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道】宋代香文化

【香道】宋代香文化

宋人楊萬里在《焚香詩》中,寫道:「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銀為葉輕似紙。」,首句形容如碧水般色澤的香爐,後句的銀葉則是今日的隔火砂片。

八百年前古人發明的「隔火焚香」品香法,是現今日本香道的前身。

宋朝文人品香活動更為流行,「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的「四般閑事」已成為文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與心靈活動,在嗅覺、味覺、視覺、心靈上,形成精緻香文化的獨特風貌。

香,大量出現在詩人作品中,增添不同的文學意趣!

文人愛香、詠香也制香,黃庭堅、陸遊、范成大都是合香的好手,蘇東坡亦是品香、制香的高手,創作許多與香相關的詩詞。《和魯直二首》: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有詩、書、香修身養性、參悟真理,文人雅士的晚年亦顯格外逸致閑情與澹然禪機!《翻香令》:

「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余熏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背人偷蓋小蓬山,更將瀋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被喻為「文風汪洋恣肆」的豪放詞人蘇東坡,對香的一再憐惜,可見文人雅士對香的一往情深。

南宋 馬遠 竹澗焚香

北宋詩人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自稱有「香癖」的他,還是一位善於辨品鑒氣味、製作藥方的高手。

香,是黃庭堅的生活良伴,是詠物寄情的依託,也是「靈台湛空明」的生命凈化與修行。

黃庭堅墨寶——嬰香方

「香」從嗅覺感官與物質層面升華為內在性靈的默照觀想,也說明了香對個人意境的提升與修持的確有其作用。

在宋代香品成為平民文化的生活美學,用香可說是生活中一種普遍的習慣了。

洗衣服有專用的「洗衣香」,就像我們喜歡在洗衣精或手工皂中加入純天然的香氛。

張擇端所繪之「清明上河圖」有香鋪的招牌,可見當時用香之普遍。當時街上還有「供香餅炭墼 ,並挑擔賣油,賣油苕、掃帚……香爐」。

當時有錢人家的婦女坐上牛車或馬車,會有兩位小ㄚ環手持香球隨侍在旁,婦女自己也拿了香球,不但「馳過,香煙如雲,數里不絕,塵土皆香」。

當牲畜邊走邊排泄時,坐在車上的人聞不到排泄物的氣味,是非常實用的芳香劑。與現代車內專用的空氣芳香劑與古代「香車寶馬」有異曲同工之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藝會 的精彩文章:

【禪絮】閑話葡萄
李陽 「佛度有緣人」作品欣賞

TAG:禪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