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能教會孩子「渴望」閱讀,真有如此神奇?

能教會孩子「渴望」閱讀,真有如此神奇?

文 / 霧兒 圖 / 網路

閑來無事,打開書櫥,看到《朗讀手冊》,想起,十五年前,因為這本書,才讓我產生讀書給孩子聽的念頭。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因為每天聽故事,從而喜歡上閱讀。翻開有些發黃的書頁,重溫經典,發覺,書中的觀點,並沒有過時,經過時間的沉澱,反而歷久彌新;很多具體的做法,仍值得我們效仿。

《朗讀手冊》

【美國】 吉姆·崔利斯

1979年初版,七次修訂,被美國數十所教育院校選為教材。此書是我十多年前買的第五次修訂版。

這本書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教孩子「渴望」閱讀。教孩子去熱愛和渴望閱讀,比每天硬性規定看課外書,摘抄好詞好句有用得多。如何讓孩子渴望閱讀呢?吉姆認為很簡單:大聲為孩子讀書。你為孩子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就越聰明。

書中講到一個叫德瑞克的孩子,他才3歲,他媽媽就給他讀《夏洛的網》,當他媽媽讀完這本書時,這小傢伙竟然說:「媽媽,再讀一遍!」於是,他們開始讀第二遍。他媽媽的朗讀,是不是激起了3歲孩子的閱讀興趣?

記得這屆孩子剛入學時,為了哄他們能安安穩穩坐在自己位置上,我找了一些繪本讀給他們聽。當我開始讀一整套《不一樣的卡梅拉》時,每讀完一本,馬上會有孩子拿著書送到我手上:「老師,明天讀我的這本。」也不知什麼時候,他們手裡也有了這套書。讀完卡梅拉,開始給他們讀整本書了,我選的第一本書是孫幼軍的《小豬唏哩呼嚕》,因為這本書內容貼近一年級孩子,語句短小,對話比較多。等我讀到一半時,很多孩子手上又有了《小豬唏哩呼嚕》,讀完最後一頁,王一桐還來向我借走,據說,回家又讓媽媽讀了一遍……

最近開始讀《大林和小林》,才讀了兩三天,已經有孩子買來了,午讀時間一到,他們急著問:「老師,讀到哪裡了?」然後,翻開書,一邊聽一邊看。《小豬唏哩呼嚕》有注音版,這《大林和小林》可是沒拼音的。問他們能看懂嗎?「能!」非常自信。老師的朗讀,是否也激起了孩子對閱讀的渴望呢?

當然,要讓孩子渴望閱讀,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我們來算一算,一個星期中,孩子在學校大約待了35個小時,在這35個小時里,老師要教很多,孩子要學很多,實在擠不出很多時間來讀故事。而一星期里的另外133個小時是在校外的,再加上節假日以及寒暑假。所以,更有機會影響孩子的是家裡的老師——父母。

上面提到的德瑞克小朋友,3歲時就聽《夏洛的網》,這本書,我是安排在二年級讀的,一年級太小,怕他們聽不懂。那麼,3歲的德瑞克怎麼能聽懂呢?原來,從他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媽媽就每天給他讀一個故事,有時還不止一個。媽媽從《小小孩朗讀詩》開始讀起,然後讀兒歌。直到小傢伙3歲時,已經準備好聽第一本小說了。4歲時,這個小男孩已經開始學著自己閱讀了。你想想,這樣的孩子上了一年級,和那些只認得幾個字,從來沒讀過書的孩子比起來,是不是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有了閱讀的渴望,不出幾年,就會把很多孩子甩出幾條街。

從今天起,大聲給孩子朗讀吧!你不必準備什麼,只需要一張圖書館借書證,以及願意為孩子的將來付出時間與心血的決心。這項投資一天只花15分鐘,記住:任何投資的回報都比不上投資在閱讀上所得到的回報。

歡迎來看望我和孩兒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和孩兒們 的精彩文章:

TAG:我和孩兒們 |