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青年報》全面報道雪域老兵尋找張宗太烈士:50餘年前的犧牲,僅用三天就獲知事件始末

《北京青年報》全面報道雪域老兵尋找張宗太烈士:50餘年前的犧牲,僅用三天就獲知事件始末

編者按:

6月4日,《北京青年報》幾乎用一個版面全面報道了我們「雪域老兵吧」尋找張宗太烈士的情況。

作為「雪域老兵吧」的管理者,我搭建這個平台目的是為西藏老兵們提供一個抒發情感的地方,主要推送西藏老兵的原創文學作品。

接到張宗太孫女張麗生的來信後,我的心裡是非常震撼的:一位西藏老兵犧牲了近51年,他的親人卻一直在尋找他。他是怎麼犧牲的?犧牲後埋在哪裡?張宗太的後人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銘記張宗太的光榮與奉獻,今後能有個拜祭的地方……

但是,這些年來,張宗太孫女張麗生曾找過縣裡的民政部門,也通過#我為烈士來尋親#團隊,志願者從網上查遍了林芝附近乃至西藏的一些烈士陵園,卻一無所獲。我們一個小小的平台,能找到嗎?然而,我的心中一直有個信念:「張宗太烈士,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他的親人,也就是我們雪域老兵共同的親人。」

於是,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雪域老兵吧」平台推送了《51年了,獻身雪域高原的爺爺,您可知道我們一直在找您》的帖子……

沒想到,通過平台網友的努力,僅僅三天,就有了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

(我們成千上萬的雪域老兵的尋找,也引起了《北京青年報》記者屈暢的關注。感謝《北京青年報》,感謝記者屈暢——請接受我們雪域老兵的軍禮!)

尋找烈士張宗太

記者:屈暢

50餘年前在西藏林芝執行任務犧牲 家人在駐藏老兵和當地政府幫助下獲知事件始末

張宗太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張麗生姐弟從小就知道,爺爺張宗太是一位犧牲在西藏林芝地區的解放軍烈士,但50年來,家裡始終不清楚張宗太犧牲的具體地點和原因。

近日,在眾多駐藏老兵和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姐弟倆找到了真相。張宗太曾冒著塌方的危險為一支交通地質科考隊執行警衛任務,並因歷史罕見的「拉月大崩塌」而不幸犧牲。

「小時候,我看著別人被爺爺抱著,被爺爺疼愛,我卻只知道我爺爺是在西藏犧牲的烈士,我的爺爺只是一張照片和一張烈士證。慢慢地我長大了,我希望能找到爺爺,知道他犧牲在哪裡,生前做過些什麼?」甘肅人張武生近日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經過50年的尋找,在眾多駐藏老兵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一家終於找到了爺爺張宗太犧牲的地方。

姐弟倆尋找烈士爺爺

張武生的姐姐張麗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姐弟從小就知道,爺爺張宗太是在西藏犧牲的解放軍烈士,但家裡的烈士證上,並未記載爺爺犧牲的具體位置和具體原因。「當時有人來到家裡,帶回了爺爺的一些生活用品和榮譽證書,告知我們的爺爺犧牲了,但問他具體怎麼犧牲的,對方說他也不是很清楚。加上奶奶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參加追悼會,爺爺是怎麼犧牲的,成了家裡的一個謎。」

張宗太犧牲時,張麗生的父親只有3歲。「當時聽說爺爺犧牲的消息,我的太奶奶當場就暈過去了,後來家裡人提起爺爺,太奶奶就會暈倒。」由於家裡長期對張宗太的事情避而不談,這導致張麗生姐弟想了解爺爺的時候,發現家裡留下的信息極為有限。

張麗生回憶,幾年前他們開始尋找爺爺的故事,手上有價值的資料只有一份當時西藏軍區司令部頒發給爺爺的榮譽證書;一份甘肅省民政局為張家開具的烈士證明,上面記載張宗太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309團班長,於1967年8月在西藏林芝執行任務時犧牲;一張張宗太身著軍裝的證件照,是唯一的照片。

此外,就是奶奶給姐弟倆講的一些關於爺爺的故事。張麗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爺爺和奶奶1963年10月結婚後,於1964年3月參軍入伍。

「當時奶奶已經懷孕了,爺爺參軍後給奶奶寫過好幾封信。」張麗生說,奶奶記憶最深刻的是孩子生下來後,爺爺寫信說想看看照片。可是由於家裡比較窮,奶奶就用自己最喜歡的一對銀耳環換了五角錢,給張麗生的爸爸拍了一張出生四十天的照片寄給爺爺。後來爺爺看了照片發現了問題,回信說大冬天不給孩子穿鞋,擔心把孩子「小腳丫凍壞了」。

獲悉張麗生姐弟尋找爺爺的事情後,有志願者幫助張麗生姐弟跑過很多林芝地區的烈士陵園,走訪了無數墓碑,但一段時間下來仍然一無所獲。

「我們想知道,爺爺是怎麼犧牲的,犧牲後安葬在哪裡?我們希望有個祭拜的地方,這是我和家人畢生的願望。」張麗生說。

來自駐藏老兵的線索

近日,在志願者的指點下,張麗生姐弟聯繫上了一個駐藏老兵開辦的公眾號「雪域老兵吧」。管理這個公眾號的原西藏軍區文學創作員陳茂興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收到張麗生姐弟的求助後,馬上寫好文章,5月30日發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同時也發給了眾多駐藏老兵,呼籲大家一起幫忙尋找烈士張宗太。

