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滅亡明朝之後,為何沒能完成統一大業?他下達一愚蠢的命令

李自成滅亡明朝之後,為何沒能完成統一大業?他下達一愚蠢的命令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明王朝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運動,特別是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更是實力強大,最終還建立了大順政權。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李自成從陝西進軍,一直兵臨北京城下,為了減少阻力,獲得農民參軍的熱情。李自成免除了各地的賦稅和錢糧,使得農民紛紛參軍,保衛勝利果實,後來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崇禎帝被迫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正式滅亡,然而可惜的是,後來李自成卻在清軍和關寧鐵騎的聯合絞殺下,不幸戰敗。建立不久的大順政權也隨之灰飛煙滅,然而在這裡就有一個疑問,李自成滅亡明朝之後,為何沒能完成統一大業?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坦白來說,李自成曾有過機會,但都沒有把握住,據史料記載,李自成攻佔北京城之後,老百姓都十分歡迎闖軍。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明朝士大夫都紛紛投靠新建立的大順王朝,連南方的史可法都曾怒斥北方明朝士大夫有辱氣節。就連鎮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都曾想過投靠李自成,然而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李自成卻犯了2個致命的錯誤。首先,關外的清軍才是李自成農民軍的心腹大患,大家要知道的是,明朝之所以敗亡。並非純粹是因為農民軍戰鬥力強大,關外的清軍也嚴重威脅到明王朝的統治,一直以來崇禎帝都十分重視驍勇善戰的滿洲騎兵。然而李自成卻並不重視,假如他意識到這一點,就應當在滅亡明朝之後,隨即率軍進攻在東北的清軍,從而實現統一大業。不過李自成卻還在國內和明朝軍隊作戰,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他承認關外由清軍統治的事實。並且打算招降吳三桂,不過吳三桂卻在半路上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靠了關外的清軍。

這一舉動可是讓李自成十分被動,於是便親率大軍親征,結果在關外清軍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的聯合攻擊下,農民軍大敗而歸。李自成也被迫退出北京城,清軍開始入主中原。其次,李自成是農民階級出身,和地主階級有著天然的矛盾,大家要知道的是,李自成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不需要農民繳納賦稅。除此之外,他下達一愚蠢的命令,居然要求農民打倒地主階級,將收繳的錢財全部送到軍隊中來。不過李自成卻並未建立起有效的財賦體制,導致賦稅使用效率奇低,而這樣的舉措一出台,自然會導致上層的地主階級不滿。最終自然會再次成為農民軍的敵人,幫助清軍打垮李自成,其實李自成當時面對關外清軍的威脅,應當聯合國內所有的階級。首先打敗關外的清軍,然後再逐步推行措施,只是歷史沒有如果,一切留待後人評說。

筆者認為,當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徹底滅亡了明朝,但他本人只是一個驛卒出身,並無多大的政治理想。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進入紫禁城之後,居然過起了封建皇帝的日子,整日里貪圖享樂,並不重視關外清軍的力量。既無戰略遠見,也沒有軍事才華,身邊更是沒有幾個治國平天下的謀臣,只有一群有勇無謀的武將,最終自然會失敗。當年他縱容手下為非作歹,農民軍軍紀渙散,特別是劉宗敏更是搶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直接導致吳三桂降清。結果在一片石之戰中一敗塗地,自己最終也慘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殺害此人後,最後一支明軍逃到國外,如今30萬後裔說漢語
宋江上山後,公孫勝為何要找借口立即離開梁山呢?事實原來是這樣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