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之中本聰的比特幣

「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之中本聰的比特幣

上次談到「中本聰說了什麼」,今天,我想列舉幾個和中本聰相關的軼事,說說他做了什麼。

創世區塊

中本聰不僅提出了比特幣的構想,還動手寫了第一個比特幣系統。在2009年1月3日,他發布了第一個區塊,這個區塊,被稱作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這個區塊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寫在比特幣系統中的,而不是通過交易及「挖礦」過程形成的。這是因為其它區塊都必須有前面區塊的數據(散列值),而第一個區塊沒法得到前面區塊的值,中本聰只能自己寫一個了。所有的比特幣玩家,無論是挖礦的還是交易的,在系統初始化的時候,都會先初始化這個區塊。

這個區塊的樣子在早期版本的比特幣系統代碼中,還可以看到,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其中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

區塊的時間戳(block.nTime):1231006505。這是Unix的時間戳,是從1970年1月1日(UTC/GMT的午夜)開始所經過的秒數。換算成正常的時間是 2009年1月3日下午6點15分05秒(北京時間1月4日凌晨2點15分05秒)

區塊的交易信息(CTransaction)中附加了一條英國泰晤士報當日的頭條標題: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就是下面這串標藍色的數字:

通過16進位的ASCII碼可以轉換得到上面那句話,比如「54」代表「T」,而「73」代表「s」。

這大概是中本聰想證明比特幣的創始時間,同時,選擇這個頭條標題作為首次交易信息,也可能是他希望比特幣能夠解決既有銀行體系問題的一種願望吧。

區塊的產出(CTxOut):50個比特幣。現在至少值30萬美元?不過很遺憾,這50個比特幣不能花。據猜想,原因是這些比特幣不是交易的輸出或「挖礦」的獎勵,而是憑空寫出來的原因。中本聰還真是謙謙君子。

2010年,中本聰逐漸淡出並將比特幣系統移交給了社區的其它成員,創始區塊仍然保留在代碼中。

比特幣的數量有上限

中本聰對於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顯然是極度厭惡的。因此他設計了一套機制使比特幣成為一個供應量有限的貨幣。具體來說,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個,預計最後一枚比特幣大約在2140年10月8日被「挖出」。

在前文《炒個冷飯,談談中本聰的論文到底說了什麼》已經提到,比特幣是通過「礦工「找到新的區塊而得到的獎勵,最開始,找到新的區塊,這個獎勵是50枚比特幣。今天,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12.5枚。實際上,中本聰設計了一個4年減少一半獎勵的機制。同時,他還要求系統創建區塊的時間必須控制在每兩周創建2016個區塊(大約每小時6個區塊)。所以,比特幣就像黃金一樣,越來越難」挖到「。

至於為什麼中本聰選擇了這些參數,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現在,這些參數已經定義在比特幣系統的核心代碼中,像下面這樣:

傳說中本聰持有100萬比特幣

有一位比特幣的玩家設計了一個程序,追蹤分析了比特幣系統早期的挖礦特徵,得到一個結論: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系統開發者,同時也是最早的」礦工「,他擁有大約100萬枚比特幣。如果以今天的價格折算,大約價值60億到70億美元。但這些比特幣從來就沒有「花」過。

最大的可能性有兩點,一是中本聰本來的目的就不是「炒幣」,他干不出自己造幣自己炒的事;另一種可能性是,任何使用這些比特幣的交易都有可能暴露中本聰的真實身份,這是比特幣創始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其實,時至今日,比特幣的發展顯然已經嚴重背離了中本聰的初衷。我認為還是中本聰構思比特幣的出發點過於理想化: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社會更美好!」

開個玩笑,應該是,「不要信任中介,信任密碼學和計算機的算力。

但軟體是人做的,不信任人建立的中介,就可以信任人做的軟體嗎?

而比特幣系統需要社區來維護,社區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這也是比特幣分叉的原因之一。

此外,都宣稱區塊鏈中的交易信息不可抵賴,可這些信息都是人錄入的啊。不可抵賴的,只是記錄在區塊鏈中的信息,可誰能保證這些信息和真實世界是一致的呢?

更糟糕的是,大的玩家可以通過建立礦場控制絕大部分算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沒有中介恐怕並不是實現公平交易的決定性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之道 的精彩文章:

炒個冷飯,談談中本聰的論文到底說了什麼

TAG:零壹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