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芒種:螳螂捕蟬驚蟋蟀,濕雨驕陽次第來

芒種:螳螂捕蟬驚蟋蟀,濕雨驕陽次第來

2018年芒種節氣從6月6日(陰曆四月廿三星期三)1點29分04秒開始,至2018年6月21日18時07分03秒結束,太陽位於黃經75°,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為「忙種」,預示著農民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

左河水的《芒種》詩稱其氣象和農忙的情況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候鵬始鳴: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習俗

1、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3、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5、端午節

每隔兩年就有一次端午節出現在芒種期間,其中,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喝雄黃酒、吃粽子、吃綠豆糕、煮梅子、賽龍舟的習俗。

芒種養生

芒種節氣里,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加後,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此時注意六個要點,可以幫助你防病健體魄。

1、每天午休

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夏日晝長夜短,午休30分鐘至1小時,有助於身體解除疲勞。

2、勤洗衣服勤洗澡

芒種過後天氣炎熱,細菌滋生。加上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流汗多,此時是皮膚病的高發時期。勤換衣服,勤洗澡後可以使皮膚保持清潔乾爽,增強皮膚的抵抗力。

3、多補水

芒種時節氣溫明顯升高,人體也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水分消耗較多,多種微量元素也隨汗水排出體外,只有多補水,才能保持代謝良好,彌補機體需求。

4、 飲食宜清淡

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5、 避免蚊蟲叮咬

芒種前後,蚊子開始明顯增多,蚊蟲叮咬是造成人們患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原因,可以在室內擺放一兩盆盛開的茉莉花、米蘭或夜來香等,這些花的香氣可以有效地起到驅蚊的作用。

芒種詩書

《芒種》

螳螂捕蟬驚蟋蟀,濕雨驕陽次第來。

布穀聲聲催播種,農夫切切記胸懷。

觀天觀地運籌巧,忙種忙收有序排。

至道遵循天不負,金秋如畫笑顏開。

組詩《二十四節氣詩》作者:趙學敏

名家評論:

一項獨具特色的文化工程——趙學敏24節氣詩書賞析

作者: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翟萬益

背景:

2017年8月7日,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專題展》和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我國著名書法家趙學敏展出了自作24節氣詩書,並向中國農業展覽館捐贈「24節氣」書法作品。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農耕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用以指導農業生產的時序劃分方法,先民經過數千年的經驗集累,到秦時已經充分完善,成為黃河流域農事活動的指導總則,它不斷向全國推進,各地以二十四節氣為參照,指導人們生活生產活動。

趙學敏先生與二十四節氣發生密切關聯,是由於他長期從事縣、地、省的領導工作,並且在很多時間裡分管農業方面的工作,這樣他就必須熟悉掌握工作所在地農業與節候的關係,主動觀察學習各地節氣和物候之間的差異,如數家珍地說出什麼地方在什麼節候種植何種作物,他這樣切入工作,就能適時地把政府導向和季節氣候各種因素統一起來,提升工作指導的正確性。長期形成的習慣,使他對二十四節氣產生了特殊的情感。近年他試圖用詩歌的形式來抒發對二十四節氣的各種感受,每個節氣賦詩一首。現已把各個節氣的詩歌都寫了出來,並用書法的形式加以表現,這也堪稱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工程。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里,可以找出詩人們對各個節候的詩歌表達,且是各領風騷,各擅勝場,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感受,像杜牧的《清明》,我們不知讀過了多少遍,都給我們一次深於一次的審美感受。趙學敏先生並不是在某個季節寫所處的情境,他的目的是明白而一致的,就是要通過這個特定的節候,寫出一個比較廣闊的空間特徵,即符合自己認為的甲地的狀態,也較生動地表達出乙地同一節候的情況,表現出來的境象又能得到讀者最大的認同,在時序上要延續一個年度,在時間上,每個節氣之間的跨度只有半個月,其間有差異,差異又不是十分的明顯劇烈,這和電視連續劇一樣,每集的情節都要有變化,需要一種內在的關聯,比起以往詩人們偶爾一揮不同,得用更大的心力去完成,既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表達,同時又得避免自己的相似性寫作。所以趙學敏的工作是用詩歌貫通二十四節氣,這是一個前人未曾有過的事情,二十四節氣詩形成一個系列,像金陵十二釵般生動的刻畫出來,對自己更是一個挑戰,趙學敏站在這樣一個雙重迭合的點上,經過探求也取得了令人景仰的佳績。

