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種測評工具PPA、TEIQ、GIA助力學業規劃,王府學校嚴俊博士實例分享 TIDE

三種測評工具PPA、TEIQ、GIA助力學業規劃,王府學校嚴俊博士實例分享 TIDE

中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專業和課程時,總會糾結於什麼才是最正確的答案,這也是學校老師總會被問到的問題,「我的孩子究竟最適合什麼專業?選擇課程時要考慮到哪些方面?」負責北京王府校區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的嚴俊老師在TIDE大會工作坊中向在場參會者分享了他十餘年的國際課程執教經驗,以及在學生選擇中用以輔助的三種測評方式。

文 | 嚴俊

編 | 田菁

嚴俊 博士

北京王府學校劍橋國際中心總監

個人介紹:生物學博士。具有十餘年的國際課程執教經驗,負責北京王府校區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國際考試管理和教師培訓等;策划出版了國內第一套最全的AP雙語圖書。擔任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教學聯盟執委;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教師發展認證項目負責人;哈佛大學「為理解而教學」教師培訓項目中國區培訓教練;中國教育學會國際課程研究與測評中心教師培訓專家。同時負責對國內其它國際學校課程設置,人力資源,升學指導,教師培訓,海外合作項目等提供諮詢和評估服務;同時負責開發基於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平台的學生和教師的測評和培訓產品。

「為了獲得知名大學錄取,我應該準備些什麼?」

「選修目前修的課程主要基於哪些因素?」

「哪些因素促使你做出專業選擇?」

經過對78名學生進行調查,我們得出了以下數據:

在獲得知名大學錄取的準備工作中,認為國際考試成績是最重要的學生佔比36%,20%學生認為文書很重要,接下來社會實踐活動佔比14%,GPA和語言成績各佔13%,最後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僅佔4%。

在第二個問題中,25%的同學選課首要考慮對未來申請的作用,老師建議為23%,考慮到課程的難度佔比18%,家長建議和自身擅長則分別為8%、6%,其中最讓人詫異的是由19%的同學在選課時是瞎選的!

在專業選擇上,40%的同學是根據家長的建議進行選擇,其次23%考慮到就業前景,10%為老師建議,而自己擅長且熱愛僅為1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眾多學生在學業的選擇上並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規劃,而外界的指導在選擇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為升學指導老師或是學科老師,如何為學生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建議和幫助則變得至關重要。

嚴俊老師向參會人員介紹了三種測評手段,在學生的學業規劃中,將測評結果應用在教學中,用恰當的方式管理學生,給予幫助。

個人特質測評 Personal Profile Assessment (PPA)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博士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緒》一書中,將人類行為模式描述為4種類型,即Dominance-支配型,Inducement/Influence-誘導性/影響型,Submission/Steadiness-謙恭型/穩定型,以及Compliance-遵從型,簡稱為DISC理論模型。

個人特質測評(Personal Profile Analysis)基於DISC理論,展現了四種基本風格,托馬斯博士認為人有四種基本的性向分子,而這些性向分子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人之間的獨特的性格特徵,利用DISC測評可以了解個體的心理特徵、行為風格、溝通方式、激勵因素、優勢與局限性以及潛在能力等。

嚴俊老師認為在教學管理中,了解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針對不同人群的激勵方式是挖掘學生內在潛能的鑰匙,根據分析結果判斷學生屬於哪一類型。比如一個高I的學生,對他最好的激勵方式就是公開的認可和表揚,而如果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則可能會對他產生很大的打擊,造成心理障礙。相反,如果是一個高S類型的學生,公開的表揚可能就不是很適合他,這一類學生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在管理風格上屬於計劃型「選手」,公開場合的評價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害羞、十分內斂。

在師生管理上,通過PPA測評對學生的性格、特質有了充分的了解後,運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和管理方式訓練、指導學生,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對他們的行為產生影響。而在自我意識中,有的學生會發現測評的結果會和原先認識的自己不一樣,在深入了解自己後,採用更科學的積極因素激勵自我,提升自己的效率,有效地避免挫敗感,這在學生的自我認知上是十分重要的。嚴俊老師建議學校老師根據測評結果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性格特質後,在專業的選擇上能夠更加科學,有依據。但同時,這個結果也並非絕對,學生每年的行為特質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最好是能夠一年測一次,跟蹤變化。

