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經歷漫長的沉澱,沒有被歐洲列強侵佔,原因值得每個中國人驕傲

中國經歷漫長的沉澱,沒有被歐洲列強侵佔,原因值得每個中國人驕傲

文/小歷史傳播

縱使國家顛覆,領土割讓,始終不變的是中國人的歸屬感。清朝末年的清政府彷彿被禁錮的獅子,雖然殘存一絲威嚴,但終歸在多個國家聯合起來的武力鎮壓下一退再退,簽訂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割地賠款條約,使得中國的國庫,文物大批量的流失到他人手中。

其實,弱肉強食,在任何時代任何區域都是如此。歷史上包括甲午戰爭在內的各種侵華戰爭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的領導人員也一度受到大家的強烈控訴。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我們也的確割讓了不少的土地,甚至簽署了長達99年的割地條款,至今仍然保持著領土的完整性。這一點,是中國區別於很多其它國家的地方,也是我們值得為之驕傲的地方。

一個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不是依靠強制手段所能促成的,更多的是日積月累的觀念與文化的灌輸,深深值根於無數國人的心中。回顧歐洲的發展歷程,也同樣盛衰分級,戰亂不斷。而一旦戰爭爆發,敗者為寇,這裡的退讓已經不僅僅是錢財與土地上的退讓。

嚴重者整個國家都會被瓜分至四分五裂,直至被吞沒和覆滅。以奧匈帝國為例,同樣在一戰期間參與其中,但因為各方面局勢及自身實力的關係,最終以失敗者的身份為大家所知。其領土面積體量之大似乎不足以被完全覆滅,但事實卻是如此。

如今國際上已沒有這個國家的名號了。整個國家反而被分裂為多個小國,失去了統一性與完整性。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其實與中國千百年的文化積澱是分不開的。

從古至今,大小戰爭,遷移無數次場地,可始終不變的是對於自己國家的認同感。他們以此為家,無論發生怎樣的變遷,認知里自己仍然是華夏兒女,並不會因為國家動蕩而產生本質變化。

著名的洪洞大槐樹下,上演著一出出令人感動的分離。大家彼此約定數年再見,多年之後,回鄉祭祖,他們仍然挂念著自己的家鄉。無論外來侵略者如何挑分,這一點始終是不可撼動的。

這也是我們區別於歐洲國家的獨屬特色。這種特色的形成是國家體量,文化傳承,民族意志多方面統一發展的結果。其中深深種植的民族統一性,也是我們的民族驕傲,值得我們更多人學習弘揚,千年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傳播 的精彩文章:

清朝竟然有先進的武器庫,比八國聯軍的還高端,為何不用,真相讓人氣憤
世界大戰,各國都不敢惹的城市,連戰爭狂人希特勒都不敢隨便入侵

TAG:小歷史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