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徐聞:農民上億斤傳統菠蘿滯銷,農民為何死腦筋不進行改革

廣東徐聞:農民上億斤傳統菠蘿滯銷,農民為何死腦筋不進行改革

近日,「菠蘿之鄉」廣東省徐聞縣上億斤菠蘿滯銷,最低跌到5分錢一斤也無人問津。幾乎同時,相鄰的海南省東方市又傳來芒果滯銷,大量已經成熟卻無人收購的果實堆積如山,開始熟爛在地里……近年來,全國農產品滯銷事件此起彼伏,嚴重影響農業經濟、農民增收乃至脫貧攻堅工作,成為當前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面對的重大挑戰。(6月5日《瞭望》新聞周刊)

5月16日,廣東省徐聞縣曲界鎮的菠蘿交易市場,大量賣不出去的菠蘿被傾倒在空地上,等待送去榨汁廠(圖自本刊)

當地上億斤菠蘿滯銷,一方面是天氣災害等客觀因素影響,因為前段時間是菠蘿成熟期,又連續遭遇暴雨,造成了大量的「水菠蘿」「黑丁菠蘿」,菠蘿質量嚴重受影響;另一方面這在於一大批菠蘿集中上市,從而造成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下降。但天氣災害等客觀原因並不是唯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邊是徐聞縣上億斤菠蘿滯銷,一邊卻是徐聞縣一些農場種植的新品種菠蘿供不應求,而且種植的新品種菠蘿價格是傳統品種60倍以上。同一地的菠蘿上演「冰火兩重天」。

滯銷菠蘿是「百年未變」的老品種,種植接近百年,而暢銷的菠蘿則是當地一些農場從台灣地區引進的優良品種,而且生產暢銷菠蘿的農場在營銷方面更勝一籌。種植滯銷菠蘿的當地農民,多是選擇等收購商到地里來收購,或自己採摘後,運到交易市場等人來買;農場則是主動聯繫大客戶,還通過電商進行銷售,另外還進行傳統的零散銷售。

新品種暢銷,老品種滯銷,如此鮮明的反差,應該促進當地農民改弦易轍、轉變思路。但奇怪的是,吃了老品種菠蘿大虧的農民們,還是不看好新品種,在他們看來,新品種投入太高卻又產量不高,而且新品種種植麻煩,而老品種在當地已經種植近百年,他們已經形成了習慣惰性。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地區很為常見,不少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又身處偏遠、相對閉塞的農村地區,這制約了他們的眼界,讓他們欠缺改革主動性。

面對農產品滯銷,首先要刨動板結的觀念土壤,要轉變農民的陳腐觀念。而不僅是農產品,如養殖業,像生豬產業,都存在市場不成熟問題,其中有養殖戶、農民的不專業等素養問題,更大原因還是在於當地政府沒能做好示範帶動作用。對此,政府部門需要對農民加強培訓,讓農民具備職業農民的素養,幫助農民轉變思維;同時還需要進行調整結構、推廣新技術、品牌化等改革,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要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在傳統農業社會,種植農產品要看天吃飯,進入現代社會,完全可以突破這樣的「自然規律」。這就需要能完善市場機制,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引導與幫助。農業發展不能繼續困在「改革坎」,需要農民、地方政府能夠形成合力,才能讓農業發展走上康庄大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戴先任 的精彩文章:

南京廉價航空託運行李要收費,花錢少的乘客活該受氣嗎
套餐無限還是「套路」無限?免流量軟體卻收取流量費,拿消費者當傻子嗎

TAG: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