具有詩心的趙學敏,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注意用心觀察各個時空中的物候變化,人情狀態,數十載這樣的積累,和閉門造車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當他秉筆抽思時,生活中的一幕幕情節就會和江河一樣蕩蕩而來,素材取捨是多而精,剪裁巧妙是簡而深。像夏至和小暑是前後相銜的兩個節氣,在立夏後滿目蒼翠的季節里,如何區別二者的特點,且看詩人的手段:

夏至知時多雨露,驕陽轉折愛溫柔。

只緣久盼良辰到,百卉爭妍樹攢頭。

上面是趙詩的 「夏至」,而「小暑」又如是寫:

拂面薰風至,庭深濕氣蒸。

山河沾雨露,天地響雷聲。

蟋蟀尋涼憩,螢光照夜明。

開門迎小暑,戶戶搗香粳。

《夏至》與《小暑》這兩個緊相連的節氣詩是如何區別呢?《夏至》一詩是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小暑》詩是用了寫實的表現手法,所以讀起來特色形象都很鮮明。《夏至》一開始,就勾畫出時間老人充滿了對人間的關愛,要風調雨順,將充沛的關愛以雨露的形式撒向人間,保證豐稔的來到,緊接著一句作者用了「驕陽」一詞,因為這個時候太陽的威力還不是最為強烈,特意說它「愛溫柔」,再一次的擬人化,把這個時段女性化了,平添了些溫婉的色彩。夏至前後,所有的植物和高考前的考生一樣,全在衝刺的份上,詩人用了「猛長」二字極為貼切,「百卉爭艷樹攢頭」,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所有的花草樹木在夏至的懷抱里恣肆而徜徉,動態生動活潑,渾然目前。《小暑》里,作者深入其間,微風徐來,心境平靜,揮毫潑墨,人生快意。首聯可以說與節候關係不大,只是一種鋪墊而已,頷頸尾三聯緊扣季節之特色,環環相續。頸聯的景象可立時勾起我們對農家生活的嚮往,小生物在這個季節里,成了夜的主人,為人們照明,為人們演奏,構成了一個個毫不歇息的小劇場,人們在繁忙之餘,享受大自然的賜予,能不愜意嗎?蟬鳴是劇場演出的復調,增加的這個層次,把場景變得宏闊了許多,大自然的小主人終於引出了萬物之靈,「戶戶搗香粳」多麼美好的圖景,首尾相接,足以醉人了。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趙詩有之。品趙學敏先生的詩,字裡行間可以概括為一個「動」字,各種事物形象的運動,把一首詩轟動地生機勃勃,他筆下的田園,充滿了「鬧」意,而詩人卻在「鬧」中取「靜」,筆舞龍蛇。趙學敏詩的語言特點是平實,不去選用一些華麗的辭藻,造成的意境卻清新活潑,生意十足,故詩人用字如遣將,將動自有十萬兵隨,於此可窺奧妙。

趙學敏先生先後三、四年時間花力氣寫成二十四節氣詩,不僅僅是以詩文形式描繪節氣物候,而更重要的是用他長期錘鍊的書法功底表現出這些詩文的意味來,這在詩書上無疑是一種創新。「詩言志」,「詩意」表達在書法上,這在古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許多傳世的經典佳作,如「蘭亭序」、「祭侄稿」和「黃州寒食帖」等,都是書法和詩文俱佳的典範。所以,趙學敏先生的二十四節氣詩書是試圖恢復這種傳統。我仔細觀摩氣勢磅礴的二十四節氣詩書展覽,有二十四節氣詩書寫作的目的、意義和序言,有用楷書、行書、魏碑和草書寫成不同風格的書法作品,有釋文等。再仔細研究,作者採用的書體和格式,大都從表現詩的意境考慮,而且筆劃結構盡量簡潔準確,草書嚴格歷來規範草法。還專門書寫了簡化字版本,其用意顯而易見,是為了讓大眾審美易識易讀易理解。通篇詩文明晰生動,可以琅琅上口,但都嚴格符合律詩韻規。觀摩、賞讀二十四節氣詩書展覽,可以說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文化享受,不禁常有驚句,也啟迪我們對節氣文化有新的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張伯駒與故宮:一室珍寶半生緣
掌閱加速內容布局,要為全產業提供更好的內容源頭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