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P2P標籤變遷史:從迴避到回歸 發生了什麼?

P2P標籤變遷史:從迴避到回歸 發生了什麼?

金評媒JPM

ID:JPMMedia

關注

不同時期,諸多P2P平台對外宣傳口徑可謂大相徑庭。

2007年至今,P2P發展經歷了跌宕起伏11載,隨著市場環境、監管紅利的改變,業內對這一新興產業的態度也經歷了追捧——撇清——回歸的一個輪迴,不同時期,諸多P2P平台對外宣傳口徑可謂大相徑庭。

平台從迴避監管到回歸「我是P2P」其中發生了什麼?平台對外傳播口徑變化,透視出行業怎樣的發展歷程和監管軌跡?在經歷洗牌期後,如何化解現有P2P多年運營積累的風險,建立長效的風險緩釋機制?筆者梳理了從2007年至今影響網貸發展及平台宣傳口徑的重要事件,試圖從中總結經驗並探索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1

遍地開花 P2P成為時代熱詞

2012年前的互聯網金融更像是海面的一座神秘冰川,海上方露一隅,海底冰體連綿。2007年,中國第一家P2P拍拍貸成立,定位純信息中介,之後紅嶺創投、人人貸、微貸網等企業紛紛成立,P2P行業逐漸被一些創業者看中,出現了一批試水者。

2012年4月的一次活動上,「中國互聯網金融之父」、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首次提出互聯網金融概念,將這座冰川賦予一個新的定義並暴露在陽光之下。同年,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推出P2P網貸業務,此後大批平台踴躍上線,互聯網金融邁向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2013年,互聯網金融迎來發展元年,這一年被視為互聯網理財啟蒙的餘額寶問世,隨後微信支付、眾安保險、百度理財等相繼誕生。以寶寶類理財為起點,以P2P為代表的等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迎來跨越式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被炒的火熱。

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登上了政府工作報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說法證明了,政府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一時之間,P2P平台遍地開花,成為時代熱詞。

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2013年12月,網貸累計平台數量為1323家,截至2015年12月,網貸累計平台數量達到5359家,短短兩年時間多出了4000多家平台。

數據來源:網貸天眼

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不斷聚集。2015年,進入行業最不平靜的一年,當年6月,網貸問題平台的數量首超新增平台,風險開始暴露2013年12月,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台總數為1201家,而這一數字在兩年之前為69家。

表一:2007——2015年影響網貸發展的標誌性事件

2

弱化標籤 P2P成燙手山芋

在風險聚焦之時,監管的腳步也如期而至。2016年8月24日,《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整個網貸行業的監管細化到了具體的執行層面,隨後,細化監管條例紛至沓來。(文末附表二:2016年至今,部分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泛亞、e租寶、大大集團等風險事件爆發後,外界談P2P色變,隨著監管對行業從嚴整頓,行業從業者也表現出強大的「求生欲」,反映到市場上的現象就是,不少平台對P2P這一標籤諱莫如深甚至避而遠之,多數公司在對外口徑上將自身定位於金融科技、智能理財、資產管理、資產配置、財富管理以及智能投顧機構等。

這不難理解,在整個行業風險多發,被「妖魔化」的情況下,首先投資者對P2P投資信心倍減,這導致「P2P」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燙手山芋。

其次,幾年迅猛發展下來,國內大多數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業務種類更多的趨向多元化,既有單純的信息撮合業務,也有類似於互聯網資管、基金保險信託代銷等業務。如果網貸平台想從事「信息中介」以外的業務,撇清P2P的定位,既可以避免非P2P業務受到過於嚴厲監管規則的制約,更有利於用戶對新定位的認知和推廣。

在互聯網資管新規下發前,行業不少有流量的大平台試水資管代銷之路謀求轉型。一是因為網貸限額之後,資產變得很難找。二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銷路有限,有流量的P2P自然成了一個好的渠道。為了讓業務更好推進,亦有不少平台分拆出一個財富管理平台單獨從事這項業務。然而,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本質是資產管理業務,屬於金融業務範疇,必須持牌經營。這種創新與監管初心背道而馳,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勢必難以長久。

3

業務調整 回歸信息中介定位

近兩年,監管開始步步收緊,不斷細化政策,縮小平台套利空間,以降低風險隱患。與之對應的,2017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始主動限縮、調整業務謀求長遠發展。

一方面,互聯網幾大巨頭重新謀求定位,「去金融化」加碼科技。

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樂信為代表的行業頭部平台集體表態「不做金融」,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流量、技術賺金融的錢,努力以「合作者」而非「競爭者」的身份出現。

對於沒有強集團屬性、更為垂直的網貸行業而言,也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很多企業宣稱自己不是P2P,現在反而願意說自己是P2P。

筆者注意到,近兩年來,互金平台扎堆進行集團化升級,包括人人貸、宜貸網、團貸網、搜易貸、財富星球、真融寶、懶財網、洋錢罐等在內的數十家平台已將網貸業務進行獨立、拆分等操作,以此明確受監管主體,回歸信息中介本質,降低整體風險。

