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嘉陵江上 文脈最盛的老碼頭

嘉陵江上 文脈最盛的老碼頭

這裡,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的故里

這裡,是唐代畫聖吳道子豪繪「錦繡嘉陵三百里」之地

這裡,是北宋理學巨擘周敦頤《愛蓮說》的誕生地

周子是嘉陵江上最古老的小鎮

嘉陵江上

文脈最盛的老碼頭

四川蓬安縣的周子古鎮,被稱為滔滔嘉陵江上最後的老碼頭。這裡,也是「卓絕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的故里。

在周子鎮的歲月長河中,司馬相如這位大文豪,猶如一個大漩渦,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來瞻仰遊歷——唐代詩人元稹、畫聖吳道子、宋代大文豪蘇軾、理學家周敦頤、清代思想家姚瑩……風流名士,攜來風光綿綿,煙波浩渺的古老碼頭,留下一道綺麗的人文景緻。

嘉陵江邊

相如故里

嘉陵江上的世外桃源

蓬安縣周子古鎮,被譽為雄奇嘉陵江上最後的碼頭古鎮,興於唐宋年間,至今雕刻在江畔青石墩上的「周子古渡」四個大字赫然醒目,銘刻著古碼頭往昔的繁華。鎮上除了長約千米的百年古街,還有首尾相連、錯落有致的300餘套清代民居院落,更保存著完好的濂溪祠、萬壽宮、武聖宮、畫江樓、沿仙觀等古建築遺址。

依託嘉陵江,周子人以打漁為生計,並由此發展水產商貿物流業,使周子成為川北地區著名的大埠頭。

古渡口至今保留使用的小貨船

至今,老碼頭依然能看到別樣的風光:一艘艘狹長的機動船泊在碼頭的青石腳邊,江水騰起的波瀾,不停地吻著船身。一名年輕的女子將衣服拋進江水,又扯上石板揉搓,她的臉色現出勞作後的紅潤和滿足。水中,微微翹起的船頭下,用漁網罩起的鋁盆里,幾條大大小小的魚兒歡快地在小天地里擺尾。

對於舊日的繁盛,緊靠江邊的客棧老闆嚴大叔龍門陣不斷。他說,周子鎮水碼頭,地方不大,裝的事情可不少。「曾經,這裡可以說百船雲集,船工號子響遏行雲,高亢激越,運輸繁忙。聽爺爺講,每天清晨雞鳴三聲,江面上竹筏、船隻穿梭往來,到處傳來縴夫的吆喝;黃昏,碼頭上停靠的船隻、竹筏相依成串,長達千米;入夜,街頭巷尾燈籠高掛,來往客人川流不息……」

據南充地方志記載,嘉陵江蓬安段魚類特別豐富,有180多種,最著名的特產是石樑沱江團。這種江團魚,下頜上有一點丹砂一般的紅印跡,品嘗起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曾是歷朝歷代進貢朝廷的貢品,周邊客商也紛紛趕來搶購。

關於周子鎮最大的名人司馬相如,周子鎮少有記述。文史資料說他出生於此,小時喜歡讀書練劍,因仰慕戰國名相藺相如而改名。司馬相如人極聰明伶俐,二十多歲時用錢換了個小官職,後來官越做越大,竟成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在古今學界,司馬相如是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音律大師。

周子古鎮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建築

龍角山上

吳道子豪繪「嘉陵三百里」

從古鎮的財神廟沿江邊直行而上,來到龍角山。龍角山上,塑有一尊用紅砂石塑成的約30米高的古人頭像,這便是一代畫師吳道子的塑像。塑像神態剛毅,眼光凝眸遠方,若有所思。

吳道子,公元680年-759年,唐朝著名畫師,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後世將他的繪畫風格概括為「吳帶當風」。南充文史資料介紹,公元752年,吳道子受唐玄宗李隆基指示,曾在此描畫嘉陵江,畫出了《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風光圖》。山頂還有樓一座,人稱「吳道子畫江樓」。畫江樓因略凸出於江岸,確實是觀賞嘉陵江勝景的絕佳位置。

嘉陵江滔滔北來,滾滾南去,夕陽輕撫江面,浮光躍金,剪出船兒修長的身影。對岸,是一塊半月狀的大灘涂。遠處青山隱隱,雲蒸霞蔚,嘉陵江風光盡收眼底。

據說,當年吳道子奉唐玄宗之命畫嘉陵江攬勝圖,但他從蜀地考察歸去後,居然連一張草稿也沒有。玄宗看他空手而歸,有些生氣。畫聖淡定從容,飲酒一盞,定神揮筆,在大同殿上豪畫出氣勢磅礴的蜀山蜀水,畫中怪石崩灘,驚濤拍岸,運筆如暴風驟雨,嘉陵山水一日而成。後來,成就於四川周子鎮的正式畫稿《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風光圖》,博得千古盛譽。

傳說周敦頤就是在周子鎮寫下《愛蓮說》的

理學鼻祖

在此寫下千古《愛蓮說》

周子鎮原名舟口鎮,因敦頤曾在鎮上濂溪祠講學,為紀念他遂更名為周口鎮、周子鎮。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別稱濂溪先生,北宋哲學家、文學家、理學鼻祖,被稱「周子」。

蓬安縣文史資料記載: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夏末,年已25歲的周敦頤在合州(今合川市)當判官時,他在朝中當龍圖閣直學士的舅父鄭向叫他去南部拜謁蒲宗孟。他乘舟而上,經果州(今南充市)來到相如縣舟口,也就是今天的周子古鎮。

當時,鎮上的好學之士打聽到大名鼎鼎的周敦頤先生,要取道經舟口去南部,數十人早早在舟口岸上翹首等候。接到周敦頤後,大夥興沖沖將他請到鎮上下河街的荷花池內休息。這荷花池緊靠江邊,呈橢圓形,周圍環建廊榭,栽植垂柳,塘中種植蓮藕,時有白鷺飛過,池中有小亭,名叫「陶然亭」,亭上掛著「陶然亭」三字的匾額。周敦頤看到這亭上的匾額時,高興地說:「這亭的名字取得妙極了,想必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樂陶然』詩句的『陶然』吧。」

大家會心一笑,將周敦頤引入池塘水榭中待茶。交談中周敦頤說:一個人的愛好不盡一致,比如世上的花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偏偏愛菊花,李唐以來的世人又多愛牡丹。我朝詩人林逋以梅為妻,終身不仕不娶。而我最愛蓮花,你看它處於淤泥而不被污染,濯於清漣而不顯妖媚。中間通達,外部秀直,沒有枝蔓,亭亭玉立香遠溢清,可以遠觀,而不能隨意把玩。這四種花,好比四種人:菊花是隱逸之士,牡丹是富貴之人,梅花是高雅純潔之人,蓮花是人中君子;然而,菊花雖好,卻幽居獨處,孤芳自賞;牡丹雖艷,似富貴榮華,正合世俗;梅花孤芳高潔,歲寒時只與松竹為友。唯有蓮花,端莊正直,清高不凡,具有君子風範,生活在世俗而不為世俗所污。

周敦頤的這番講演,就是後來他著《太極圖說》和《愛蓮說》的基礎。相傳千古的《愛蓮說》,就是周敦頤當夜寫於幽綠荷花池邊。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攝影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世界旅行者」胡兵「充電之旅」歸來 四部新作將在年內播映
用方言走進人物 王雷《愛情的邊疆》 演繹地道「上海青年」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