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日本是一個島國,對於海軍的重視程度,可能就只有英國能與之相比了;自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就開始全力建設海軍培養海軍人才,但終究國貧民弱,以舉國之力建設的日本海軍,還不如隨隨便便玩一下的清朝海軍建設,至少在「甲午海戰」之前,清朝海軍都還是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但是海軍不單單是戰艦規模和戰艦性能就能決定勝負的,人才同樣重要,在對人才的培養上,清朝就遠不及日本了;日本的海軍人才都是先進的西式教育,而且不斷的學習;而清朝的海軍人才,就不多說了;現在來看看日本海軍歷史上的十三位元帥都有誰:

第一位:西鄉從道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西鄉從道是日本明治時期的海軍大將、也是第一位海軍元帥。明治維新九元老之一。甲午戰爭時期的海軍大臣,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的弟弟,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中十分活躍。西鄉從道是陸軍出生,並不懂海戰,西鄉從道也有自知之明,給手下充分的放權,然後從上不斷給海軍爭取權力和資金,甚至還鬧出過自殺事件。

在西鄉從道的領導時期,日本海軍迎來了爆髮式擴張,西鄉從道就是這麼一個敢賭的人。可以說海軍在陸軍帶領下走向了賭場,而帶領海軍的人還是一個陸軍將軍。這個陸軍將軍採取的還是甩手大掌柜的方法。

第二位:伊東佑亨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伊東佑亨自幼對海軍感興趣,在江川英龍的學校學炮兵,後入勝海舟的神戸海軍操練所與坂本龍馬、陸奧宗光共同學航海。薩英戰爭時從軍,參加過戊辰戰爭。明治初年加入海軍,曾任「浪速艦」、常備小艦隊司令、海軍軍令部第一局局長兼海軍大學校長。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中日甲午戰爭時晉陞中將,任聯合艦隊首任司令。戰後封子爵,升海軍軍令部長。日俄戰爭時任大本營海軍幕僚長,後受封為伯爵。獲海軍元帥稱號。

第三位:井上良馨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井上良馨於公元1868年擔任「春日艦」的小頭,參加戊辰戰爭。在明治新政府中,井上的經歷與伊東祐亨非常相似。甲午戰爭中,伊東祐亨戰功卓著,兩人又幾乎同時晉陞。甲午戰爭勝利後,井上良馨進為子爵,擔任西海艦隊司令長官。此後歷任軍務局長、參謀本部海軍部長,軍銜升至大將。公元1911年被授予元帥府元帥。

第四位:東鄉平八郎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東鄉平八郎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由於他和大山岩同藩,所以時人稱頌「陸上大山海上東鄉」。

1905年12月,東鄉平八郎被任命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兼海軍將官會議議員,成為日本海軍第四任首腦,並獲伯爵封賜,列為華族。到大正時期的1913年,他又被賜予帝國元帥稱號。次年,他擔任東宮御學問所總裁。

第五位:有栖川宮威仁親王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是日本的皇族和軍人。祖上是後陽成天皇的第7皇子,被封為高松宮,後改封有栖川宮。威仁是第10代當主,明治天皇的從子,官職至軍事參議官。於公元1913年病逝後追授元帥府元帥海軍大將、大勲位菊花章頸飾。有栖川宮威仁親王從未實戰過,卻得到元帥軍銜,可見在當時的日本,皇族的確有特權啊。

第六位:伊集院五郎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伊集院五郎在日本海軍中是一個很特別的另類,他進過海兵的前身海軍兵學寮的幼年學舍,但沒有海兵學歷,卻是格林尼治皇家海軍學院的正式畢業生,博學多識。甲午戰爭前後軍令部參謀,日俄戰爭是軍令部少將次長。為了使之發揮下瀨雅允海軍工程師開發了的下瀨火藥的威力,開發了伊集院信管。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這個導火線是1905年的對馬海戰中,與下瀨火藥一起發揮威力,聯合艦隊擊破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的大的主要原因。為此伊集院被認為是「日本海海戰勝利的幕後功臣」,日俄戰爭後歷任了第二艦隊司令長官,第一艦隊司令長官。第一艦隊司令長官,負責艦隊訓練,有名的「月月火水木金金」就是他的發明。1917年位列元帥府。

