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皇宮庭院藏中國千年國寶「鴻臚井」,霸佔一百多年不歸還

日本皇宮庭院藏中國千年國寶「鴻臚井」,霸佔一百多年不歸還

原標題:日本皇宮庭院藏中國千年國寶「鴻臚井」,霸佔一百多年不歸還


1908年,侵華日軍從中國掠走一塊唐代石碑「鴻臚井碑」,帶到日本後被收藏在日本皇宮庭園裡的一個叫「吹上苑」的建築里。這塊被日本搶去近一個世紀的石碑,中國學術界要求日本歸還石碑以供研究,卻遭到日方的斷然拒絕。


1904年2月8日,由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突襲旅順港,日俄戰爭爆發。次年1月2日,日軍攻陷旅順口,並設置所謂的鎮守府。當年7月,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評論員、東洋史學家內藤虎次郎(內藤湖南)以外務省特派人員身份考察旅順港,「調查」清朝的文化遺產。其間,日本海軍秘密委託內藤對鴻臚井碑進行鑒定。內藤等人專門寫出《關於旅順唐碑的調查》,認為「此碑文於史有益」。這便成為日後將鴻臚井碑搶擄至日本的動機。


1907年8月3日~5日,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舉辦講演會,內藤虎次郎作了題為《日本滿州交通略說》的演講,其中提到「最近,在旅順發現當時去渤海的使者的事迹,旅順黃金山下有井,名叫鴻臚井」,提到「這次發現的石頭」及「鴻臚井碑」,並介紹了釋文和拓本。


經過3年的密謀,日本終於對這一珍貴的中國國寶下手了:時任「旅順海軍鎮守司令長官」的日本海軍中將富岡定恭,將鴻臚井刻石及碑亭千方百計劫掠至日本,於當年4月由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將唐碑亭,包括碑石(鴻臚井碑)和碑上石亭作為日俄戰爭戰利品交給日本皇宮。


兩年後,日本為收藏日俄戰爭紀念品修建建安府,將鴻臚井碑和碑亭「收藏」其間。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那個親自參與劫掠的海軍中將,無法承受如此重要的歷史遺迹將湮沒於自己手上的巨大道德壓力,於1911年,在旅順鴻臚井刻石及碑亭遺址上立起一「鴻臚井之遺迹」碑。 不過,這種立牌坊的做法根本無法掩飾其罪行。


中國珍貴文物「鴻臚井」為何能稱為「國寶」?「鴻臚井」是公元731年,唐睿宗執政期間派遣鴻臚卿使團冊封渤海國(今東北地區)時,鴻臚卿崔忻(使團團長)為了紀念此次重大歷史事件,在旅順黃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鑿井一口,並在西北麓井旁一巨石上刻字所留下的歷史遺迹,歷史上將這兩口井和井旁刻石稱作「鴻臚井」。 鴻臚井刻石正面橫寬300厘米,厚200厘米,刻石最高處至基底180厘米。


歷經了一千多年的風雨,「鴻臚井」中的井和刻石一直暴露在野外。由於刻石巨大,因此,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當局建議對刻石進行保護。前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安徽貴池人劉含芳派人依刻石建一石亭,以保護鴻臚井刻石,碑亭於次年8月建成,取名唐碑亭。


從「鴻臚井」的史實可以看出,「鴻臚井」遺迹是中國東北地區隸屬中國中央政府的印證;也是滿、漢兩族先民們接觸、融合的第一塊「里程碑」;是研究唐史、東北地方史、渤海國史、滿族史、大連地方史等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

「鴻臚井」有力地糾正了某些國外學者曲解渤海國與唐王朝之間關係的錯誤說法,有些外國學者稱渤海是與唐王朝完全對等的獨立國家,否認渤海隸屬和臣服於唐的歷史事實,稱唐朝廷從未冊封過渤海王,而渤海王也從未接受過冊封,從未履行其藩封的各項義務。由於「鴻臚井」的存在,這些觀點不攻自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史稱"中行事件",蔣介石是如何氣死老友杜月笙的?
15份蘇聯密檔中真實的毛澤東和家人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