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可嘆可幸: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中國已不是那個中國

可嘆可幸: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中國已不是那個中國

原標題:可嘆可幸: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中國已不是那個中國


無論在什麼時候,「戰爭」都不會是人們所期望提及的字眼。但,它似乎又貫穿著人類歷史,未有斷絕。對於活在當下的我們,戰爭也許是遙遠的;睜眼有藍天白雲、繁華都市,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也享受著自己的小生活。可就在此時,位於亞洲大陸西端的敘利亞正承受著戰火的摧殘;戰爭不遠,正在此刻發生著。


飽受戰火摧殘的敘利亞


敘利亞時間2018年4月14日凌晨,美、英、法三國以「敘利亞政府用化學武器攻擊反對派武裝控制區」為由發動空襲,火光撕破了大馬士革夜空。在新聞報道里, 「溺斃沙灘的難民小艾蘭」、「對著鏡頭舉手投降的小女孩」、「挫敗無力的敘利亞大使巴沙爾·賈法里」,這些令人心痛的消息不斷出現,看碎了太多人的心。曾在書中看到: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馬士革與之齊名。那麼如今,「天堂」又在哪裡?



被戰火燃燒的大馬士革

我們看到城市變為廢墟,人民流離失所,但圖片、文字所傳達的痛苦遠不及現實中的萬分之一。於我們而言這是新聞、是資訊,但對於敘利亞人民,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看到如今的敘利亞,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想必感觸更為深重。雖然今天的中國已經騰躍而起,如雄獅般屹立東方。但人們無法忘記,百年之前的中國卻和如今的敘利亞一樣,飽經戰火與風霜。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民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實施對華侵略長達八年之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更是把中華民族帶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到處都是瘡痍滿目;如先期淪陷的東北,如遭受屠殺的南京,如炮火紛飛的……重慶。


抗日戰爭期間 承受轟炸洗禮的山城重慶


八年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對重慶實施了六年零十個月的無差別轟炸。那個時候,突然響起的防空警報,震耳欲聾的爆破聲,狂轟濫炸的日軍飛機似乎是家常便飯;也許上一秒鐘還在愜意乘涼的綠茵場,下一刻就會變成飄散硝煙的彈坑。



紀錄片《苦幹》中 孩子們用彈坑當作游泳池


在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苦幹》中就有這樣的記述:一盞大紅燈籠升起,意味著日軍轟炸機已從漢口起飛,即將對重慶施展新一輪轟炸。兩盞紅燈籠掛起,是為空襲預警。人們帶著小板凳和隨身包裹尋找防空洞,一位女士還一臉鎮靜地打著太陽傘;在一個炸彈炸成的大坑裡,渾黃的水填滿了彈坑,小孩們將彈坑當成天然游泳池,在坑裡歡快地撲騰。而這,又與如今的敘利亞何等相似......


生活在敘利亞戰火中的孩子


對於戰爭,人民無疑痛心又無助,可更多的也是長嘆一息的無奈。彈痕累累、濃煙滾滾,許多孩子就在戰爭爆發時出生,他們根本沒見過家園和平的樣子。可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渴望求知,想要上課,想要接受教育,想要更好的生活。亦不知,近百年前的中國,山城裡的重慶娃娃也是如此;在人潮洶湧的防空洞里一筆一畫塗塗寫寫,懵懂地期望邁向未來。


戰亂中艱難生存的孩子


時間無情,行走的同時亦會清理過去的痕迹,但人們承受的痛苦卻是真實、客觀存在,且難以言說的。光陰荏苒後,戰爭成為記憶,成為歷史,同時也留下烙印。對於山城,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就像是深入骨髓的瘡疤。人們為死難者獻花獻禮、舉辦紀念活動,年復一年。提醒自己也提醒世人:這座城、這群人所經歷過的苦難。



「重慶大轟炸」紀念活動上 各界人士向遇難同胞誌哀


時間能讓肉體腐朽作土,卻難以侵蝕精神圍築的城垣。 「你可以摧毀我的家園,但不能擊潰我的意志」,這是即將上映的電影《大轟炸》的一句宣傳語,其中所包含的意味也值得我們深思。侵略者可以跨過萬里長城,卻邁不過中國人堅韌不屈的精神壁壘。


時逢亂世,熱血的青年如何守衛疆土鏖戰敵軍,愛國的有志之士如何曲線救國,山城百姓又如何堅韌不屈地活下去;這些問題,《大轟炸》也都將給予回答。


正是這些堅韌不屈的祖輩英烈,用他們的血肉和汗水,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現世安穩、河清海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閱無疆 的精彩文章:

為了祖國單程突擊!強5攻擊機攜帶氫彈,與蘇軍坦克海同歸於盡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迎來新護衛:6000噸排水量 40單元導彈垂髮系統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