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大清帝國的良心,是清朝第一諫臣,他的死至今都是個謎

此人是大清帝國的良心,是清朝第一諫臣,他的死至今都是個謎

尚陽堡(今鐵嶺市清河區所轄),清順治至康熙初年期間,最適合作為獄城的一個地方。這裡遠離戰亂,距離京城兩千里,交通極為不便,幾十年前的明清戰爭,更是留下了滿目瘡痍的大片無人區。

這裡冬季氣候寒冷,夏季不是酷熱乾旱就是洪水泛濫,那些極端貧困的囚徒們拖家帶口,能活下來已實屬不易,要想逃離更是插翅難飛。

今天我們的故事主人公,便是當年被關押在這裡的萬千囚徒之一,史家稱「清朝第一諫臣」的季開生。

季開生,今靖江市季市鎮人,家世顯赫,少年成名,文才卓越,有「江南才子」之稱。順治六年中得進士,在朝期間,以直言著稱,同時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

公元1655年秋天,順治皇帝命內監前往揚州點選美女,以充後宮。一時間大江南北人心惶惶,爭相嫁女。作為言官的季開生深知其中利弊,於是便將此事形成書面材料,上奏給了順治皇帝。

這一年季開生只有29歲,但他早已熟悉官場的規則。

一年前,甘肅天水地震頻發,季開生上疏說道:「地道不靜,民不安也。民之不安,官失職也。官之失職,約有十端:一曰格詔旨,二曰輕民命,三曰縱屬官,四曰庇胥吏,五曰重耗克,六曰納餽遺,七曰廣株連,八曰閣詞訟,九曰失彈壓,十曰玩糾劾。」

這十條弊端,雖說言辭激烈,但因聯繫到天災,言語又切中時弊,道出了鞏固大清江山統治的關鍵,與順治帝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深受賞識,立即被予以採納。而季開生也因此博得了「直臣」的聲名。

這次在寫給順治帝的諫言里,季開生沒有像以往那麼直接,措辭老練而謹慎。他先是馬屁一頓拍,讚美了順治帝「復講官,親諫臣」的舉動,說他可以媲美三皇五帝了,而後才開始委婉地說出自己對此事的見解。他認為清初的揚州,才剛歷經「十日屠城」的劫難,元氣久未恢復;同時又是江海交通要衝,飽受反清匪寇的襲擾,可謂兵連禍結,百姓無所安居,又怎能這番選美呢?

可儘管季開生如此挖空心思周旋,依舊還是觸到了順治帝的逆鱗。他在對季開生的批複中辯稱,決無「買女子之事」,隨後以「妄捏瀆奏,肆誣沽直,甚屬可惡」,將其杖刑一百,流戍尚陽堡。

季開生被革職流放的消息一傳開,得到了廣泛的同情,半朝的官員都認為,他就是大清帝國的良心,數十人冒死寫詩為他送別,他「雖遠徙窮邊,聲望益著」、「直聲震天下」。

然而,僅僅四年之後,季開生就不幸死在了尚陽堡,年僅33歲。

《清史稿·季開生傳》是這樣記載的:季開生「後因諫買揚州女子,幾遭極刑,戍尚陽堡。在戍所被光棍毆死,官司不問。」季開生是被尚陽堡一個光棍毆打致死的,可奇怪的是,在這個把守森嚴的監獄之城中發生了如此惡劣的命案,官家竟然不過問此事。

另外,季開生其家為江南巨富,為人溫潤儒雅,斷不會開罪這個來歷不明的光棍。這一些都使得大家疑問叢生,此事肯定有幕後人指使。就這樣,季開生的死,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個謎案。

一年之後,帝國大旱,順治帝再次想到了季開生,遂下詔罪己:「季開生建言,原從朕起見,准復官歸葬,蔭一子入監讀書。」季開生得到了平反。

在漫長的流放歲月中,季開生曾多少次夢想回到朝廷,繼續為民請命,可最後卻落了個客死異鄉的悲慘結局。甚是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元時期曾採取此種方式來遏制天價彩禮,但依舊不好使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有忍耐力的皇后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