事實上,網貸平台們普遍進行業務調整及更名,也被視為是迎合監管、回歸信息中介本質邁出的重要一步。

4

選擇回歸 P2P的影響因素

從迴避到回歸,P2P行業經歷了什麼?筆者認為,這其中,除了有企業出於業務整合、統籌的需要,還有以下3個影響因素:

1、金融持牌化趨勢下,P2P的信息中介定位可以規避金融業務的具象監管。

今年5月29日,央行行長易綱出席活動時表示:「要全面實施金融機構和業務的持牌經營,打擊無照經營,對超越範圍,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要堅決打擊……」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易綱第4次在公開場合表態「金融須持牌經營」。

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P2P備案已經大概率延期,而延期多久,監管尚未明確,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極有可能準備將P2P行業「備案制」改為「持牌制」。

現實情況是,不論P2P業務未來是否要持牌,從業平台都需要紮實眼下的工作,信息中介定位也有利於規避對於從事金融業務的具象監管。

另外,「持牌制」一旦實施,對於拒不承認自己是P2P,也沒有金融牌照的平台,迴避身份意味著沒有金融從業資格,最終也將會被徹底淘汰。

2、可以規避混業經營的風險,滿足監管的要求。

將金融業務拆分、獨立等行為說到底也是為了明確出受監管主體,避免混業經營。在互聯網資管新規下發之前,資管代銷,早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新規的下發對混業經營、將資管業務從原有P2P業務中剝離,以及定義模糊,宣稱「我不是P2P」的平台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此之後,留給P2P的路只有兩條,要麼拿到牌照,要麼清零。在互聯網平台無牌照代銷資管產品之路已然走不通的情況下,走P2P之路反而是正規的。

3、明確被監管主體,滿足備案要求

要想從事網貸業務,工商變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在此前多地下發的網貸備案指引中,也明確規定在申請備案登記前,應當到工商登記部門變更經營範圍,明確網路借貸信息中介等相關內容。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日,在公司名稱或經營範圍中註明「網路借貸信息中介」字樣的企業有1613家,截至6月5日,這一數字上升至1633家。而在去年10月,在工商信息上註明「網路借貸信息中介」的企業還只有900多家。從這一點上看,有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正視自己的業務實質,向規範化經營改革。

圖上、下分別為企查查6月2日、6月5日數據

5

化解風險 業內建言

「建立長效風險緩釋機制」

通過分析我國網貸監管軌跡和平台宣傳口徑的演化可以發現,雖然不少踏實做事的網貸平台向合規化加速邁進,但經過多年運營積累的風險依舊不能忽視。

那麼,在經歷洗牌期後,如何化解行業現有各類風險,建立長效的風險緩釋機制?

根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課題報告《網路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下稱《報告》),對於短期內如何消化存量,建議:

一是要建立准入機制,平台應持牌經營;二是要建立網貸準備金制度,要求網路借貸平台在監管部門存放一定資金,以應對極端、嚴重的資產違約風險;三是要落實資金存管,取締「存而不管、部分存管」的平台;四是要建立平台停業、跑路等風險處置預案,強調平台倒閉不代表現有債權債務關係解除;五是要及時獲取平台經營基本數據,建立預警模型。

從長效機制角度,《報告》建議:第一,加強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容許資質良好的平台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建立並完善網路借貸徵信系統;第二,加強平台信息披露管理,即「誰發布信息,誰承擔責任」;第三,在合規的前提下允許平台以多種方式分散風險;第四,強調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加強對投資人的審核與保護; 第五,建立及時、全面、可與國際統計規則對接的網路借貸統計資料庫;第六,推動穩健的金融創新,平衡防範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的關係。

從「報告」的建議和監管近年來監管的軌跡不難發現,P2P的底線是真正的點對點信息撮合平台,沒有資金池但具有強大的風控能力,也不存在違規繞道操作。

實際上,從追捧到迴避到回歸,是P2P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另外,對於積累了一定用戶流量、風控技術能力等資源的平台而言,積極利用自身的優勢向擅長的領域拓展、採取與持牌機構合作等方式進行轉型也不失為一條發展之路。

綜合來看,防風險和強監管在一定時間內仍然是行業的主旋律,然而對於P2P行業來說,不能讓跑路等負面消息掩蓋了其確實能補位傳統金融、滿足用戶投資借貸需求以及建立普惠金融的積極意義。

金融嚴監管營造了健康的發展軌道和競爭環境,會有一大批非持牌機構和監管套利機構失去生存空間,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企業將肩負起重塑行業口碑的重任。

表二:2016年至今,部分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

來源:財經商評 作者:馬嫡

(以上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金評媒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財富自由誘惑下,「區塊鏈+茶」都能成為致富捷徑
多位國企「掌門人」縱論改革發展新路徑,多家央企涉足區塊鏈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