拉薩市公安局辦公室主任王良也曾是一名駐藏老兵,他告訴北青報記者,5月30日看到這篇文章後,「感覺有一種同情心,我們都是在西藏經歷過生死考驗的軍人,能感受到家屬的渴望,我希望能幫忙儘快找到線索。更何況我現在是一名警察,幫助他人也是我的義務,這種事情是義不容辭的」。

王良回憶,駐藏老兵的微信群里發布了尋找張宗太的消息後,很多老兵都行動了起來。「我打了很多電話,向戰友們了解張宗太所屬的部隊的線索、當時林芝地區的情況等。我這段時間為這件事打的電話加起來得有上百個。」

陳茂興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尋找張宗太的文章在駐藏老兵群里引起轟動,很快有老兵注意到,當年的炮兵309團所在的部隊於1969年出藏入川,與另一支部隊換防了。

更有價值的信息是,有老兵提醒張麗生姐弟,張宗太犧牲的時間地點很符合川藏公路修建期間的一次重大自然災害——「林芝拉月大崩塌」。

「林芝拉月大崩塌」

5月31日,陳茂興等人查閱了「拉月大崩塌」的相關資料。據記載,1967年8月29日林芝拉月地區突發山體大崩塌。「東久河右岸,一山突然崩倒下來,撞擊公路對面山體,對面山體又反撞崩塌,山崩之下,飛鷹難逃。這就是轟動全國的拉月大塌方。」

據記載,事發時恰好通過這裡的10名解放軍司機當場死亡,屍骨無存,這10名解放軍司機後來被稱為「川藏線上十英雄」。據估計,塌方量達2500萬立方米。

張宗太1966年獲得「五好戰士」稱號的證書

那麼張宗太是否是「川藏線上十英雄」的一員呢?

陳茂興心裡犯嘀咕,張宗太留下的資料里,並沒顯示他是一名司機。群里的老兵們很快找到了「川藏線上十英雄」的名單,發現這10名烈士均來自成都軍區某汽車團,名單中沒有張宗太的名字。

線索到此中斷,無論是陳茂興還是張麗生姐弟都感到有些失望。

但5月31日晚些時候,有老兵在群里發了一篇文章重新點燃了大家的希望。這名老兵在查閱「拉月大崩塌」時,發現在事故中遇難的除了「川藏線上十英雄」,還有一支交通地質考察隊,參與的單位中「解放軍52師309團」赫然在列。另一篇文章中記載,考察人員中共有9人因山體崩塌犧牲。不過在這些記載中,並沒有出現張宗太的名字。

張麗生想到,爺爺犧牲前最後給奶奶的信中曾經提到,自己要去參加一項重要任務,這個任務是否就是這次交通地質考察呢?

張宗太犧牲始末

一位在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工作的軍轉幹部告訴北青報記者,從群里了解到張宗太可能在科學考察中犧牲的消息後,他專門拜託自治區交通廳政工人事處的工作人員去檔案館,希望找到「拉月大崩塌」事件的細節和遇難者名單。「已經是50年前的事情了,但交通廳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非常熱心,當即加班幫我們查,可資料實在是太多,可以說是『大海撈針』。」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6月1日,張麗生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老兵告訴她,張宗太的名字出現在「拉月大崩塌」事件的一份公開歷史檔案里。這份檔案是由西藏自治區公路交通史志編寫委員會所撰寫的《西藏公路交通史》,在這本書中,張麗生第一次知道了爺爺是如何犧牲的。

當時,張宗太所在的考察隊於1967年7月抵達拉月地區,此前這裡經常發生山體崩塌和飛石事故,給川藏線上的過往行人和車輛造成傷害,考察隊的目的就是對這裡的塌方現象進行調查。

幾個月的時間裡,考察隊在高山密林中不斷地進行觀察和測量,專門還到了崩塌嚴重的東久河南岸考察。

8月29日,張宗太給前往河南岸考察的隊員們擔任警衛,這天下午1點多,「山崩了,房屋般大的巨石、參天的大樹,整個山崩潰下來,頓時截斷了河流」。張宗太和其餘8名考察人員,全部壯烈犧牲。

「現在我心裡的謎團都解開了,以前我只知道我爺爺是位烈士,如今知道他面對山崩的危險,仍然忠誠地執行任務,我為他感到非常自豪。」張麗生對北青報記者說。

奶奶心愿:帶回一方泥土

6月1日晚,張麗生姐弟將爺爺犧牲的細節告訴了奶奶。

「奶奶的身體不是很好,我們之前找爺爺也沒敢過多地跟奶奶說,怕沒有成功讓她失望。」張麗生回憶,當奶奶知道爺爺犧牲的細節後,既激動又悲痛。「她對我們姐弟說,她身體不行了,希望我們倆能夠有機會去祭拜爺爺,幫她帶一點爺爺犧牲的地方的泥土回來。」

前述西藏自治區的軍轉幹部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得知找到張宗太犧牲的細節後,大家都很感動。「這對張宗太的家人來說,絕對是莫大的安慰,目前西藏交通廳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還在繼續查閱當年的資料,希望能找到更多關於張宗太烈士的故事,讓烈士的故事被人們永遠記住。」

張麗生表示,姐弟二人計划過段時間前往拉月,完成奶奶的心愿。「感謝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知道了爺爺不只是一張烈士證和照片,而是一個真正存在過的勇敢的英雄。」

親,向你推薦西藏最大的文學原創平台

《格桑花開》帶你觸摸西藏的靈魂和溫度

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

請點贊支持!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域老兵吧 的精彩文章:

十年了,空軍734機組,請你們返航……
走,我們去林芝看那燃燒的桃花……

TAG:雪域老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