第七位: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於公元1887年,赴法國學習海軍軍事,至1890年回國後授銜海軍少尉,之後歷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第二艦隊司令長官。1903年,哥哥小松宮彰仁親王去世,依照其生前的願望,改依仁的宮號為東伏見宮。1903年,晉陞海軍大將,1922病逝後追授元帥府元帥海軍大將、大勲位菊花章頸飾。又是一個因身份特殊追授的……

第八位:島村速雄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島村速雄出身於高知縣,海南學校出身。島村速雄男爵,被稱為日本優秀的參謀長,智略宏遠,謙遜合眾。如果說在組織上,日本的「海軍之父」是山本權兵衛的話,那麼在用兵戰略戰術上,島村速雄可以說是日本的「海軍之父」。公元1923年因腦梗塞死去,死後被追贈元帥。

第九位:加藤友三郎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加藤友三郎是日本第21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日俄戰爭日本海海戰時,加藤任聯合艦隊參謀長,是艦隊第二號人物。他是火炮專家,日本海軍火炮運用得當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1923年去世後被追授子爵、大勛位菊花大綬章、大元帥。

第十位:伏見宮博恭王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伏見宮博恭王是日本昭和時期皇族、海軍將領,伏見宮貞愛親王長子,祖先是崇光天皇之子榮仁親王。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軍令部總長,和東鄉平八郎並列為艦隊派的總後台。1922年成為海軍大將。1932年進入元帥府。第二年接替條約派的谷口尚真出任海軍軍令部長,和總參謀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対掌海陸兩軍。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任內,撕毀倫敦海軍條約,逼迫海軍大臣大角岑生將作戰指揮權從海軍省轉移給軍令部,解除大批條約派的海軍將領,推動日德海軍合作,逼迫海軍同意對美開戰。1941年開戰前夕,昭和天皇顧慮勝敗難測,害怕最後追究皇族的責任,讓其隱身幕後,把其代理人島田繁太郎推上前台。1946年日本戰敗後病死。

第十一位:山本五十六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後妄圖先發制人。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在對美開戰之初以艦載航空兵襲擊了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後為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同時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企圖在美太平洋艦隊得到加強前以海上決戰的傳統戰法將其殲滅,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遭慘敗。戰死後追贈元帥軍銜。

第十二位:永野修身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出生於日本今天的高知縣一名藩士的家庭。1900年畢業於海軍兵學校,日俄戰爭中任海軍重炮隊中隊長。長於協調和用人,戰前就為海軍擴大軍備不惜餘力,以有限的預算建造了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力主先發制人佔領南方,以序戰的輝煌戰果成為戰時海軍唯一一個活著成為元帥的人。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1943年被授予元帥稱號,日本海軍艦隊派的主要人物,對美開戰的急先鋒,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海軍第一號首腦,唯一一個歷任海軍三長官人物。1944年因戰局不利轉任天皇首席顧問。日本投降後被捕,在戰後審判時病死。

第十三位:古賀峰一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古賀峰一畢業於海軍大學15期,1920年到1922年間派駐法國。回國後,就任聯合艦隊參謀。1926年至1928年再度出任駐法大使館武官。回國後,歷任「青葉」號巡洋艦艦長,「伊勢」號戰列艦艦長,軍令部第三部部長。1933年任第二部長。1935年以後,就任第七戰隊,練習艦隊司令官等職務。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1937年擔任軍令部次長。1939年以後,歷任第2艦隊,中國方面艦隊,橫須賀鎮守府的長官。1943年山本五十六戰死後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一職。在1944年的飛機事故中遇難殉職,卒年58歲。後被追授元帥。

盤點日本13位海軍元帥,7人是生前授銜,山本五十六是死後追贈

在這些人的不斷發展下,在二戰爆發前,日本海軍已經是世界前幾位的存在了,如果不是二戰時期美國的參戰並以絕對性的優勢擊敗日本的話,亞洲的走勢依然還難以預料;自二戰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不過如今,我們也已經有了自己的航母,還真是不容易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第一鑄劍師,所造8把劍均為絕世珍品,一把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