成功的現代產品是最小努力原則作用的結果。

3

產品創造=知識創新

石器時代,人類需要打獵,就找到一個棒子,把頭部綁上一塊石頭,創造出一個長矛;

青銅時代,人類在冶煉紅銅時,加入錫或鉛,創造出強度更高、更加耐磨的青銅器;

……

但是,這些創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人類本能的經驗積累之上的創造,可以認為是一種生存本能導致的創造。科學的知識和科學的原則並沒有成為創造的基礎。

工業時代的現代產品創造則完全不同,是基於科學知識的最新發現,以及前人實踐科學發現過程中創造的新知識,是一個知識聚合創新的產物。發明家在創造新生事物的過程中,又會形成全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又會被後來的創造者借鑒和利用。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和理論家會結合創造發明的實踐,總結出全新的科學發現和理論體系,從而形成後續發明創造的知識基礎。

瓦特在發明蒸汽機的過程中,就充分吸收了科學界對蒸汽動力的理論研究,比如: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提出的潛熱理論。所謂潛熱就是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物質從一個狀態變成另外的狀態會吸收或放出能量。如果沒有潛熱的理論發現,瓦特就不可能找到紐科門蒸汽機效率低下的原因,從而發明出真正實用的萬能動力。瓦特後來為了穩定發動機轉速而發明的離心調速器,又是後來形成自動控制理論的基礎研究對象。

現代產品的創造是建立在知識創新基礎上,來源於現有知識的綜合利用,同時又為技術的螺旋式上升提供知識的來源,越是廣為人們接受的產品越是這樣。在上一章中介紹的所有現代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基於知識創新的創造,產品是知識創新的表現形式。藉助產品的載體屬性,最終又把最新的知識創新普及到社會中的每個人,從而引發社會創新進一步發展。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每一天都有大量知識創新的信息推送到我們每個人面前。現代人獲取知識的效率,已經是瓦特時代的無窮多倍,我們這個時代基於知識創新的創造實現概率會遠遠超過過去250年中的任何一個時刻。

由於知識的高效率傳播,就概率而言,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會大概率的面臨海量的新生事物向我們襲來。而我們每個人,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事物的概率已經超出瓦特若干倍。基於知識創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未來新生產品的創造者。

現在我們經常談論的個性化生產,其核心本質就是基於知識創新的創造。唯有創新和創造才是新工業時代財富的來源,這一點比過去250年當中任何一個時刻都重要。

4

消費升級、社會創新、工業轉型:三位一體

一直以來有一個爭議,市場究竟是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前面在討論汽車發明時,引用過福特說的話:「人們也並沒有產生對汽車的需求-在新產品產生之前,從未有過對新產品的需求。汽車被人們接受就有點像最近我們接受飛機一樣。」福特之所以這樣說,是他自身體驗的結論。他在駕駛創造自己的第一輛車在街上跑的時候,每個人只是覺得這個人太奇怪了。他所工作的公司-愛迪生電燈公司也建議他把精力放在電力的研究上,而不是汽車。當他開始創業時,需要用賽車的方式引起大眾對汽車的注意。所以福特得出了一個結論,汽車消費是用合適的產品引導出來的,而不是固有的存在。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人在鼓吹用戶至上,認為只要發現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的問題就好了。還有一些企業只是把「用戶是上帝」放在營銷語言中,從不打算付諸於實踐,而是用概念來忽悠用戶買沒有任何創造的產品。把不認真對待用戶的行為先拋棄掉,就只解決痛點來說,它僅僅能夠導致漸進式的創新,而不會產生偉大的創造。我們知道,漸進式創新是已經成功的企業的事情,而一個試圖顛覆未來的創業者,解決痛點卻毫無優勢。

圖表3:現代產品是消費升級、社會創新與工業轉型的綜合作用結果

問題的實質就是消費升級、社會創新、工業轉型與產品創造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從已有的現代產品創造過程中,理清楚這四者的關係,以及回答現代產品本質究竟是什麼。

福特有的地方說對了,消費者在新產品出現以前確實不能清晰描述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東西,也無法想像出來。但福特忽略了一樣東西,他自己要創造汽車,正是觀察消費需要的結果。比如,他認為美國人需要結實、便宜、輕便的能夠代替馬車的汽車,其實已經對潛在的消費升級需要進行了描述。也就是說,他的任何創造其本質就是用戶潛在的消費升級需要刺激的結果。他通過自身的創造活動來迎合這種潛在的消費升級需要,而滿足潛在消費需要的方式就是把新產品創造出來。在創造新產品的過程中,他發現用傳統的生產方式不能夠支持它對新產品的創造,比如:結實和便宜,於是他進而創造了基於流水線生產的全新生產方式,用這種全新的生產方式來支持他對新產品創造的設想。現在,我們一般把這種實現全新生產方式的過程叫做工業轉型升級。當福特做完了這一切,他成功的事實已經證明,理順消費升級、社會創造、工業轉型與新產品創造的關係至關重要。

其他的創造發明雖然沒有福特的案例這麼清晰,但其本質都演繹了同樣的道理,例如:機器時代對棉布的再造,瓦特發明蒸汽機、晶體管的發明等。

工業的轉型升級並不像產品創造那樣會經常性發生,關鍵在於這種被描述出來的全新產品是不是必須進行工業的轉型升級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如果是,那就是必要的。如果不是,並不一定會引發工業轉型升級,用傳統的生產方式交付給用戶新產品即可。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過去250年當中,重大的發明創造大多數都是社會自發創造出來的,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結果。只有大量的社會創造,才有可能去劣存優,最終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現代產品一個關鍵本質就是:它們是消費升級和社會創造互相促進的結果,也是必要情況下的消費升級、社會創造、工業轉型綜合作用的結果。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談論智能製造,跟風似的建設智能工廠,這極有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失誤和浪費。智能工廠建設的本質是生產方式的進化,但如果沒有新產品創造的指引,還是生產原有的東西,這樣的生產方式進化就會失去其價值。根本原因在於,只有創新產品才是消費升級的直接關鍵,而不是生產方式的升級,生產方式升級應該為新產品創新服務。

與過去不同,此輪新工業革命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之上,消費者可以很便利的和創造者以社群的方式,或者是一個社群中的不同人,能夠快速交換信息,從而實現相互促進和創新引爆。新產品能夠以快速爆炸的方式形成市場,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經歷導入市場、培養用戶、市場發展、市場成熟、退出市場等相對漫長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現代產品不僅僅是指某個具體物品,必然是消費升級、社會創造、工業轉型綜合作用的一個結果呈現。我們往往只看到其表面,以為產品的一些表面特性影響了產品的最終市場。但實質上,沒有這種綜合性的互動,許多新產品即便技術上創造出來,也將不會長久成功,而是快速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本文所有內容節選自《智能爆發:新工業革命與新產品創造浪潮》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的維度 的精彩文章:

TAG:智慧的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