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他是匠人里的文人,以一己之力將竹雕送進了藝術殿堂!

他是匠人里的文人,以一己之力將竹雕送進了藝術殿堂!

「不可一日無此君」是說竹的。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對竹寄予了深厚的感情,酷愛吃肉的大文豪蘇東坡曾經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在無數文人心目中,竹子就是君子的化身,高潔,正直。

鄭板橋《竹》

文人們喜歡在庭院外種植一方翠竹用以吟賞,這是他們的玩法,其實古代還有一種玩法,即以竹為原料,雕刻成各種趣味盎然的文玩器物,這是手藝人的玩法。

竹雕《漁家樂》

竹雕在我國出現得很早,現存最早的竹雕工藝品是出土於馬王堆的彩漆竹勺,但是這一工藝成熟是在明末清初之際,一個竹雕世家的橫空出世,將這門技藝推向了頂峰。

馬王堆彩漆竹勺

朱小松,就是這個竹雕世家中的佼佼者,他和父親朱松鄰、兒子朱三松並稱為「嘉定三松」,這是一個代表著竹雕最高技藝的名家招牌。

朱小松

父親朱松鄰是一個老實巴交手藝精湛的竹雕大家,他心靈手巧,腦袋裡總是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竹雕的各種技法被他玩得爐火純青,他能在一塊不大的竹節之間雕刻出各種鳥獸、山水、人物、花草,無一不栩栩如生,動人心魄。

朱松鄰·松鶴筆筒

朱小松從小在工作坊中看著他一刀刀雕刻長大,耳濡目染再加勤學苦練,也承襲了父親那精湛的手藝,雕刻出來的作品往往立意新奇,技法出神入化,深得人們的喜愛,很多人搶破頭皮都想得到一方朱小松的作品。

朱小松·竹雕松鼠紋盒

按理說,自己的作品在市場上如此受歡迎,應該要賣力創作才是,可朱小松不,雖然繼承了父親精湛的手藝,但他天性倔強,個性十足,並不打算再像父親那樣老實巴交做人,從來都是我行我素,桀驁不馴。

朱小松現存的竹雕作品不多,除了竹雕本身不易保存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畢生追求保質不保量,所以創作的量並不多。在他看來,竹雕並不是他用來謀生的差事,而是用來娛樂放鬆抒發情懷的一種方式。他喜歡喝酒,往往將自己灌得酒意微醺高興了才開始動手雕刻,所以一幅作品常常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工。另外,還從來不聽客人們的意見,從不改變自己的風格,拿起一方竹塊,自己構思,自己雕刻,即使忤逆了別人的想法也毫不在意。不過想想也是,當別人搶破頭皮都想要自己作品的時候,又何必要看客人的臉色行事呢?

朱小松·竹雕佛手

不過,話說回來,在明朝,竹雕藝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在古代,手藝人們都被稱為「匠人」,從元代開始就流行「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匠人排在第七,緊挨著娼妓,可見地位是多麼低賤,因此,縱使手藝再精湛,大眾們仍然從心眼裡認定這只是雕蟲小技。手藝人個性太突出,勢必要得罪很多人。

終於,朱小松犯上事了。有一位吳地的大官員想要多買幾件他的作品,從小就輕視權貴的朱小松斷然拒絕,氣得官員派人捉他。得知消息的朱小松席子一卷,投奔了朋友。這位朋友和這位官員還有點交情,想從中調停,勸朱小松別那麼倔強,乾脆再給官員多做兩個,畢竟以他的手藝,那是探囊取物分分鐘的事,可朱小松仍固執己見,絲毫也不讓步。

朱小松·仙人乘槎

坦白講,朱小松與其說是一位手藝人,不如說是一位文人。他從小博覽群書,有著文人的學識,更有著文人的一身傲骨和洒脫之氣。晚年的朱小松自從中風之後,就常年卧病在床,但他仍舊飲酒,常常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朋友們前來看他,勸他少飲酒多長壽,他卻豁達地說:「去本無妨留亦得,何人不是遠行人。」認為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自己早去晚去其實並無區別。

如此做派和其他手藝人迥然有別,而這,或許也是他得以有大成就的原因。

朱小松·鍾馗

在他之前,竹雕往往追求擬物逼真,包括他父親的作品也是,而到了朱小松這裡,他將竹雕變成了寄託文人情懷的一種物化載體,如他雕刻的《歸去來辭圖竹筒》,取材陶淵明隱居南山的典故,寄託了一種歸隱情懷。

朱小松·歸去來辭筆筒

拓圖

現在很多文物專家學者都認為,朱小松是竹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分水嶺式的存在,正是他大大提升了竹雕本身的文學思想內涵,使之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晚明各種藝術形式紛紛開始文人化嬗變的時候,他以一舉之力,將竹雕抬升到了足以與書畫相提並論的高度。

就這樣,一半匠人一半文人的獨特氣質,讓他在屢屢得罪權貴的同時,也幫助他在竹雕事業開拓創新,終成一代宗師!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頑派 的精彩文章:

自殺九次,入獄七年,鄭板橋卻甘願做他的走狗!

TAG:文頑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