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陟縣文聯喬廟鎮採風印象:新城、古村與老樹

武陟縣文聯喬廟鎮採風印象:新城、古村與老樹

武陟縣文聯組織作協去喬廟鎮採風,行程安排緊密。我們一早到達的時候,雨下得正急,鎮政府工作人員為避免大家淋雨,貼心地安排我們先去產業新城參觀。

第一站是焦作匯力康食品有限公司,遠遠地就聞到蔥香、奶香經烘烤散發出的誘人氣味。氣派的廠區空間,現代化的設備,流水線作業,各車間工人都在有條不紊地操作。我們站在專門的參觀通道,隔著巨型玻璃窗口,看到麵粉如何調配,自動壓製成型,進入烤箱,餅乾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軌道上降溫並由工人分揀出極少量的殘次品,再進入包裝車間,旋轉一周,轉眼就是包裝好的成品,直至裝箱稱重。整個過程若不是親眼所見,實在不敢相信遠銷北上廣深各大超市,出口十幾個國家賺取外匯,京東、天貓的網紅產品「芭米」牛軋餅、牛軋奶芙,竟是出自我們偏遠鄉鎮的扶貧產業基地。老闆有著江浙一代成功商人的氣度,與我們談笑風生間,接了一個電話,說的是喬廟鎮地道的方言,我們這才知道老闆竟是本地的創業先鋒。用方言交談「芭米」的成長,更拉近了賓主間的距離。

從匯力康出來,我們又分別參觀了招商引資項目河南力威熱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和當地龍頭企業河南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力威熱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除生產大型商用鍋爐,還與義大利合作生產民用壁掛爐,產品覆蓋全國三十多個省市和地區,並遠銷朝鮮、俄羅斯等國家。

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系列產品,獲得了國家、省、市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由「縣長直播賣大米」而聞名全國的「武陟大米」,是2017年「天下糧倉」河南省唯一入選品牌。參觀過程中,上年紀的農民朋友反覆說著:「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原因不言自明:一度泛濫成災的黃河,在毛主席親臨視察過的武陟得以安瀾,用黃河水澆灌的農田,正以新的方式造福於民。菡香產品有了「國家地理標誌」這塊金色招牌,使得合作社規模逐年壯大,帶領當地農民共同走向富裕道路。

隨後,我們停車昌武路、鴻源路交叉口,感受華夏新城入駐後對鄉村的改造。展望未來,武陟作為鄭焦融合的橋頭堡,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近段時間的考察,我們對鄉鎮工作人員的敬佩與日俱增。同行的喬廟鎮黨委委員王海霞、工業辦主任何勇盛,對自己工作的領域相當熟悉,講起來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此刻已接近日中,連續下了十幾個小時的猛雨悄然收起,我們商量後匆匆趕往本次考察的最後一站,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村遺址。

據專家考證,商村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古遺址。現存地表文物有商王廟、湯帝陵等。我們驅車趕到時,守廟者張金祥老人恰巧不在,我們便自行參觀。湯王廟建在一丘土坡上,殿宇並不高大,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桂冠極不相稱。當院的紀念亭,牆面明顯是東拼西湊的二手磚壘成。廳下立有三通石碑,分別是宋代重修商王廟石碑一通,元代重修商王廟石碑兩通。宋代石碑的碑文字體和圖案制式,藝術水準明顯高於元代石碑。

院中高坡上的一棵古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這棵樹原本是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所植。剛下過的雨對萬物都做了一番清洗,尤其這棵樹最為明顯,好像是專門沐浴迎接我們的到來。古槐枯乾的枝條向高空伸出幾十米,在灰暗天空的襯托下,如濃墨暈染過一般,讓人聯想到它正值旺年時的風采。

人字形的古槐樹根,歷經多個朝代的風雨沖刷,地表土層不斷流失,樹根暴露出地面一米多。從人字形根部,直到主幹中間,黑黝黝的燒灼痕迹觸目驚心。這時守廟人老張來了。對這棵樹的燒傷緣由,老張痛心疾首,悲憤交加,咬牙切齒地對我們說到:「這都是小日本乾的壞事!」

日寇侵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在老張的記憶中,幼年時期是在不斷躲避日本人的恐慌中度過的。如今,只有住在湯王廟中,守著祖宗的基業,才能讓老張及同代人受過嚴重傷害的內心得到些許安慰吧?