情商測試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stionnaire

「情緒是以生理喚起水平、面部表情、姿勢和主觀感覺的變化為特徵的某種狀態。」

---《心理學導論(13版)》

在情商這個領域中,有非常多的工具可以進行測試。在生物學上,荷爾蒙會影響到很多行為,繼而對情緒產生影響,面部表情姿勢也會根據情緒的改變變化為特定的行為。在情商測試中,主要是測評四個方面,分別為幸福感自我控制情緒性社會性,最終綜合分析出結果。

幸福感表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狀態,自我控制表現為控制自我的能力,情緒性反映在與他人的打交道過程中,社會性則表現在打交道過程中以參與者身份的能力。

通過測試後會得到一個圖表反饋,正中間的9%是什麼含義呢?

嚴俊老師解釋道,這表示被測試者的情商特質指數超過了9%的同齡人。這個數據並非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從不同的層面綜合分析,比如在示例圖中,這個人的快樂感佔比91%,那麼這個被測試者對當前的狀態處於一個比較滿意的狀態,而樂觀只佔到了19%,表明了他可能對未來缺少信心。經過這個測試,老師會給被測試學生相應的建議,也會和家長溝通,給家長在管理孩子中科學的指導。嚴俊老師認為感知是一種主觀的行為,而情商測評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學生最好的特質,把它們的行為轉變為數據呈現出來,提供一個直觀的結果依據。

智力測試 General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我經常不建議成人做智商測試,但是經常有朋友會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去做測試,最後得到的結果自己還非常不滿意。」嚴俊老師笑談到,在中國許多家長評判孩子的標準是看學習成績,比如一個孩子記憶力強就會認為他聰明。但是是否記憶力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在智力測試中,或許有的學生記憶力差,但是空間邏輯很好,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孩子的潛能挖掘出來,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引導他們。

智力結構學說:

流體智力: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神經生理髮展為基礎,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以遺傳(天賦)因素關係較為密切。

晶體智力:習得語言文字、數學知識的能力,與社會文化、教育背景有密切的關係,受後天環境(訓練、實踐、經驗)的影響較大。

這裡的智力測評主要考察流體智力,包含知覺速度邏輯推理能力數字能力及精確度工作記憶力以及空間定向能力五個分項測試。

如圖所示,總百分比為21%表示著該被測試者的智商指數超過21%的同齡人。當然,在測評中也出現過很多佼佼者,達到了99%,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高分一定好呢?嚴俊老師表示,經過長期的跟蹤調查,分數越高並非是一件好事,分數為99%的人群意味著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很擅長,那麼這些人在解決問題時會更傾向於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更偏向於單打獨鬥,而非團體合作。

經過五個分項的測評,綜合分析學生的優劣勢,比如這個孩子的記憶力得分較低,邏輯能力分高,那麼在背單詞上就不能讓他死記硬背,而可以通過詞根詞綴去分析記憶。

通過三種方式的測試,我們能夠在被測試者個體上對應出許多關鍵信息,行為特徵、情商、流體智力組合在一起幫助我們在專業選擇上給出更好的建議。

在前一個例子中,該學生的學習潛能上:

·記憶能力偏低,優勢在於數字運算能力,可能擅長理科方向。

·在性格方面積極友好,屬於團隊型導向,適合朋輩小組學習。

·情商測試中高情緒和自我控制突出。

因此在選課方向上,應避免選擇需要大量背誦記憶的課程,如歷史一類的人文學科。而是選擇需要較強的空間定位和邏輯推理能力,如工程類、人工智慧或社會心理學。

在拿到最後分析結果後,老師還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在報告中顯示,該學生可能會過於在乎做事的準確性,因此可能會糾結於細節和規章制度,因此,家長在孩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要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些事情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不需要太過嚴格地按照標準執行。

當然,測評結果並非是絕對的,嚴俊老師補充道,在學生的選擇和提升過程中,還跟學生自我的興趣愛好和家庭意願息息相關。測評並不能最後決定學生要選什麼,而是給我們老師在幫助學生選擇上提供給更多的參考,這才是測評的目的與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思教育 的精彩文章:

專訪清瀾山校長辛穎:課程創新是教師成長的根本路徑
中國國際學校「學院制」的嘗鮮與模仿——根植於英國公學的House System

TAG:頂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