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合鄉帕連,一個紅岩子下的村莊

五合鄉帕連,一個紅岩子下的村莊

GIF

仲夏的騰衝,是迷彩的,是一首淳樸的詩。在五合鄉有個叫「帕連」的傣族村落靜靜地坐落在隴川江畔。「帕連」傣語,意為「紅色的岩子」。顧名思義,「帕連」就是紅岩子下面的村莊。

村莊隸屬於聯盟社區,地處五合鄉北面,東鄰花寨村,南接丙弄村,西鄰臘勐村,北鄰芒棒鎮。國土面積0.52平方公里,屬龍川江流域的低熱河谷地帶,海拔1234米,年均氣溫16.5℃,全村99戶398人均為楊姓。帕連寨的傣家人藉助龍川江氣候優勢,以傳統的種植、養殖業為主。

登上村裡古老的營盤坡,縱觀整個帕連村,四周綠樹成蔭,竹影婆娑,與村寨相互掩映。寨前奔流不息的龍川江,村後高高矗立的紅岩;村南兩公里古老的三甲街,村北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的梯田。這裡因竹木特別多,環村流淌的溪水特別清;由於遠離城鎮,寨子特別靜;只有鳥兒的喳喳聲,才顯得人與自然的和諧。感謝造物主,在江山之中,造化出了這樣一處佳境。

據村人楊文選所撰《楊思孝老祖公定居帕連寨時間考查》一文記載:「其祖為漢族,大概於明萬曆年間(1580年前後)到龍江刀土司家任書辦之職,土司贈與田莊……」

相傳,在500年前的某一天,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楊思孝與傣族少女雷氏在這裡相遇,倆人一見鍾情,就停留在這裡,入鄉隨俗,繁衍生息。因楊思孝十分疼愛妻子雷氏,子女出生後全部歸依傣族。而賢良的雷氏對丈夫只有一個要求,子女必須姓楊,楊思孝答應了。時光飛逝,桑田巨變,帕連寨像是冬眠的「桃花源」;隨著歲月的積澱,逐漸發展形成如今的村莊格局。2013年被列為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6年被確定為「雲南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村」。

走進叢林翠竹環繞的帕連村,幾棵高大蒼勁、枝繁葉茂的樟樹映入眼帘,民居有序分布。帕連雖為傣寨,但受漢族建築風格的影響較大,其建築樣式與漢族相差無幾。它集山川風水之靈氣,融漢傣民俗文化之特點,將皖南徽派建築與邊地少數民族桿欄式建築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民居結構嚴謹,由正房、廂房、照壁、天井四大要元素構成。正房多為三開間(架)、五開間(架)、七開間(架)、四合院等格局的土木結構樓房,系合院院落內的主體建築,其面寬多為三開間,前面帶走廊,明間為「堂廡」;「堂廡」是家庭議事和進行重要活動的核心空間,其功能和作用在全宅中最大,處在全宅的中心位置,故稱「堂廡心」。

堂廡心是家中老輩壽辰,兒孫結婚娶媳、行拜、舉行新婚之禮,設壽、喜之席,宴請親朋好友、舉辦紅白喜事,操辦祭典、婚喪喜慶儀式的場所。如:老輩人去世,除在堂廡里行喪禮之外,還要將棺木停放在堂廡里,按習俗做道場……

正房兩側多為卧房。廂房建於正房前兩側,左邊相對較高(左青龍),右邊相對較低(右白虎),民間有「硬給青龍高萬丈,不讓百虎抬頭望」的說法。廂房開間進深小於正房,功能為廚房、卧房或倉庫、牲畜圈舍等。正房的正前方是與房屋、院落、廂房相輔相成的照壁(影壁、蕭牆),既增加了房屋的氣勢,又烘託了住宅氣氛。院落一般用火山石塊鋪築,亦有鵝卵石鋪就。

在古老的穡樹(神樹)下,在風中搖曳的竹林里,在古村落群中,曲曲折折布著許多條相互貫通的巷道,巷道幽深逼仄,保留著昔日的淳樸和靜謐。沿著鵝卵石與青石板鋪就的巷道,在錯綜複雜、猶如九宮八卦的巷道里穿行,在一片散集著土基黑瓦的建築群中,就如進入迷宮一般。在這偏居一隅的鄉村傣寨,建築如此幽深的巷道,讓人感覺穿行於浮生流年。巷道的盡頭(村頭)隱藏著一口古井,潺潺的泉水沿著寨子不慌不忙的流淌,滋潤著帕連的子子孫孫。

在幽深的巷道里慢悠悠地行走,觸摸著歷史留下的痕迹,會讓人發出思索的疑問,這布滿滄桑的巷道,什麼是它的載體?那些已然遠去歲月,需要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形容,無從得知。沿著巷道的脈絡探尋,時光彷彿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咸豐之亂(杜文秀起義)。

據說,村民們為抵禦外敵入侵,築起了兩道雄偉牢固的寨門,沿著寨邊砌起了高高的寨牆,建起了營盤。因戰爭突發,打個措手不及,寨牆被毀,戰況慘烈可想而知。而堅固的寨門一直保留到2010年前,後因村寨道路改造被拆除。撫摸著曾經的寨牆斷壁,用現代人的眼光打量著周遭的一切,臆想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記憶的時光深處,數百年光陰就在巷道中消失。

陽光灑在布滿滄桑的屋脊上,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和睦安寧的鄰里關係,熱情好客的傣家漢子……不管你是本地口音還是外鄉客人,只要你走在寨子中間,和善的傣家人定會邀你去家中喝上一杯茶;到家便是客,性格溫和的傣家人會讓你享受很高的禮儀,定要和你喝上幾杯交心酒,但並不強求。喝到高興處,傣家人還會唱起敬酒歌,跳起嘎光嘎秧舞,直至深夜,不醉不歸。若是4月中旬前來帕連,趕上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看到穿著盛裝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隆重慶祝節日的時候,你會忘掉一切煩惱,與這裡的人們一起狂歡,過一個最原汁原味的潑水節;吃原汁原味的撒撇、火燒豬、豌豆粉等特色小吃;看最原始的精美竹編、織錦和龍川江奇石展。

時光在靜靜地沉澱,唯有經年不變、孕育了文化、承載了鄉愁的帕連村在默默注視我們。每次走進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古村,宛如行走在畫中的詩意,而從未省略其內涵和歷史。人文薈萃的帕連,勤勞善良,能歌善舞的村民,他們崇尚禮儀,詩書處世,重視教育,很早便開辦學校,讓孩子們就近上學讀書;楊文舉老人為讓村民學到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嘔心瀝血,首創讀書閱覽室,捐贈大量圖書。帕連傣族文化展室里,陳列著非遺傳承人勸自美的作品——「織錦」和生產生活用品,這些藏品,見證了帕連寨的發展過程。

文/楊家壽

圖/陳以曉 楊耿耿

責任編輯:楊耿耿 楊榮華

主 編:張婷婷

總 編:李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衝文創 的精彩文章:

諾鄧古村印象
清明,心香一炷祭英魂

TAG:騰衝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