再次輕撫古槐,不由人淚眼婆娑。這老樹自唐朝以來,旱澇、霜雪都無奈它何;獸啃、蟲噬也不在話下;歷朝歷代的戰爭,兵戎交戈,血濺沙場,它依然蒼老虯勁,傲然挺立。誰曾想,我們祖宗留下的不可複製的寶貴遺產,竟被侵華日軍的「三光政策」毀於一旦!

槐樹,是中國古老的樹種,它承載了比別的樹種更多的家國情懷。遠追《周禮》、《爾雅》、《山海經》、《太平廣記》,都有槐樹的記載;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也是古槐為媒;山西洪洞遷民,發生在大槐樹下;流傳大江南北的童謠中也唱道:「槐樹槐,槐樹槐,槐樹下面搭戲台。」可見槐樹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以及種植的廣泛。面對這樣一棵被燒壞的古槐樹,性格再溫厚的讀書人,也會生出怒髮衝冠的恨意吧?

老槐樹的根部雖被灼燒,樹榦經年累月,中間也已形成空洞,所幸的是,這不屈的老樹,樹身上又發出幾枝新芽。雖相比早已蔥蘢的健康樹木,這棵樹的新芽顯得過於纖弱,但老樹重新煥發出的生機,留給後人無限遐思。出於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我原本不贊成人們將祈福的紅、黃布條纏繞樹上,但對於這傷痕纍纍的古槐,樹榦上幾根斑駁的布條,卻像是人們懷著敬意為樹穿上的鎧甲,也像是人們為它的傷口纏上的繃帶。

老張又把我們領到另一棵樹齡幾百年的楝樹跟前,這棵樹最奇特的是枝條全部向下生長。老張神秘地壓低聲音告訴我們,因湯王廟帶有帝王之氣,這裡的樹達到一定年月,也會感知朝拜,枝條全部向下生長,所謂五體投地。萬物生長靠太陽,其他地方的楝樹,都保持著向上生長的枝條,湯王廟中這棵楝樹特異的生長姿態,是同行考察的植物學家都難以解釋的現象。日寇當年只顧毀壞古槐,無意中放過了這棵楝樹。但在5年前,邪教分子在深夜用手鋸切割了這棵楝樹根部的樹皮。俗話說「人沒臉,樹沒皮,百法難治。」老張不知道這棵樹還能不能保住,他只能用一個樸實農民的笨拙方法來挽救他信仰中的神樹。用膠帶纏裹、用濕泥封糊,頑強的老樹最終長好傷口,更加枝繁葉茂。當初老張知道邪教分子不會善罷甘休,晚上就邀請了村裡的青壯年共同守護。幾天後的深夜,邪教分子果然又潛入廟院中破壞古樹,這次他們更殘忍地帶來了汽油浸透的海綿,還把廟前的供桌、功德箱都堆到樹下,準備仿照日本人燒樹。在大火還未點燃之前,年輕人手持鐵叉已和邪教分子打鬥到一起,更加上老張打電話報警及時,公安幹警出動,邪教分子趁夜黑風高逃走,從此不敢再來。我聽得驚心動魄,心裡讚歎老張有勇有謀,把他當成守護祖先基業的義士。講故事的老張,臉孔卻早已在時間的風塵里磨損至瘦骨嶙峋,高大的身材也不復強壯,顯出年老體弱的樣子。不知道老張以後,還有什麼人能一輩子堅守在商村遺址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回城,車裡循環播放的歌曲正唱道: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好像是為我們此行商村遺址做的一個註腳。喬廟鎮採風帶給我們的感受,可謂悲欣交集。前期看到的欣欣向榮的新城景象,與後期看到古村遺址的衰敗形成強烈反差,加上對古村守護者後繼無人的擔憂,以及古文物的修葺、保護資金的短缺,讓我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特別感謝雒長雨、肖永勝、牛新紅

三位老師提供本文所有圖片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陟縣文聯 的精彩文章:

TAG:武陟縣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